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浮世繪,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露骨但卻不失美感的春宮畫?

西川祐信春畫作品
還是生動、細緻入微的美人畫?

喜多川歌麿-《姿見七人化妝》
亦或是清新自然的風景畫?

歌川廣重-目黑千代池
這些都只是我們了解到的浮世繪的冰山一角。作為日本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包含著很多不同的類別。今天帶大家看一看平時比較少見的,詼諧而又充滿創意的浮世繪——遊繪。
「遊繪」這個詞在字典中查不到,是一個美術史上也不存在的新詞。但它所指代的那些作品,卻早已有之。
遊繪包含著「精神的遊戲」,是從遊戲精神中誕生出來的一種追求設計樂趣、充滿智慧的造型表現。
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遊繪可以分為「上下繪」「摺紙繪」「影繪」「文字繪」等多種不同的種類。
上下繪
上下繪是指在紙上畫上一張人臉,將其上下顛倒來看又是另一張人臉的畫。又被稱為「顛倒繪」。很久以前在中國被稱為圓轉圖。
兩面相
布袋 朝比奈
鍾馗 張飛

原圖

顛倒後
大開本,一勇齋國芳
弘化四年至嘉永五年(1847—1852年),井筒屋版
這幅是一勇齋國芳(歌川國芳)所作的上下繪,他故意將人物額頭上的皺紋、鼻孔和眉間的皺紋、頭髮和鬍鬚等畫得不易分清,從而能夠達到正反都能成為一張臉的效果。
原圖中的第一位人物(布袋)顛倒過來便成為朝比奈(曲亭馬琴的劇本《朝比 奈巡島記》中的主人公),第二位人物(鍾馗)顛倒過來便成為張飛(《三國志》中的英雄)。
兩面相
達摩 外道
採木賊花的老人 伊久

原圖

顛倒後
大開本,一勇齋國芳
弘化四年至嘉永五年(1847—1852年),井筒屋版
原圖中第一位人物描繪的是達摩,將他顛倒過來便成為了外道(邪惡之人),第二位人物描繪的是能劇中採木賊花的老人,將他顛倒過來後便成為助六(歌舞伎劇目《助六由緣江戶櫻》中的主人公)的情敵伊久。
摺紙繪
摺紙繪是類似玩具繪的一種遊繪,透過摺疊紙,使畫面的一部分隱藏或重疊而使之發生變化。


黑墨彩筆繪,作者不詳
享保年間(1716—1736年),出版者不詳(煙與鹽的博物館收藏)
上圖是將一張長30釐米×寬21.5釐米的紙縱橫各摺疊兩次,再從兩側向中央摺疊,透過這個方式進行娛樂的作品。
在摺疊的過程中,使畫的內容產生各種變化。也可以透過改變摺疊順序來改變畫的內容。畫中人物可以變成美人、狐狸、青年,或站或坐,手中拿的物品可以變成信、扇子、花束,身前擺放的物品也可以從煙盆變為香盆,甚至連腰帶的帶結也會改變,共有十一種變化。

摺紙繪原是作為兒童的遊戲玩具而製作的。在幕府末期及明治時代,摺紙繪十分盛行,構成變得越來越複雜,出現了有二三十種變化的作品。但當時的摺紙繪一般玩過幾次後就會被扔掉,因此能夠遺留至今的作品非常少。

投扇興,中彩人物畫
大開本,梅蝶樓二代國貞,萬延元年(1860年),金鱗堂尾張屋清七版
這是一幅畫成投扇興所用的扇子的形狀的摺紙繪。確認好摺疊的位置將其摺疊起來後,演員河原崎權十郎的髮型及臉的上半部就會發生變化。從上至下分別為「妖士俠盜」「兒雷也」「曾我兄弟五郎」「《田舍源氏》中的足立光氏(光義)」「黑手組牛若傳次」。
這幅畫是「換假髮」的變形作品。另外,投扇興是在臺上立一靶子(圖中右下方的物品),坐在1米遠左右的地方向其投扇子打落靶子,或以扇子的開合程度來判斷勝負的遊戲。
影繪
影繪是將人的手或身體的影子映到紙拉門、牆上,從而形成各種形狀的圖案。另外還有以走馬燈投影的作品。因為是影子,所以均是黑色的輪廓。從孩子的遊戲到大人的餘興節目,有各式各樣的影繪作品。
盤根古松/梅枝黃鶯

中開本雙聯頁,一立齋廣重
天保十一年至十三年(1840—1842年),蔦屋吉藏版(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這是歌川廣重(即一立齋廣重)的一幅在酒席間表演餘興節目的樣本圖,在廣重的作品中也很少見到。畫題除「影繪」外,還寫作「陰乾」。
圖中左上角的陰影像一顆盤根古松,右下角的陰影像一隻黃鶯駐留在梅枝上。
火爐和茶壺/燙酒壺

中開本雙聯頁,一立齋廣重
天保十一年至十三年(1840—1842年),蔦屋吉藏版(神奈川縣立博物館收藏)
這幅也是歌川廣重的作品,左上角陰影像一隻茶壺放在火爐上,右下角的陰影像一隻燙酒壺。
獵人與狸/金魚與紅鯉魚

獵人與狸

金魚與紅鯉魚
大開本雙聯頁,一勇齋國芳
弘化四年至嘉永五年(1847—1852年),上總屋巖藏版
上圖是擅長創作滑稽畫的國芳所特有的幽默畫風。獵人的獵槍和頭巾掉落在下面,形成紅鯉魚的輪廓。
龍蝦與赤貝/釣魚

大開本雙聯頁,一勇齋國芳
弘化四年至嘉永五年(1847 —1852年),上總屋巖藏版
乍一看是「龍蝦和赤貝」的影子,實際上是一個拿著兩根魚竿坐在蘆葦中釣魚的漁夫。
各種新版影繪

大開本,惺惺狂齋(河鍋曉齋)
慶應三年(1867年),大黑屋金之助版(河鍋曉齋紀念美術館收藏)
河鍋曉齋專門鑽研浮世繪和狩野派繪畫,是活躍於幕府末期至明治年間的奇才。
本畫便是他十分擅長的詼諧畫。他獨特的構思及幽默感在當時十分受歡迎。
畫中描繪的是對映在走馬燈上的造型。畫中的天狗們伴隨著三味線及鑼鼓的節奏瘋狂起舞,這是曉齋獨特的古怪畫風。
文字繪
文字繪是巧妙地將文字融進畫中人物衣服等線條中的作品。據說這種畫最初源於日本平安時代的將和歌描繪成蘆葦或流水模樣的葦手繪。文字繪也被編入富有遊戲之趣的繪歷中。
六歌仙-小野小町

大開本,葛飾北齋
文化中期(1809—1813年),江崎屋吉兵衛版(裡克美術館收藏)
以《富嶽三十六景》聞名世界的北齋在其九十年的生涯之中積極地嘗試了各種類型的繪畫。
這一文字繪《六歌仙》是由紀貫之評選的日本平安時代的六位和歌名人「小野小町」「在原業平」「大伴黑主」「文屋康秀」「僧正遍昭」「喜撰法師」的肖像畫作品系列。每個歌仙的名字均寫在畫中人物衣紋的線條之中,以北齋獨特的素描風格,完美地形成了文字繪。
每幅畫的上部分別寫有該歌人的代表和歌,形成十分典雅的歌仙畫。
上圖將「小野小町」所對應的幾個日文文字分別畫在左手衣袖、袖筒、裙襬、右肩及屏帳上,形成了人物服飾的輪廓。

六歌仙-在原業平

大開本,葛飾北齋
文化中期(1809—1813年),江崎屋吉兵衛版(裡克美術館收藏)
圖中人物衣服上繪有「在原業平」所對應的文字。分別畫在人物正面、左側的衣袖、右側的腿及右側的衣袖上。背後的衣襬也由文字描繪而成。

釘繪
釘繪意指以釘子代替畫筆劃出來的畫。國芳採用這一方法來描繪戲劇演員,獲得了極大的好評。
荷寶藏壁無益畫

大開本五頁裝訂,一勇齋國芳
嘉永初期(1848—1850年),伊場屋仙三郎版
標題中的「荷寶藏」與「土牆倉庫肖像畫」諧音,本畫是模仿用釘子將戲劇演員的肖像畫刻在土牆倉庫的白色牆壁上的形式所作。
來源公眾號:有書至美(id:booknbeauty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