大學教授「偷」垃圾桶蓋造公園!給小販做流動馬桶,人們不解:這算哪門子建築?

該如何介紹何志森?

該如何介紹何志森?

名頭太多,科班建築師,大學名教授,美術館館長,網紅演講人……

可每一個,似乎都差點意思。

說是建築師,可

說是建築師,可沒蓋過哪怕一棟正經房子

說是名教授,但整天催學生去街上「鬼混」

說是科班出身,畢業答辯卻沒一個老師「敢」向他的課題提問

說是做美術館,卻做在人家本本分分一個菜市場的牆上

何志森的博士論文答辯現場

何志森的博士論文答辯現場

唯有網紅,還恰如其分些

唯有網紅,還恰如其分些。

畢竟偷玫瑰花圃做菜地,跟蹤冰糖葫蘆小販,普通人可幹不出來!

誰能想到,他偷個垃圾桶蓋,就能把象君逗得潸然淚下呢?

但大可放心,這不是什麼苦情故事,而是緊扣設計二字的深入思考。

何志森只想問:設計,是什麼?設計,又為了誰?

他屢屢「犯禁」

他屢屢「犯禁」

為民眾尋回丟失的「附近」

先從偷垃圾桶蓋講起。

何志森海外讀博歸來,最終定於廣州教學、生活。

多次在珠江邊晨跑的經歷,讓他不得不注意到了沿路四五公里的300多個垃圾桶。

空的。

來這兒的,只有自帶小板凳的幾個爺爺奶奶。

怎麼吸引更多老人家過來,又能給他們

怎麼吸引更多老人家過來,又能給他們提供便利和娛樂呢?

垃圾桶成了最好的選擇。

他將垃圾桶一分為二,擦拭桶蓋並標識「已消毒」,垃圾桶身則變為敞口。

在他卸垃圾桶的過程中,有奶奶經過,留下一句擲地有聲的「有病!」

但一週後重返這裡,他發現可喜的變化——

垃圾桶扔滿了垃圾。

垃圾桶扔滿了垃圾

而垃圾蓋則被老人家充分利用,有的成了座椅和牌桌。

他們圍著垃圾桶蓋,友鄰之間,不亦樂乎。

但好景不長。

但好景不長

半年後一紙令下,擅坐垃圾桶罰款100元,讓爺爺奶奶們害怕起來。

這裡的垃圾桶也全部撤掉了。

變為一體式的垃圾桶

變為一體式的垃圾桶

可活絡的社區已經出現,朋友已經交下,斷不會就此結束。

於是,大爺大媽們發揮民間的智慧,搬來家裡的舊桌廢椅。

更有力大無窮者,擰下石墩「層巒疊嶂」
更有力大無窮者,擰下石墩「層巒疊嶂」

更有力大無窮者,擰下石墩「層巒疊嶂」。

但總歸,

但總歸,人與人的交流,是從那名不見經傳的垃圾桶開始的。

改善鄰里,造就項彪所言「業已消失的附近」,原來並不是原子化時代裡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設計師設計的石凳並不符合爺爺奶奶的需求

設計師設計的石凳並不符合爺爺奶奶的需求

何志森還利用自己擔任館長的美術館,帶領自己Mapping工作坊中的學生做過另一件有助於恢復附近的事。

他所在的扉美術館同樣位於廣州,一牆之隔是當地人氣很旺的菜市場。

真正的一牆之隔

真正的一牆之隔

美術館邀請藝術家宋冬在這面牆上,做了一個路邊的展覽。

這些從北京胡同裡搬來的廢棄窗戶,大大小小,貼滿了這面牆。

這個展覽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唯獨菜市場的攤販們從來不來。

關於宋冬老師,象君曾介紹過他的另一個廢物利用藝術展(可點選跳轉)

何志森好奇他們為什麼不來,才了解到——攤販們上下班都從後門走,前門是留給客人的,所以他們從來沒發現牆外這個展覽。

但發現了,依舊不來,何志森又起了興趣,他想對這個菜市場做一些改造。

不過他有原則,不做貼貼瓷磚、畫畫logo這些事。這種網紅化場景改造只會提高攤位費,進而使攤販們不得已提升菜價,來的人就少了,最後這個菜場就垮了。

他請學生們近距離觀察攤販的生活,看看他們究竟需要什麼。

起初,攤販對這些礙手礙腳的小毛孩不屑一顧,難以交心。

直到一個暴雨天,有一位同學涉水趕來幫助他們,這才讓攤販們卸下心防,敞開心扉。

一聊,聊出了東西——手

一聊,聊出了東西——手。

攤販們的所有故事,都關於手。

做海鮮攤子的大叔,因為常年浸泡在水裡,手上總是泛白的。

賣雞蛋的攤販,手中則因為經年累月摸了太多雞蛋,摸出一個圓繭。

這是普通人聽都沒有聽過的。

這是普通人聽都沒有聽過的

還有一位總把自己收拾體面的阿姨,手上帶著鐲子。

那是她遠在老家一年一見的丈夫,求給她保佑身體安康的。

……

……

勞動人民的生活,是靠勤勞的雙手打出來的。

勞動人民的手,是他們最驕傲的部位。

於是,學生們把攤販的一張張攤開的手掌拍攝記錄下來,貼在那面擺滿藝術作品的牆上,成為新的作品。

此時,奇蹟發生了

此時,奇蹟發生了。

第一位攤販走出菜市場,來到美術館,想看看這個展覽。

阿姨站在遠處,問何志森,「何老師,我想看看我的手。」

何志森招呼她,她卻又怯懦,「我的水鞋太髒了,會不會弄髒你們美術館的地板?」

當現代藝術已經被肢解為無意義的語言遊戲,攤販們卻還在擔心玷汙藝術的高雅殿堂。

可被大眾束之高閣、只配遠觀的藝術,又有什麼意思?

越來越多的攤販過來了,他們歡喜又新奇地看著自己的手被展覽,被觀看。

攤販們在認領自己的手

攤販們在認領自己的手

當這個展覽結束,他們提出,想要回自己的手。

攤販們紛紛在營業執照旁擺上了手的相框。

在他們心中,雙手比營業許可,更能說明這個攤位的良心與品質。

而周邊的居民也足夠捧場,在之後的美術館活動中,帶上自家做的菜,與自己相熟的攤販齊坐一桌。

從前只有交易,如今,才有了交流。

從前只有交易,如今,才有了交流

遺憾的是,這個菜市場在2020年的秋天,被通知為違規建築,應予以拆除。

曾擁有營業執照,併為自己的雙手感到自豪的攤主們,重新淪為走鬼。(廣東話中對無執照的流動小販的稱呼)

他教會學生

他教會學生

設計師不是超級英雄

如此種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很容易讓我們意識到設計的作用。

改變一個垃圾桶,懸掛一幅照片,就能輕易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那設計師豈不是魔法師了?

那設計師豈不是魔法師了?

其實何志森認為,許多設計師正是如此認知自己的設計工作。

在一件件物品、建築的改造與實現中,容易產生一種超級英雄情結

「如果讓我用設計改變這一切,一定會變好!」

也許是這樣的。

他曾讓學生跟蹤觀察一名賣冰糖葫蘆的阿姨。

他們日夜尾隨,最終被阿姨發現,請回家吃了頓飯,得以更靠近地觀察阿姨的工作,甚至自己登場,幫阿姨賣了一天糖葫蘆。

冰糖葫蘆阿姨與她的家
冰糖葫蘆阿姨與她的家

冰糖葫蘆阿姨與她的家

那一天裡,扮演小販的同學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阿姨是怎麼上廁所的?

同學發現自己並不能帶著冰糖葫蘆去洗手間,但又不能把竿子留在外面。

體驗阿姨賣冰糖葫蘆的兩位同學

體驗阿姨賣冰糖葫蘆的兩位同學

阿姨常年一個人工作售賣,是如何解決的呢?

詢問結果是,阿姨不上廁所。

她從早上五點開始,不敢喝一滴水,直到兩根棍子上的冰糖葫蘆賣完。

於是,大家便為阿姨集思廣益,在小車上設計出移動廁所。

這個小車堪比變形金剛,可以變出賣各種東西的攤位,還可以上廁所

這個小車能解決的問題,還包括如何快速躲避城管。

那是因為跟蹤阿姨的第三天,她的竿子被城管沒收了。

她坐在花壇邊,坐了很久,沒有和同學們說話。

第一次將這個案例曝光在世人面前時,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有人唾罵何志森,你們為什麼要幫助小販逃跑?

學生們為阿姨設計了三條最快的逃跑線路

學生們為阿姨設計了三條最快的逃跑線路

但,讓我們再看一個案例。

何志森也曾讓學生參加一個觀察站街女的項目。

性工作者的工作多在夜晚展開,學生們只得輪班蹲守。

何志森的苦心是,設計師應當考慮到,在我們沉睡的時候,仍然有人在使用這個城市。

一個凌晨,何志森被同學的電話驚醒,「何老師你快來!」

披上衣服匆忙趕到,才發現一個一米八的大男孩坐在那兒流淚。

他問何志森:老師,我們就在這裡看著,知道了她們一天賺多少錢,卻救不了她們,你讓我們做這個作業有什麼意義?

學生觀察站街女的圖片記錄,圖源:建築檔案

那一瞬間,何志森很開心。

設計師知道自己「能」很重要,但知道自己「有所不能」,或許更重要。

在一個沒有超級英雄的世界,關心人的柔弱,才是有價值的。

這是何志森一個「猛男」鍾愛粉色的原因,他說那代表了人的柔弱。

那代表了人的柔弱

在一次演講中,何志森的舞臺上鋪了一塊粉紅色的地毯

回到那個問題:

為什麼要在乎小販這樣的人?

他說這不是老師應該回答的問題,而是在你的小時候,爸爸媽媽應該告訴你的。

何志森的媽媽告訴他: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何志森的媽媽告訴他: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後排中間的女老師是何志森的媽媽,她扶著的小男孩是童年何志森

何志森博士項目遇到障礙時,他的心理醫生也告訴他:

你困惑什麼樣的老師適合指導你,可你早已找到了老師。你觀察的小商販、送外賣的、端尿壺的那些人不就是你的老師嗎?

一切問題和答案,最終繞成一個迴環。

如果我們希望得到一個關心遠方也關心附近,關心他人也關心自己的世界,我們的設計師就應該在乎小販這樣的人。

我們的設計師就應該在乎小販這樣的人

改變何志森的決定性一幕,他發現這個外賣員輕而易舉突破了原有設計的限制

非必要的時代,讓一切微不足道的東西都變得尤為重要。

人與人的情感聯結,人與人的交流互動,更是日益孤立的社會中越發奢侈的東西。

我們可以關上門,可以回到家,可以對正在發生的一切視若罔聞。

但後退有代價——原本屬於每一個人的公共空間,被拱手相讓。

我們的城市設計,本可以吸引更多人走出去。

我們的城市設計,本可以照顧到更多弱勢群體。

忽視即為冷漠。

權力不語,便不被納入考量的必要,越來越多。

設計的溫度,不在於炫目的外觀,複雜的功能,而在於設計師對生活的體察與思考。

在何志森博士論文的第一頁,他寫道:

「獻給那些在狹縫中生存的人,是他們教會了我如何設計。」

這是一次組織居民把廢物盆罐捐出來,營造公眾花園的項目。一位小女孩捐獻了自己的布娃娃,並附上一封信。信中寫的是:這是我的吉吉,它陪伴了我八年,我好希望外婆那邊也有這樣的花園,她就不會那麼孤獨了。我想外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