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增厚的胎兒留不得?這樣下結論太武斷

某天,我的門診上來了一位孕媽媽,她憂心忡忡地問我:昨天做超聲,NT有3.5mm,聽說這樣的孩子大概率有問題,不能要,得引產,是這樣嗎?

先把這位女士的問題放在這裡,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重點。而她的好訊息我也提前分享給大家:足月剖宮產7.2斤的健康小公主。

好了,我們今天就來把NT安排得明明白白,解答各位孕媽媽關於NT的疑惑。

全文概覽

1、NT是什麼?主要是用來「預測寶寶唐氏綜合徵等染色體異常風險」的一項檢查。

2、NT對「圖像標準性」要求很高,不合格的圖像不能測量NT,也不能預測寶寶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別追求「NT秒過」。

3、 NT超過2.5mm、3.5mm咋辦?NT增厚的標準不是2.5mm,即使NT3.5mm,約90%的寶寶最後都是健康的。不必因為NT增厚就直接「放棄」。

4、 在無創DNA普及的時代,超聲僅測量一個NT數值,意義非常有限。NT超聲還能篩查胎兒有沒有明顯的「先天性畸形」、預測媽媽孕後期發生「子癇前期」的風險多高,並加以預防。

. PART 01.

NT到底是什麼?

開頭這位媽媽,對於NT的結果非常焦慮,其中一重原因便是「不清楚這個檢查到底是啥」。

NT是Nuchal Translucency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頸項透明層」,是早孕期胎兒頸部的透明液體層。

這位媽媽很納悶:脖子上的液體能看出個啥?這還得從近30年前的研究說起。

老師來了 同學們快坐好

1992年的時候,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FMF)的Nicolaides教授首先發現:NT增厚的寶寶發生「唐氏綜合徵等染色體數目異常」(即大家害怕的「先天缺陷」)的概率會明顯升高。所以NT可以用來預測寶寶染色體異常的風險。

後來醫生學者們又發現,在測量NT的這次孕期超聲中:如果能仔細觀察寶寶的鼻骨、靜脈導管、三尖瓣血流(心臟),這些指標可以更好地預測寶寶染色體異常的風險。

此外,由於NT增厚的寶寶發生「先天性畸形」的概率也會增高,所以在這次超聲中,也可以早期篩查寶寶有沒有明顯的先天性畸形。

再後來,學者又發現NT超聲時還可測量子宮動脈PI等指標,預測媽媽孕後期發生「子癇前期」的風險,並加以預防。這是目前價效比最高的方法。

我們來看看NT超聲裡的畫面(左右滑動):

01

01

02

02

乍一看,這是生命孕育的喜悅;但放大重重細節後,一些大家害怕面對的真相、早早埋下的危機,或許就能浮出水面了。

這就是篩查的意義。看到這的媽媽別太焦慮,我們一起理性面對。

上班啦 上班啦

上班啦 上班啦

了解完以上背景,我們快速通過5個Q&A,惡補一下NT檢查。

Q1|什麼時候做NT?

懷孕11周至13周加6天之間。這個時候,寶寶頭到屁股的長度應該在45-84mm之間。

Q2|什麼是合格的NT?什麼是不合格的NT?

合格的NT圖像

不合格的NT圖像(左右滑動)

不合格的NT圖像(左右滑動)

01

01

02

02

03

03

04

04

看不出個所以然?沒關係,只是想借此告訴大家,NT對圖像標準性要求很高,圖像不合格的話,啥也預測不出來。

Q3|NT超聲需要花多長時間?

NT不能隨便測,更別追求「NT秒過」。實際上,NT測量需要:

  • 採集至少3張合格圖像,並測量3次取最大值;
  • 還要測量寶寶的頭臂長(如下圖),用以評估孕周。

頭臀長即頭到屁股的長度,它的標準測量同樣重要和苛刻。哪怕只是單單測量「NT和頭臀長」,且寶寶位置好,通常也需要5-10分鐘。

如果還要觀察「鼻骨、靜脈導管、三尖瓣血流、子宮動脈PI」,以及是否存在明顯的「先天性畸形」,順利的話,一般需要20分鐘。

Q4:聽說有的孕婦做不了NT?

有這個可能,特別是媽媽肚皮比較厚,或者寶寶位置不好的時候。

好在經過良好培訓的醫生,在99%的情況下,都可以採集到合格圖像。剩下1%始終無法拿到合格NT的,可以選擇第二天再做一次超聲,或者直接換用其他的染色體異常篩查手段,比如無創DNA。

Q5:錯過了NT怎麼辦?

NT主要用來預測寶寶唐氏綜合徵等染色體異常風險。如果錯過了,可以選擇其他篩查方法,比如血清學的唐氏篩查、無創DNA等等。

具體選擇哪種,醫生會花5-10分鐘告知這些檢查的意義和區別,最終共同決定。

扶我起來 我還能學

扶我起來 我還能學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NT的結果。

. PART 02.

NT的正常值是多少?

超過2.5mm就是異常嗎?

NT增厚的標準不是2.5mm。咱別光看增厚的厚度數值,這個值會隨著孕周的增長而增長。

對於只測量了一個NT的情況,我們可以用百分位數去評估,這和描述出生後孩子的生長發育是一個方法。

一般來說,可以把NT超過95%分位叫做「NT增厚」,意思是:

這個孕周95%的胎兒NT都在這個數值以下,超過了便可稱為「增厚」

我們用下圖的資料庫來舉例:

11周NT的95%分位大概是1.9mm;

11周NT的95%分位大概是1.9mm;

12周NT的95%分位大概是2.2mm;

13周NT的95%分位大概是2.6mm。

終於等到你 還好我沒放棄

終於等到你 還好我沒放棄

不過,NT的99%分位(圖中的「99th」)則是相對固定的數值——約3.5mm,不隨孕周變化,99%的胎兒NT都在這個數值以下。

如果NT>3.5mm,我們認為是「NT明顯增厚」,染色體異常和先天性畸形的可能性會明顯增加。

. PART 03.

NT增厚,孩子就一定有問題?

不,我們看「表1」:

劃重點:

NT達到3.5mm的胎兒:大概90%最後都是健康的;

哪怕NT達到6mm的胎兒:最後仍然有1/3左右是健康的。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單單一個NT增厚就選擇引產。

. PART 04.

發現NT增厚,需要複查嗎?

很多媽媽第一時間會問:能不能再複查一個NT超聲,萬一不厚了呢?

怎麼說咧

怎麼說咧

這種做法既不正確也正確。

不正確的理由是:如果NT平面「合格」,我們就應該相信前一個NT的數值。NT本身就是有波動的,NT重複測量的原則是取最大值。

正確的理由是:如果NT平面「不合格」,那測出來的NT值就沒有任何意義,需要複查。同時也應該複查超聲,了解寶寶有沒有明顯的先天性畸形。

. PART 05.

什麼是染色體數目異常?

什麼是微缺失、微重複?

人的染色體有23對、46條,而染色體的異常有很多類型。

染色體數目異常:‍‍‍染色體數目多了一條、少了一條。

我們常說的唐氏綜合徵就是數目異常,21號染色體由2條變成了3條,這樣的孩子一般有嚴重的智力和發育障礙。

微缺失、微重複:染色體數目沒變,但某條染色體缺了一小段、多了一小段。

老實說,這類異常有些可能導致發育異常、智力異常甚至特定畸形;有些則完全不影響寶寶;還有一些目前還沒搞清楚。這一類檢查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基因晶片」。

差點兒就被擊倒在地

差點兒就被擊倒在地

. PART 06.

NT增厚得不多,比如3mm,該怎麼辦?

這個情況屬於95%-99%分位之間。參考「表1」,主要增加的風險是——唐氏綜合徵等染色體數目異常的風險。

至於微缺失及微重複,胎兒畸形及死胎的風險,和NT正常的寶寶差不多。

重點來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有以下選擇:

選擇一:通過多個指標聯合的方法,進一步計算風險。

NT超聲觀察鼻骨、靜脈導管、三尖瓣血流,並結合年齡、NT,同時抽血查HCG和PAPPA這些血清學指標,一起計算一個「最終的風險值」,這叫做「早孕聯合篩查」。這時候,哪怕NT是3mm,算出來也可能是低風險的。

低風險結果:這個時候還有唐氏寶寶的概率就低於1/1000了,也就是1000個寶寶中只剩下1個寶寶是唐氏寶寶。如果你接受這種低概率,就可以不做進一步檢查了。

高風險結果:我們可以選擇進一步做絨毛活檢或抽羊水。

選擇二:直接選擇無創DNA,進一步評估風險。

如果無創DNA是低風險,那寶寶還有唐氏綜合徵的概率也低過1/1000了。

選擇三:直接選擇絨毛活檢或抽羊水。

如果你特別在意NT增厚,擔心上面的方法有漏診的可能,希望有一個定心丸,也可以直接選擇絨毛活檢或抽羊水,我們也把這些方式叫「金標準」。

沒有十全十美的檢查,雖然婦產科醫生會與你溝通,並提供專業意見,但是選擇哪種方式的決定權仍在孕婦本人的手中。

. PART 07.

NT明顯增厚,比如4-5mm,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的NT超過99%分位。還是參考「表1」,不光是顯著增加染色體數目異常的風險,還有5%以上概率發生我們前面提到的微缺失、微重複。

建議「採取絨毛活檢或抽羊水」,可以更好地檢測這些類型的染色體異常。

同時,合併胎兒畸形的風險也會明顯增加,特別是心臟畸形的風險。在做「NT超聲」時,已經可以發現一些明顯的畸形了。

寶寶在宮內發生死胎的可能性也會增高,原因多數是因為本身就有染色體異常或先天性畸形,這是自然淘汰。

. PART 08.

NT超過3.5mm(即99%分位)

還可以選擇做無創DNA嗎?

首先無創DNA是篩查,不是確診。

無創DNA對於唐氏綜合徵這樣的染色體數目異常,有很高的檢出率。但即使是無創Plus,對微缺失、微重複的檢出率都不夠理想。

當然,如果你只是因為當地找不到可以做絨毛活檢的醫生,但想先評估一下唐氏綜合徵的風險,低風險能讓你安心一點,也可以先做一個無創DNA。低風險的話,再等到17周左右「抽羊水」,這是完全可以的。

別走先 還有2個點沒講完

別走先 還有2個點沒講完

注意,有創的產前診斷不是洪水猛獸。

提到抽絨毛和抽羊水,很多媽媽就非常恐懼。一是擔心會傷到孩子,二是擔心流產的風險。其實這兩個操作並不可怕,全程都是在超聲監測下做的。在技術熟練的醫生手中,兩者風險差不多、並不高。大概每500次穿刺才會額外造成1次流產,這和染色體異常高風險比起來,風險要低得多。

真實的穿刺經歷往往是:

上一秒剛躺上操作床,頭腦裡還一片空白,醫生下一秒就告訴你已經做完了;

先生上一趟洗手間緩解緊張,出來時太太已經穿刺完出來了。

還要注意,NT超聲不只是測一個NT數值。

我們建議不要單單去看NT厚不厚,而是要通過NT、鼻骨、三尖瓣血流、靜脈導管等資料,一起計算出「聯合風險」。

舉個例子更好理解:

問:你為什麼會嫁給你老公,你考慮了哪些因素?

多數女士會進行「聯合考量」,如顏值高、收入高,加分;吸菸、腳臭,減分。

除非存在某些因素,足以「一票否決」,如婚前就打你罵你,那果斷不嫁。

迴歸到檢查上,「NT增厚」並不足以動用一票否決權,它其實和「老公顏值」是一個等級的。

「唐氏」固然可以一票否決,但目前沒有哪個超聲或抽血指標可以一眼看出唐氏寶寶,「NT」亦不能。

若單純從「篩查唐氏綜合徵」的角度來看,如果你不顧慮價格,那麼無創DNA是完全可以替代NT的。在國內,一般12周以後就可以抽血化驗無創DNA了。所以在無創DNA普及的時代,超聲還只是單單測量一個NT數值,意義真的非常有限。

實際上在2021年,一個好的NT超聲除了測NT厚度,還應用來:

  • 篩查寶寶有沒有明顯的「先天性畸形」;
  • 預測媽媽孕後期發生「子癇前期」的風險並加以預防;
  • 在「無創DNA出現陽性結果」時,指導如何進一步檢查。

哪怕你是因為無創DNA太貴,而選擇其他篩查手段,比起只看「NT是否增厚」,或者「先量NT再做唐氏篩查」的方法,通過「NT超聲」同時觀察:

  • 鼻骨
  • 靜脈導管
  • 三尖瓣血流

甚至做「早孕聯合篩查」,也能明顯提高唐氏寶寶的檢出率,同時大大減少不必要的羊水穿刺。

準備下課啦

以上,就是這期科普的所有內容。如果你看到這兒依然很焦慮,沒關係,現在是「有理有據」的焦慮。

我們都害怕命運的轉盤把不好的事情轉到自己面前,但這不代表你無法做好「提前揭曉轉盤結果」的準備。

參考資料:

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The Fetal Medicine Foundation)

https://fetalmedicine.org/lists/map/certified/NT

相關文章

1歲寶寶反覆溼疹,該怎樣正確護理?

1歲寶寶反覆溼疹,該怎樣正確護理?

溼疹是臨床常見的兒童皮膚病,困擾著許許多多的父母。在線上平臺,我們也經常會接到家長們關於寶寶溼疹的諮詢。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分享一則有關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