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銀禧線與地下設計師

基礎設施是貫穿整個20世紀的主題,它們與在城市中作為集體遺產問題創造身份的可能性相結合,有點像紀念碑或是地標,點綴在不同的公共區域和不同的街區,就好像自赫克託·吉瑪的巴黎地鐵時代以來,它就一直「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在充滿希望的項目背景下,也有關於當地公共領域地位的激烈辯論,例如90年代的倫敦,當時英國和國際建築界的一些最相關的名字都參與了重新定義地下銀禧線,準備擁抱城市的東南部。

許多公共機構,尤其是政府,似乎有意儘可能降低建築師角色存在感,而倫敦地鐵讓一些建築界的知名人士參與進來的決定就顯得非常值得稱道。儘管官僚輿論的氣氛反對這種公眾贊助行為,但它產生了自查爾斯·霍爾登偉大時代以來最引人注目的車站項目。倫敦地鐵本可以在沒有外部建築師服務的情況下完成工作,將整個項目交給一傢俱有鐵路經驗的公司。

羅蘭多·保萊蒂(Rolando Paoletti)被聘為倫敦地鐵網路25年來首次重大擴建工程的調試建築師,他面臨兩種選擇:要麼他可以安全行事,建造一組像維多利亞線那樣的車站,僅通過裝飾瓷磚來區分彼此,或者他可以冒險,讓每個車站都不一樣。

當然,他選擇了後者。

保萊蒂組建了一支令建築界刮目相看的團隊,很少有像這樣數量眾多的建築師聚在一起參與項目,更不用說設計地鐵線路。但讓這份名單特別有趣的是建築師的風格都非常相似,沒有古典主義者,也沒有後現代主義者,而且團隊中之前只有諾曼·福斯特曾設計過地下系統。

與其考慮如何裝飾車站,不如考慮如何取消裝飾。

只要可以讓土建工程暴露在外,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儘量減少裝修的需要。

——

羅蘭多·保萊蒂

團隊成員有以更溫暖、更私密的建築和更學術的方法而聞名的奇怪的人、福斯特事務所的前僱員,他們也覺得目前的工作並沒有將他們歸入高技派陣營,畢竟高技派或多或少佔據了保萊蒂的名單。

諾曼·福斯特拿下了金絲雀碼頭站,這是LU最不願意討論的站,以防它被指控在重要的地鐵線路建設上預算超支;雖然金絲雀碼頭註定會成為僅次於牛津廣場的第二繁忙的地鐵站,但就其規模而言,花在它上面的錢並不比花在柏蒙西上的錢多。

另一位前福斯特員工麥可·霍普金斯顯然是威斯敏斯特的不二之選,因為他也在設計地面上的新議會大樓。除了知名人士之外,年輕的韋斯頓·威廉姆森公司受委託處理倫敦橋最複雜也是最大的車站之一,特立獨行的建築師威爾·艾爾索普接管了北格林威治。

剛剛完成一本關於大型結構建築的書的克里斯·威爾金森負責了坎寧鎮的巨大火車站。這是整個項目中唯一的純建築競賽,其餘的是在收費招標的基礎上選擇的。

查爾斯·霍爾登的皮卡迪利線設計證明了效率和優雅是同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對於許多建築師來說,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起點。但比霍爾登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銀禧線延長線的建築師希望打破LU當時在建築設計方面的嘗試。

一位建築師說:「你只需要去看看像尤斯頓這樣正在翻新的車站,就知道什麼不該做」。在過去的十年裡,倫敦地鐵花費了大量資金來改善其最繁忙的車站,結果只換來了花哨的站臺瓷磚、容易遭到破壞的座椅和帶有恐怖氛圍的熒光燈。

01|伯蒙西

Bermondsey

如果有一個車站因其對社區的潛在影響而引人注目,那就是伯蒙西。新車站周圍沒有辦公樓,也沒有與現有的交通工具相連。這裡破舊的住宅區和廢棄物與倫敦市中心直接相連,就像維多利亞線出現之前的布里克斯頓一樣。

但銀禧線的理念是平等對待所有車站,無論是金絲雀碼頭的展品還是柏蒙西市中心的車站。直截了當的設計本來就是一個經典的倫敦地鐵站,即街角的一棟建築,自動扶梯通往廣場和兩側的站臺。自動扶梯位於裸露的混凝土之間,經過未裝飾的水平桁架和垂直葉片牆,結構解決方案具有最顯著的結果。

幾乎三分之二的盒子頂部是玻璃的,允許日光滲入平臺,從街道上可以看到這種效果,因為售票大廳就在街道水平以下,是全玻璃的。

02

02|坎寧鎮

Canning Town

銀禧線延線在坎寧鎮站前從隧道中出現,因此新線與現有的BR北倫敦線、即將完工的碼頭區輕軌和未來的公交車站有交匯處。

第一個提議包括三個平行的線性結構,每個結構都與一座高架橋相連,並由自動扶梯周圍的結構柱支撐。也決定整合BR線,由於場地限制,迫使DLR平臺升高。第二種方案與第一種方案一致,單一的大廳仍然存在,但挪到地下,連接所有三條線路和一端的公交車站,內部採用鋁材包裹,並通過兩個屋頂燈提供自然採光。

03

03|北格林威治

North Greenwich

後工業時代的格林威治半島計劃重建充滿了辦公室、商店和住宅,北格林威治站位於前煤氣廠的舊址上,連接倫敦市中心和金絲雀碼頭。

北格林威治沒有與任何其他線路的交匯處,但在地面上它與一個新的停車換乘巴士站相連。地下三條軌道為西面提供了倒車設施。

第一個解決方案是像南肯辛頓站一樣採用明挖,但場地所有者熱衷於最大限度地發揮開發潛力,所以這個車站現在能夠支撐上面的六層樓。

車站兩端的入口售票大廳允許乘客下降到一個線性大廳,大廳懸掛在兩條軌道上方,自動扶梯提供通往三個平臺的通道,這種安排打造出沿線最具活力的空間之一。

04|金絲雀碼頭

Canary Wharf

整個車站建在金絲雀碼頭和蒼鷺碼頭之間現有西印度碼頭內創建的挖填山谷內。有兩個入口,一個在西面用於金絲雀碼頭和與DLR的交匯處,另一個在東面用於金絲雀碼頭的後期開發。

兩個入口都有鋼化多層安全玻璃製成的兩個巨大「氣泡」,位於周圍的公園中,成功將下面的車站上空美化。地下兩個入口通向一個連續的空間,其寬敞的高度構成了大部分的挖方和填方結構,一排排自動扶梯通過售票大廳地板上的大開口將乘客和日光運送到站臺。

保萊蒂提醒他們,「不要忘記,車站一旦建成就會遭到破壞,表面也會被塗鴉毀容」。因此,材料維護成本儘量低,例如由韋斯頓·威廉姆森 (Weston Williamson) 設計的不鏽鋼、混凝土和彩色鑄鐵面板,它們在倫敦橋的整個車站都適用,並且可以在其他地方使用。

其他連接線之間以及下至月臺層的路線經過簡化,可以降低搶劫案的概率,福斯特設計的玻璃安全屏風貫穿月臺,防止人們跳下或被推下火車,螢幕上的門與地鐵的門對齊,並且只有在開門時才會打開。

/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 /

/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