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說話有早有晚?暗含智商的「秘密」?帶你一起了解下!

不知是從哪裡流傳著小孩學會說話的早晚,反映著智商的高低。雖然我覺得這是非常荒唐的「傳說」,但是當自己的孩子比別家孩子說話晚的時候,心裡難免會有點擔憂。

現在的小孩早早就學說話,都會被聰慧一類的話語誇獎,而相反那些說話慢的也會收到「貴人語遲」的安慰。其實「智商」與孩子說話早晚並沒有什麼大關係,這是科學的說法,所謂的智商就是對一個人從感覺、理解、認知、記憶及思維等各個方面的綜合反映。正常時間內,學說話晚點是沒關係的,但是超過了學說話的時間段,那麼就要注意是不是出現語言發育遲滯或遲緩的情況了,特別是2-3歲之間小孩的語言發育情況,出現以下幾個信號及時就醫,以免耽擱孩子的語言發育健康:

① 6個月:不出現大聲叫或大笑,面部表情不夠豐富;

② 8-9個月:未出現「咿呀」學語的表現;

③ 一歲左右:小於6種的肢體語言;

④ 2歲左右:學會說的聲母或詞語小於等於6個。

影響智商的最大因素莫過於遺傳原因(先天因素),但是也不忽略後天因素對語言發育的關鍵推動作用。

1. 反覆地「腦刺激」

腦部的發育是非常需要「後天」的刺激,與此同時,那麼言語的發育自然與之也息息相關。簡而言之,就是家長們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裡,給孩子多多創造語言的環境,有環境的同時也需要家長多多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平日裡能有自我表達的機會。同時能給家長一個提醒,應多注意日常間的親子交流,不僅能給孩子帶來腦刺激,活躍腦內白質束,到達高效的資訊傳遞,以活躍思維,這樣就更為聰明,同時也促進了親子之間的關係更親密。

2.培養說話的意識

2.培養說話的意識

性格是對於孩子愛不愛說話的聯繫是很大的,因此語言的發育,也受性格因素的影響。有的小孩從小就是個「小話癆」,而也有的孩子從小就沉默寡言。

面對不愛說話的孩子,家長應該多給予積極的引導,可以從孩子有興趣的地方下手,例如孩子玩的遊戲,去主動與孩子溝通玩耍的過程,分享自己的玩耍經驗等等。如果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也儘量不要去過早地否定孩子,應該多做正面回應,萬萬不可打擊孩子的表達的積極性。

3. 幫助孩子拓展詞彙大關

3. 幫助孩子拓展詞彙大關

有意識的家長,早在2歲左右時,就開始通過讀物、繪本、卡片等輔助孩子詞彙的拓展。通過日常對於新學詞彙的應用,來給孩子打牢根基。

每個孩子的語言天賦都各不相同,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化,因此家長無須過於擔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