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口盤車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要閱讀與默記大量作品。在藝術史的教學與研究中,中國美院藝術人文學院非常強調“讀作品”“讀畫”的傳統。近幾年來,學院培養的很多優秀研究生受邀參與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繪畫名品”叢書的編撰。這套精心編寫的叢書,將“讀畫”的傳統帶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世界,功德無量。我們將陸續節選其中的一些導讀文字與大家一起在線“讀畫”。本期推文,刊登周玉全導讀《閘口盤車圖》。

《閘口盤車圖》導讀

周玉全/撰

《閘口盤車圖》,絹本設色,縱五三·二釐米,橫一一九·三釐米,現藏上海博物館。

宋代是山水畫發展的黃金時期,後代山水畫家皆以這一時期的山水畫為典範。宋代的山水畫中 時常會出現殿閣樓宇,宮觀臺榭,舟車器物,它們和山水融為一體,其以界筆直尺作為作畫的主要工具,線條精湛,佈局精巧,一絲不苟,睹之讓人歎為觀止,此種畫法被稱之為界畫。界畫早在晉代已出現,相傳大畫家顧愷之就善畫臺榭樓閣,他在《論畫》中,第一次以“臺榭”稱界畫。之後隋唐時代,界畫名家輩出,展子虔、李思訓、李昭道、尹繼昭等各擅勝場,界畫在當時被稱為“臺閣”、“屋木”、“宮觀”。但是界畫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繪畫門類 還要到五代北宋時期,而“界畫”一詞到宋代才出現。在北宋郭若虛所著的《圖畫見聞志》, 以及稍後的建築學家李誡《營造法式》中都提到了“界畫”。

明代吳門畫派盟主文徵明對五代、北宋的界畫有過恰當的總結:“畫家宮室最難工,謂需折算無差,乃為合作。蓋束於繩矩,筆墨不可以逞,稍涉畦畛,便入庸匠。故自唐以前不聞名家。至五代,衛賢始以此得名,然而未為極致。獨郭忠恕以後偉奇特之氣,輔以博文強學之資,遊歸準繩中,而不為所窘,論者以為古今絕藝。” 可見,這時期的界畫大家以五代的衛賢和北宋的郭忠恕為代表。

衛賢,生卒年不詳,五代南唐長安人。南唐後主李煜朝時出仕為官,供奉內廷,為宮廷畫家。初學唐末界畫名家尹繼昭,刻苦不倦,後上追大畫家吳道子,深得其畫法精髓,終成一代繪畫大師。從現存資料來看,身為宮廷畫家的衛賢非常受到南唐後主李煜這位藝術皇帝的榮寵。《宣和畫譜》著錄衛賢的作品包括《閘口盤車圖》《雪宮圖》 《渡水羅漢像圖》《蜀道圖》《神仙事蹟圖》等二十五件。傳世作品有現藏故宮博物院《高士圖》,現藏上海博物館的《閘口盤車圖》。

汴京城的官營水磨坊

《閘口盤車圖》繪河中閘口及與之相連的水磨作坊為中心主景。水磨處於堂屋之中, 堂屋左右各置望亭一座,望亭建於臺基之上,臺基前面是河道,對面是坡道,坡道右側亦建有望亭,木橋架於坡道之上。《宋史·河渠志》記載:“近歲京城(汴京)外創置水磨,因此汴水淺澀,阻隔官私舟船。其東門外水磨,下流汗漫無歸,浸損民田一二百里。”可知此圖所繪為北宋都城開封一隅。

磨房反映的建築樣式

畫中磨房為一帶有斗拱的二層建築。它上層面闊三間,下層由木柱架於水上。屋頂為歇山頂,裝飾有鴟尾。上層欄杆下方用彩繪的雁翅板裝點,兩側屋子均裝有格子門, 下層立柱上端飾以十字菱紋。《閘口盤車圖》中的建築為研究者探究宋代古建築提供了圖像依據。

望亭中的官員

磨坊的左右兩側各有一處望亭,亭子立於水面上。左邊的亭內兩個官員正在一個桌案上工作著。他們戴著平角的襆頭,身著官服。一人坐於案後,面容嚴肅,另有一官員屈膝弓腰,正在翻閱賬本,官員身後有三位民夫均拱手而立。看情形,或許磨坊的負責官員和民夫正在給宮廷派來視察的官員彙報收益情況。這一場景多被研究者解讀為畫作政治寓意的象徵。

酒香何處來

在畫面右下角有一處酒肆,它店面前靠近照壁處裝飾有綵樓歡門,歡門上懸掛寫有“酒”字的招牌。酒肆入口狹窄,一樓封閉,但從二樓打開的窗戶看,四五個帶著襆頭著綵衣的客人正在宴飲。

“新酒”招牌的特指意義

酒肆門上懸掛“新酒”招牌,門前扎有綵樓花頭,逾丈高。此處“新酒”兩字有特別的意義。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中秋”條有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據此可推斷此圖所繪為中秋節前後之景。

獨輪車

酒肆的門前停著一卸貨的獨輪車,名物學家揚之水先生稱宋人叫這種車為“江州車子”。宋高承《事物紀原》中言:“蜀相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蓋巴蜀道阻, 便於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而民間謂之江州車 子。”《清明上河圖》中也有這樣的獨輪車。

綵樓歡門

在酒樓前方有一處像今天腳手架一樣的建築物,其實這是宋代酒肆中特有的裝飾——綵樓歡門。它是用素色或彩色的竹木交叉捆綁搭建出框架,挑出酒旗,裝飾以紅綠杈子、緋綠簾幙、貼金紅紗梔子燈等來引人注意。左圖為《清明上河圖》中的一處綵樓歡門。

盤車渡橋

畫面最下方四輛牛車正組成隊列往畫面左方前行,隊伍前端的兩輛車已經拐入山中,車的大部分已經被山石掩蓋。緊跟其後的兩輛車都由兩頭牛牽引著,並各有兩三位民夫在車旁指揮牽繩,其中有人甚至赤裸著上身。橋尾處,一頭牛牽著一輛空車正在平地上休息。

皴法不老,唐人罕至

《宣和畫譜·卷八》稱:“至其(衛賢)為高崖巨石,則渾厚可取,而皴法不老,為林木雖勁挺,而枝梢不稱其本,論者少之。然至妙處,復為唐人罕至,要之所取為多焉。”此圖以勾皴相結合的畫法繪岩石及坡岸:質地堅凝,筆力雄壯,刮鐵皴和小斧劈皴混用,勁爽銳利,墨色由淺及深,層層烘染,得五代荊浩和關仝畫法之精髓。人物線描為主,稍加敷染,厚實暢勁,情態刻畫靈動,栩栩如生;屋宇綵樓、水磨船隻,用線精工,純以手繪,功力不凡。全圖筆勁墨潤,厚重質樸,具有五代、北宋初的繪畫特色。衛賢以繪各種宮殿、房屋及建築而著稱,透視精準,構圖嚴謹,刻畫謹細,被稱為唐五代第一能手。

完整“宣和裝”

《閘口盤車圖》為目前存世的為數不多的還保存著宋徽宗時期御府藏畫款式——“宣和裝” 形式的繪畫作品。“宣和裝”對每幅繪畫都有著嚴格的裝裱樣式和鈐印位置,這是宋徽宗時期御府收藏書畫的標準規制。畫心兩端有黃絹隔水,前隔水黃絹已被割去,後隔水黃絹保存完整。黃絹前邊上下鈐有“政和”、“宣和”朱印,後邊中央有“政龢”、連珠朱印。拖尾白宋箋,居中有“內府圖書之印” ,下有“晉府圖書”,上有“益王之章”。此圖裝裱和標準的“宣和裝”有些許差別,少了一枚“宣龢”連珠印璽,或許是被人割去所致。或許是樑清標所為,清初大鑒藏家樑清標尤為醉心於“宣和裝”裝裱款式,此作曾被樑清標收藏,很有可能經其仿“宣和裝”重新裝裱。

更多畫作細節、故事延展、技法賞析及文史背景請參見《中國繪畫名品:衛賢閘口盤車圖/郭忠恕雪霽江行圖》(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 年12月出版)。《中國繪畫名品》是上海書畫出版社自《中國碑帖名品》後打造的中國古代繪畫鑑賞類叢書。叢書共 100 冊, 涵蓋繪畫史中名作180餘幅,以多視角解讀,專業高清印刷,串聯出中國繪畫史風貌。

作者簡介

周玉全,201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碩士學位。現供職於西泠印社拍有有限公司。編著有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寶檔案》系列叢書之《趙佶•摹張萱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趙佶•五色鸚鵡圖、瑞鶴圖、柳鴨蘆雁圖》、《佚名•蓮社圖》、《佚名•九歌圖》。編著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中國曆代畫家佳作品鑑——王個簃》。發表文章《書畫贗品之價值》、《堅持與創新——2015西泠秋拍“中國首屆近現代西方大師作品專場”看點回顧》等。碩士論文《研究》獲2015年度中國美術學院 “E•LAND獎學金” 優秀畢業創作獎。

相關連結

陳研 |《重屏會棋圖》導讀【南山讀畫】

黃坤峰 |《女史箴圖》導讀【南山讀畫】

李弘堯丨《讀碑窠石圖》導讀【南山讀畫】

黃雯越丨《八高僧故事圖》導讀【南山讀畫】

楊可涵丨《遊春圖》導讀【南山讀畫】

金又丨《雪樹寒禽圖》導讀【南山讀畫】

劉翟丨《羅漢圖》導讀【南山讀畫】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學脈深厚,近百年來名師薈萃,人才輩出。建校之初即率先建立“藝術科學”觀念,為我國的藝術學研究奠定教育根基。國內率先開始研究生培養,並於1980年、1984年分別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7年招收首屆史論本科生;2008年獲浙江省重點人文社科基地;2011年獲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6年獲浙江省高校 “十三五” 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學院的藝術學理論研究地位崇高,2015年獲評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在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全國學科評估中名列前茅。2019年,藝術史論專業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目前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培養、訪問學者等層次豐富的人才培養,既是國際藝術史學研究的重鎮,又以持續推進中國藝術研究為己任,是當代中國”藝術智性與新人文教育”的建設高地。

 編輯|許溪 劉雨塵 楊可涵 宋俊傑 戴姍睿 王薇 孫梓鈞 王思凡

相關文章

《中興瑞應圖》 導讀【南山讀畫】

《中興瑞應圖》 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於利丨《簪花仕女圖》導讀【南山讀畫】

於利丨《簪花仕女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劉翟丨《羅漢圖》導讀【南山讀畫】

劉翟丨《羅漢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金又丨《雪樹寒禽圖》導讀【南山讀畫】

金又丨《雪樹寒禽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楊可涵丨《遊春圖》導讀【南山讀畫】

楊可涵丨《遊春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黃坤峰 | 《女史箴圖》導讀【南山讀畫】

黃坤峰 | 《女史箴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照片及其背後的故事

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照片及其背後的故事

「一圖勝千言」是很多攝影師的座右銘,他們喜歡通過圖片,用無聲的方式,去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初步準備寫50張圖片分五個章節,用簡單的文字介紹照...

李涵之 | 瓦爾堡研究院瑣記

李涵之 | 瓦爾堡研究院瑣記

編者按:坐落在英國倫敦大學的瓦爾堡研究院[Warburg Institute]一直是文藝復興研究重鎮,也是藝術史與文化史研究的中心。該研究院...

明代山西地區,水陸畫中的眾神之位

明代山西地區,水陸畫中的眾神之位

編者按:「西湖美術講壇——藝術人文之旅系列講座」由浙江美術館與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共同發起,邀請優秀博士畢業生為廣大觀眾舉辦專場講座。第...

段文傑 | 王伯敏《敦煌壁畫山水研究》序

段文傑 | 王伯敏《敦煌壁畫山水研究》序

編者按:中國美術學院與西北藝術的考察一直有著很深的學術淵源,滕固、王子云、秦宣夫、常任俠、史巖、王伯敏等先生都曾為此做出貢獻,這也成為學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