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又丨《雪樹寒禽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要閱讀與默記大量作品。在藝術史的教學與研究中,中國美院藝術人文學院非常強調“讀作品”“讀畫”的傳統。近幾年來,學院培養的很多優秀研究生受邀參與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繪畫名品”叢書的編撰。這套精心編寫的叢書,將“讀畫”的傳統帶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世界,功德無量。我們將陸續節選其中的一些導讀文字與大家一起線上“讀畫”。本期推文,刊登金又導讀《雪樹寒禽圖》。

《雪樹寒禽圖》導讀

金又/撰

《雪樹寒禽圖》,絹本設色,縱115.2釐米,橫52.8釐米,現藏上海博物館。

《雪樹寒禽圖》所繪為寒冬獨倚枝頭的禽鳥,畫面左側作積雪的幽竹,畫面上隱隱點綴落雪,意境深遠。畫面左下方有款“淳熙丁未歲李迪畫”,上鈐小印,模糊不辨。

《雪樹寒禽圖》畫面左下方題款

古木寒禽這類畫題時見於中國畫史,寒鳥古木歷來以其蕭瑟的意境為文人士夫所關注, 畫家也時常通過記錄禽鳥的情狀以寄詩思。而與文人畫家不同,院畫家更加著意於寫狀生動,李迪以其尤擅於表現花鳥的生意而得名。

據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鑑》所述:“李迪,河陽人,宣和蒞職畫院,授成忠郎;紹興間復職畫院副使賜金帶,歷事孝光朝。工畫花鳥竹石,頗有生意,山水小景不迨。”《圖繪寶鑑》又記有戚仲、張紀、王安道等畫家師李迪。由此可見李迪不僅是供奉兩宋畫院的畫師,亦是當時諸多院畫家師從效法的物件,足見其畫藝精絕,淵源有自。

南宋趙希鵠在《洞天清錄》中已感嘆今之畫手“寫形狀略無精神”,而對李迪等南渡的畫家表達了珍視之意。繼承了北宋畫院的影響,南渡的院畫家猶講求寫狀之氣韻精神,這對於南宋繪畫的發展也有著較大的意義。

此幅《雪樹寒禽圖》中竹葉積雪的畫法較接近於宋佚名團扇《山茶霽雪圖》,將落雪處留白而輕染以白色作雪,尤富生機。另有林椿《梅竹寒禽圖》同為雙鉤竹葉,葉面留白作雪,寒鳥棲於枝頭,棲鳥的情狀婉轉動人,據此可一睹南宋院畫之精研造化之妙。

宋佚名《山茶霽雪圖》,冊頁,絹本設色,縱24.8釐米,橫24.8釐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林椿《梅竹寒禽圖》,絹本,設色,縱24.8釐米,橫26.9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清代鑑藏家顧復《平生壯觀》曾記述一件李迪《古木幽禽》:“二尺絹軸,雪景氣運得之鐘隱。”與此圖相近。吳其貞亦曾評價李迪“畫法高簡”。史載李迪畫法取資於五代人而高出同代,超脫院氣,花鳥小冊極精者不少,然作山水有所不及。現存李迪名下此類題材的畫作還有團扇《古木寒禽圖》,霜風肅肅,木葉盡脫,寒鴉倦飛,畫法簡遠,與《雪樹寒禽圖》有所趨同。雖然南宋至今畫作傳遞數有變遷,大量畫作已真偽莫辨,院畫多不落名款,更難識辨,而筆者認為現存的歸於李迪的畫作多趨於簡拔的面貌,非無來由,當可作為其學習高古的依據。

南宋 佚名 《古木寒禽圖》頁,絹本設色,25.3×26cm,北京故宮藏。

《雪樹寒禽圖》為現存著有李迪名款的作品中最早的一件。此圖經明末清初書畫商吳其貞著錄於《書畫記》中:“李迪雪禽圖絹畫一幅,雙鉤雪竹,一鳩集於枯木上,作寒冷狀,尤精俊如生,氣韻絕倫,神品也。識八字曰‘淳熙丁未歲李迪畫’。”查圖中鑑藏印記可知此圖曾入乾隆內府,曾經歸希之、高士奇、龐萊臣諸多收藏家鑑藏,《虛齋名畫錄》有著錄:“宋李迪雪樹寒禽圖軸,絹本,淡設色,枯樹枝上立一鳥,傍襯雪竹,空處以粉點作飛雪狀。高三尺六寸三分,闊一尺六寸六分。款字上一印,模糊不辨。淳熙丁未歲李迪畫。”與此圖情況基本一致。謝稚柳先生也曾臨仿此圖作《紅葉竹禽圖》,極為生動。

宋人花鳥精工古雅,窮態極變。然而院畫家的弊端也不得忽視,為畫法所侷限者多,出於自然者少。一如董逌《廣川畫跋》中對於李元本學徐熙花鳥的評價:“微覺用意求似者,既遁天機,不若熙之進乎技。”故而李迪作為院畫家,學五代人花鳥為後世所重之處也正是其畫學精髓。

上文節選自《中國繪畫名品:李迪楓鷹雉雞圖/雪樹寒禽圖》(上海書畫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中國繪畫名品》是上海書畫出版社自《中國碑帖名品》後打造的中國古代繪畫鑑賞類叢書。叢書共100冊,涵蓋繪畫史中名作180餘幅,以多視角解讀,專業高清印刷,串聯出中國繪畫史風貌。

作者簡介

金又,2012年起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現為中國書畫鑑定專業博士在讀。

相關連結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學脈深厚,近百年來名師薈萃,人才輩出。建校之初即率先建立“藝術科學”觀念,為我國的藝術學研究奠定教育根基。國內率先開始研究生培養,並於1980年、1984年分別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7年招收首屆史論本科生;2008年獲浙江省重點人文社科基地;2011年獲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6年獲浙江省高校 “十三五” 特色專業建設專案。學院的藝術學理論研究地位崇高,2015年獲評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在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全國學科評估中名列前茅。2019年,藝術史論專業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目前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培養、訪問學者等層次豐富的人才培養,既是國際藝術史學研究的重鎮,又以持續推進中國藝術研究為己任,是當代中國”藝術智性與新人文教育”的建設高地。

 編輯

|許溪 劉雨塵 楊可涵 宋俊傑 戴姍睿 王薇 孫梓鈞 王思凡

相關文章

《中興瑞應圖》 導讀【南山讀畫】

《中興瑞應圖》 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於利丨《簪花仕女圖》導讀【南山讀畫】

於利丨《簪花仕女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閘口盤車圖》導讀【南山讀畫】

《閘口盤車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黃坤峰 | 《女史箴圖》導讀【南山讀畫】

黃坤峰 | 《女史箴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楊可涵丨《遊春圖》導讀【南山讀畫】

楊可涵丨《遊春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劉翟丨《羅漢圖》導讀【南山讀畫】

劉翟丨《羅漢圖》導讀【南山讀畫】

編者按:藝術史研究既要有開放的人文視野,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同時又要善於從藝術作品本體出發,深諳藝術作品本身。一圖勝千言,我們不僅閱讀文獻,更...

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照片及其背後的故事

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照片及其背後的故事

「一圖勝千言」是很多攝影師的座右銘,他們喜歡通過圖片,用無聲的方式,去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初步準備寫50張圖片分五個章節,用簡單的文字介紹照...

李涵之 | 瓦爾堡研究院瑣記

李涵之 | 瓦爾堡研究院瑣記

編者按:坐落在英國倫敦大學的瓦爾堡研究院[Warburg Institute]一直是文藝復興研究重鎮,也是藝術史與文化史研究的中心。該研究院...

練春海 | 勇士申博影象考

練春海 | 勇士申博影象考

編者按:2020年庚子大疫,全球共克時艱。前幾天本公眾號曾推送英國喬納森·瓊斯的文章《瘟疫影象:倫勃朗、提香與卡拉瓦喬如何面對疫病》,看藝術...

段文傑 | 王伯敏《敦煌壁畫山水研究》序

段文傑 | 王伯敏《敦煌壁畫山水研究》序

編者按:中國美術學院與西北藝術的考察一直有著很深的學術淵源,滕固、王子云、秦宣夫、常任俠、史巖、王伯敏等先生都曾為此做出貢獻,這也成為學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