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抽搐/癲癇發作,家長情急之下的舉動可有致命風險

作者介紹:姚嘉雯,兒科碩士學位,為東莞市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導讀

沒見過癲癇發作的人不知癲癇為何物,見過癲癇發作的人,幾乎都嚇得不輕。

前段時間在不同視訊 app 上都刷到了小寶寶癲癇發作的視訊,正在帶孩子午睡的寶媽來不及穿上衣服,抱著正在抽搐的孩子手足無措地在家裡來回跑,最終呼來了鄰居施救。

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這位媽媽當時的那種窒息般的無助感。

作為神經科醫生,日常看過很多很多的癲癇發作,也看過很多很多家長拍攝的孩子癲癇發作的視訊,其中不乏有家人急得捶胸、慌亂呼叫的場景。

典型的癲癇發作表現為意識喪失、呼之不應、雙眼上翻(翻白眼)或凝視(雙眼無神)、口唇發紫、牙關緊閉(兩排牙齒咬得緊緊的)、四肢僵硬抖動

癲癇發作視訊

第一次看見孩子癲癇發作的家長,通常都會嚇懵了,有的以為孩子快不行了,急得全身發軟不知東西;有的以為孩子是嗆到什麼東西引起窒息了,使用網上學來的「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搶救;有的直接就給人工呼吸、按壓心肺;有的用力掐孩子的人中直至孩子甦醒;而最後一種,也是更常見的一種,就是往兒童嘴裡塞東西

其實大部分的癲癇發作,都是能在短時間內能自行終止發作的,不需要人為干預,除了給予止痙藥物以外的人為干預不僅無法提前終止癲癇發作,甚至有可能對患者帶來傷害。

  • 未經培訓的人員對兒童實施心肺復甦術(人工呼吸、按壓心肺)可能會因操作不當導致兒童胸骨、肋骨骨折,引起更大的傷害,但如果孩子真的是無反應、無有效呼吸和心跳,那就需要進行心肺復甦,具體可以看文章的第9條👉:心肺復甦。

  • 用力掐人中不僅無效,還可致局部皮膚破損、軟組織腫脹甚至繼發細菌感染。

  • 害怕孩子咬斷舌頭而往嘴裡塞東西(常見的有毛巾、筷子、家長的手指),一方面有可能堵塞兒童的呼吸道引起窒息,另一方面,一旦兒童咬斷筷子之類的硬物,帶來的危險不敢想象。

既然癲癇發作如此嚇人,那這玩意到底為何方神聖?又該如何處置呢?且看下文。

目 錄

  1. 什麼是癲癇?

  2. 為什麼會得「癲癇」?

  3. 相關的檢查有哪些?

  4. 關於癲癇的治療手段及預後

  5. 癲癇發作時的正確處理方法

一什麼是癲癇?

癲癇發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腦神經元異常過度、同步化放電活動所造成的一過性的臨床表現。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表現為運動障礙及意識障礙,也可表現為感覺、自主神經、行為障礙。

典型的癲癇發作上文已有描述,此外還常見有以下的發作形式,這些都可以作為單獨出現的症狀:

  • 失神發作:愣神發作,眼神呆滯,原先正在進行的動作突然停止,可維持姿勢,看起來像是在發呆,不注意往往容易漏診。

  • 失張力發作:突然摔跤倒地,很快又能站起來。

  • 痙攣發作:點頭擁抱樣發作,突然點頭,伴有四肢往前一伸,常見於數月大的小嬰兒。

  • 睡眠相關的運動障礙:在睡眠中出現的發作,翻來覆去,四肢亂動,看起來像是睡眠不安,插入文章:嬰兒良性睡眠肌陣攣。

  • 感覺障礙:發作性的頭痛、腹痛,通常伴有心率增快。

癲癇發作具有突發突止、一過性、自限性的特點。有時僅憑臨床很難區分是否為癲癇,是否有意識喪失或者凝視也不是癲癇的特有症狀,另外,除了上面說的睡眠良性肌陣攣,還有良性肌陣攣、顫抖發作(可以看文章👉:孩子每天都「寒戰」發抖 10 來次,需要害怕嗎?);有些胃食管反流的孩子,也有類似表現(具體可看文章👉:孩子進食後斜頸、彎背、身體僵硬,如「公雞打鳴」,這是怎麼了?)。

那怎麼確診呢?需要進行腦電圖檢查,腦電圖檢查見異常過度同步化放電是其區別於其他發作性疾病的鑑別點。

癲癇發作根據是否存在誘發因素分為誘發性發作和非誘發性發作。常見的誘發因素有:腦部疾病(腦炎/腦膜炎、腦出血)、全身性疾病(發熱、中毒、低血糖、低血鈉、低血鈣等)。

臨床上,無誘發因素下出現 2 次(間隔 24 小時以上)癲癇發作,即可診斷為「癲癇」。

二為什麼會得「癲癇」?

聽見醫生給下了「癲癇」這一診斷的時候,大部分家長心裡都是非常難以接受的,「我們夫妻兩邊的親人都沒有這樣的病,小孩子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呢?」、「我們寶寶很可愛的,發育得也很好,很聰明,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啊?」……

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將癲癇的病因分為六大類:遺傳性、代謝性、結構性、免疫性、感染性及病因未明。

不同年齡段起病的癲癇通常有不同的病因。一歲以內起病的多與宮內缺氧、出生時窒息、頭顱損傷、腦發育畸形以及遺傳代謝性疾病相關。兒童期起病的,除了上述因素,還常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相關(細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免疫性腦炎等等)。

三相關的檢查有哪些?

當兒童因首次癲癇發作而就診時,接診醫師應詳細詢問病史並完善體格檢查以初步評估是否存在誘發因素。

如果發病年齡在 3 歲以下,並在高熱狀態下出現癲癇發作,緩解後精神狀態尚可,則考慮熱性驚厥可能性大,可觀察病情變化再決定下一步檢查。

如反覆出現癲癇發作,癲癇發作終止後精神反應差,則需注意鑑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建議儘快完善腦脊液、頭顱 MRI 及腦電圖(EEG)檢查。

如果發病前有頭部外傷史,則應急查頭顱 CT 以鑑別顱腦損傷所致的癲癇發作。

如無明顯的誘因,但通過病史詢問及查體發現兒童存在發育落後或特殊面容,則需注意遺傳代謝病可能,此時除完善常規的血液、頭顱影像學及 EEG 檢查外,需注意完善血乳酸、血氨、遺傳代謝串聯質譜及尿液有機酸檢查。

典型的癲癇發作通過臨床症狀即可診斷,但癲癇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臨床上需與多種發作性疾病鑑別,例如嬰兒期出現的屏氣發作、抖動、點頭痙攣,幼兒期出現的夜驚、睡行症,學齡期出現的暈厥、頭痛、抽動症、睡眠障礙等,均需與癲癇鑑別。

為避免漏診、誤診,以及為了查找病因,一旦出現可疑的「癲癇發作」,通常建議完善以下檢查:

1. 腦電圖(EEG)檢查

腦神經元異常過度放電是癲癇發作最本質的特徵,而腦電圖能直觀地反應腦電圖活動,是診斷癲癇以及確定發作類型最重要的輔助檢查手段。初次診斷,建議行視訊腦電圖檢查(6h 以上),如在檢查期間能捕捉到癲癇發作是最理想的,但部分患者在非發作時 EEG 亦可觀察到異常放電,非發作期的 EEG 同樣具有診斷意義。

2. 神經影像學檢查

建議常規進行磁共振成像(MRI)以鑑別是否存在腦部結構性異常。頭顱 CT 檢查的優勢則在於顯示鈣化灶和出血性疾病方面。

如果以上檢查明確了病因,後面的這些就不用了,如果明確不了,完善下面的檢查。

3. 血液檢查

血常規、血糖、電解質、肝腎功能、血氣、丙酮酸、乳酸、遺傳代謝串聯質譜等檢查有助於查找病因。

4. 尿液檢查

尿常規及尿液有機酸檢查有助於鑑別遺傳代謝性因素。

5. 腦脊液檢查

主要用於鑑別顱內感染性疾病,亦有助於發現免疫性疾病及部分遺傳代謝性疾病。

6. 心電圖檢查

有助於鑑別心源性發作,如心律失常所致的暈厥發作。

7. 基因檢測

目前被應用於癲癇性腦病的病因學診斷,但因其費用相對高昂,故不作為常規病因篩查手段,僅在需要時使用。

四關於癲癇的治療手段及預後

癲癇的治療手段主要有三大類:①藥物治療;②外科手術治療;③生酮飲食。

藥物治療是癲癇治療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治療,目前的證據顯示,抗癲癇藥物的應用通常只能控制發作,而不能阻止潛在致癇性的形成以及進展。正確選擇一種抗癲癇藥物,新診斷的癲癇患者的緩解率可達到 60-70%,然而,即使通過積極治療,仍有 20-30% 的新診斷患者最終控制不理想。

對於藥物難治性癲癇,尤其是能確定致癇部位的癲癇以及能明確病灶的癲癇,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切除性手術、姑息手術、定向放射治療術、定向射頻毀損術、神經調控術等等。其中,神經調控術因其可逆、治療參數可體外調節及創傷小的優點,是目前應用較多的術式

至於生酮飲食,是指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及適當蛋白質的飲食療法,其應用於難治性癲癇的治療已有十餘年之久,儘管其抗癲癇的機制尚不明確,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了認可。值得注意的是,患有脂肪酸轉運障礙和氧化障礙的患兒禁用此療法。

在隨診觀察 10 年時,經治療的癲癇 5 年無發作率為 58-65%,影響預後的因素主要是癲癇的病因,不同病因所致的癲癇預後相差甚遠。在兒童患者中,能明確病因者通常預後較找不到病因的特發性癲癇者差。

五癲癇發作時的正確處理方法

1. 安靜守候,避免意外傷害

如為全面性發作者,應將其頭部向一側偏斜,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窒息和誤吸,同時避免用力按壓患者以造成骨折損傷;如為部分性發作的患者,則需注意避免其無意識行走或活動造成自身及他人的傷害。

2. 嚴密觀察

觀察其意識、瞳孔、呼吸及心跳的變化,記錄發作形式,在保證患者安全的情況下可採用手機拍攝患者發作的過程,以供醫生評估其發作類型以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3. 及時送醫

首次出現癲癇發作者建議及時送醫以明確病因,經治療仍反覆發作者建議及時住院評估病情、查找原因。

– 參考文獻 –

  1. 中國抗癲癇協會編著《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2015 修訂版)

  2. uptodate:兒童癲癇發作和癲癇的分類、病因和臨床特診

  3. 兒童癲癇發作和癲癇的初始治療和監測

相關文章

孩子夢遊該不該叫醒?這些你應該知道

孩子夢遊該不該叫醒?這些你應該知道

作者介紹:姚嘉雯,兒科碩士學位,為東莞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導讀 小時候聽大人講過很多關於夢遊的故事,比如說村裡某家的孩子夢遊了,出去...

上課打瞌睡導致退學,竟是患了這個病

上課打瞌睡導致退學,竟是患了這個病

作者介紹:姚嘉雯,兒科碩士學位,為東莞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導讀 前不久,筆者的門診迎來了一位特別的就診者——17 歲的小威。我抬頭一...

寶寶眼淚汪汪,可能是淚道阻塞惹的禍

寶寶眼淚汪汪,可能是淚道阻塞惹的禍

作者介紹:陳佩,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博士。 導讀 剛出生的小 A 寶寶眼睛大大的可愛極了,真是討人喜歡。可是,不久後媽媽發現,哪怕小 A ...

孩子開始說話帶髒字、咒罵怎麼辦?

孩子開始說話帶髒字、咒罵怎麼辦?

作者介紹:王冰玉,中科院心理諮詢師,波士頓大學教育學碩士,育兒專欄作者,作者公眾號:胖臉冰玉育兒說(wby_777) 導讀 有些家長反應,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