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很幸福,可也很不幸。幸福在於物資條件好,孩子想吃什麼就有什麼。不幸在於,孩子的吃東西的決定權並不在自己,而在於寶媽們或者爺爺奶奶們。

這不,鄰居家的晴晴就遇到了一件倒楣事,其實,這也就是一家人的噩夢。
晴晴今年五歲了,突然變得不愛吃飯。媽媽和奶奶眼看著真著急。和其他的長輩一樣,他們選擇了追著孩子餵飯吃。一個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是兩個大人的對手,一眨眼一碗飯下肚,又一盤子水果上桌。
不久後,孩子就出現了發燒了情況,媽媽和奶奶一致認為是丫頭感冒了,趕緊把孩子往醫院裡送,結果,醫生卻診斷孩子是「脾衰竭」。這又是什麼病?媽媽和奶奶都覺得十分的意外。

其實,這種病在小兒中時常見到,尤其是近代,而造成孩子這種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病因卻都和吃的過度有關。
1.肉類過剩
在家長的眼裡,肉類永遠比蔬菜更有營養,視乎只有肉類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越長越強壯,卻忽略了,孩子的身體特點和我們的身體適應能力。
孩子太小他們的脾胃還不如成人那樣的發達,過多的食用肉類,只會增加孩子的身體負擔,不斷的在孩子的體內堆積脂肪和垃圾,不能及時的得到排解。

長期以往,孩子除了生病,過剩的肉類並不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影響了。
2.睡覺前孩子還在吃東西
現在的家長總是擔心孩子餓到,甚至連孩子睡覺前都要在給補充點食物才能安心。實不知,這種做法,根本就是給孩子的脾胃增加負擔,讓孩子即消化不好,也休息不好,時間久了,還會阻礙孩子大腦中釋放出的生長激素,讓孩子一輩子都別想成為人人羨慕的大高個子。

3.光吃不幹
現在的孩子過得簡直就是皇帝一般的日子,不過,皇帝有舉國最優秀的中醫做終身的調理,你家有嗎?皇帝每天飲食也是有規律的,不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這個我們家庭又有幾人能做到。
所以,為了孩子的身體好,既要合理的飲食,還要讓孩子動起來。不能讓食物堆積在身體裡,遲遲的得不到消化。

如何動?除了跑跑跳跳以外,孩子也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這些家務中消耗掉過剩的營養和精力,這對孩子一生都將受益無窮。

愛孩子是絕大多數一生的追求,可如何愛,卻是個大學問,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無知或者任性,毀娃於無形之中。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一下吧,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的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一起探討育兒路上的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