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鹼性磷酸酶(簡稱 ALP)是兒童保健經常會檢測的項目,兒科門診經常會遇到家長因發現孩子鹼性磷酸酶升高來就診。更令人不解的是,當諮詢不同的醫生,他們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常常令家長不知所措。以下是幾個常見的經典回答:
有些醫生說,「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鹼性磷酸酶就是升高的,因此鹼性磷酸酶升高沒有意義。」
另一些醫生說,「鹼性磷酸酶和鈣是一對兒,鹼性磷酸酶升高說明缺鈣,就需要補鈣。」
如果你問成人內科醫生,他們可能會告訴你,「鹼性磷酸酶都幾百了,這麼大幅度的增高,甲胎蛋白也輕微升高,要注意排除肝臟腫瘤了。」
那麼,究竟誰說的才是對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密關於鹼性磷酸酶的臨床判讀問題。
目 錄
鹼性磷酸酶升高在兒童與成人的意義不同?
令人困惑的鹼性磷酸酶參考值
新的參考值將在全國推廣,將減少誤判
新的參考值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一鹼性磷酸酶升高在兒童與成人的意義不同?
醫生的系統醫學教育是基於成人的生理與病理背景設置的,所以醫生對於各種症狀、體徵、疾病及生化指標的概念,來自於醫學生時教育的學習。
更為巧合的是,醫學生在實習階段的輪科中,兒科只是其中一個科室,其他多數科室都屬於成人科室,這也就導致一個結果:醫生許多固有認識都是基於對成人生理病理的判斷!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對於兒童而言,許多情況與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別,我們以鹼性磷酸酶的判讀為例。
《診斷學》將鹼性磷酸酶的判讀放在「肝臟常用實驗室檢測」,說明鹼性磷酸酶經常用於肝臟疾病的檢測。
事實上,在成人科室,鹼性磷酸酶升高常常提示各種肝臟疾病,如肝臟阻塞性疾病,如肝內膽汁鬱積症、膽結石或胰頭癌引起的膽道梗阻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也見於累積肝實質細胞的肝膽疾病,如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本科實習時,主任曾說「鹼性磷酸酶很高,要注意排除膽道梗阻性疾病和肝癌」,這也是醫生普遍的看法。因此,多數醫生一看到鹼性磷酸酶,就會想到肝臟疾病。
當了兒科醫生之後,我們又會想起《診斷學》中關於鹼性磷酸酶在兒童論述中僅有的一句話「生長中兒童、妊娠中晚期血清 ALP 生理性增高」。也就是說,《診斷學》指出,鹼性磷酸酶升高在兒童升高經常是正常的。那麼,是這樣的嗎?
二令人困惑的鹼性磷酸酶參考值
我們知道,鹼性磷酸酶升高在兒童經常是正常的。但是,幾百是正常的,大幾百或甚至上千也是正常的嗎?生長中的兒童,究竟多高算正常?多高算生理性升高?多高需要排查病理性升高?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此,《診斷學》給出參考值,以指導臨床判斷:

圖:《診斷學》中鹼性磷酸酶不同年齡的參考值
從上述參考範圍我們可以看到兩點資訊:
其一,成人鹼性磷酸酶正常範圍約為 40~150 U/L;男孩在 25 歲以上,女孩在 15 歲以上,鹼性磷酸酶接近成人水平;
其二,在兒童期分為兩個階段,男女 12 歲以前<500 U/L 都是正常;男性 12-15 歲<700 U/L 為正常,而在 15~25 歲期間,缺乏參考值。

圖:不同年齡 ALP 的百分比曲線[1]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發現這個參考範圍是值得商榷的,比如診斷佝僂病病人,鹼性磷酸酶升高,但未必超過 500 U/L;再比如,希特林蛋白缺乏導致的肝內膽汁鬱積症,鹼性磷酸酶升高,但未必超過 500 U/L。
也就是說,過於寬泛的參考值範圍,可能導致漏診兒科疾病。正是出於這種臨床經驗,兒科醫生看到鹼性磷酸酶升高,往往會建議進一步檢查,以排除佝僂病等疾病。但是,這樣又可能導致過度檢查。
三新的參考值將在全國推廣,將減少誤判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這是因為,鹼性磷酸酶實際上會因為不同的性別、年齡會有不同的參考值,如果採用一刀切的方法,會導致參考值不適用。
正是因為這樣,醫療機構有些會傾向採用區間更小的參考值,或者國外研究的參考值,或者少數實驗室小樣本調查資料的參考值,但是這些都不能完全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有調查顯示,中國兒童鹼性磷酸酶升高的發生率高達 25.3%。也就是說,只要做了這項檢查,就有四分之一的兒童會判定為 ALP 升高,這其中一部分患兒可能會被要求進一步檢查。
值得慶幸的是,自2021 年 10 月 1 日起,由北京兒童醫院牽頭制定的《兒童臨床常用生化檢驗項目參考區間》(WS/T780-2021)作為全國衛生行業標準將在全國正式實施。

兒童鹼性磷酸酶正常值參考區間
據悉,根據最新標準對鹼性磷酸酶升高進行重新判斷,兒童磷酸酶升高的發生率將從 25.3% 下降至 7.1%。隨著標準在全國推廣,勢必會大大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檢查,也會減少醫生和患方的困惑。這真是一件令人慶幸的事兒,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四新的參考值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不行。
新的鹼性磷酸酶參考標準雖然能大大降低 ALP 升高的誤判,但即便是正常人群,仍有 7.1% 會被判為鹼性磷酸酶升高。那麼,這部分人群 ALP 的升高該如何判讀呢?
ALP 升高在兒童主要見於 4 種情況:
生理性升高(即生長期兒童 ALP 正常升高);
肝膽疾病,如肝炎、阻塞性肝病、肝硬化及肝臟腫瘤等;
骨骼疾病,如佝僂病、軟骨病、代謝性骨病、骨髓炎和骨腫瘤等;
其他,如腎小管酸中毒、甲狀腺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及藥物影響;
如果兒童因為常規保健發現 ALP 升高,應該如何判斷是否正常?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呢?
第一步:看症狀體徵,如下肢畸形,如 O 型腿或 X 型腿(注意生理性的除外)或走路姿勢異常。如果有上述問題,需要進一步排除佝僂病的可能性;如果沒有,進入第二步;
第二步:看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及膽紅素水平(這幾項體檢通常也會查)。兒童病理性 ALP 升高多見於肝臟疾病,如果是膽汁淤積性肝炎,黃疸應該明顯看得出來;如是非膽汁淤積性的肝臟疾病,則也會有 ALT、AST(見下圖參考值範圍)和膽紅素的升高;如果既沒有黃疸,肝臟生化也是正常的,則看第三步;
第三步:詢問是否有服藥病史,很多藥物會導致 ALP 升高,包括苯巴比妥(抗癲癇藥)、抗生素(紅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氯黴素和氨苄青黴素等)及化療藥物等。

圖:中國兒童 ALT、AST 正常參考值範圍(其他生化指標參考範圍見參考文獻連結)
對於日常體檢的兒童,如果沒有佝僂病體徵,沒有黃疸和肝酶升高,沒有服藥病史,生長發育也基本正常,則基本上可以判斷為生理性升高,這種情況一般不需要進一步抽血或拍片等檢查。
– 參考文獻 –
1.Clinical Biochemistry 79 (2020) 34–40
2.《診斷學》(人衛版)
3.兒童臨床常用生化檢驗項目參考區間,連結:http://www.nhc.gov.cn/wjw/s9492/202105/170ca00246014d18b82a61cabf9fdb2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