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
在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貴人語遲。意思是說有些孩子非常聰明有智慧,未來會大有作為。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在論語中有這樣的一段描寫:貴人語遲,敏於行而不訥於言。他的原意是:真正的君子,為人處世不僅要講究言語謹慎,還要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和我們所理解的「貴人語遲」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當然,這種刺激要在孩子發育的敏感期內,否則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那麼孩子的敏感期是什麼時候呢?
大約在孩子7-8個月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模仿大人的聲音了,而到了一歲左右就開始喊媽媽爸爸啦。等到一歲半左右,就能夠聽懂父母的指令了。而孩子三歲了,還是無法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問題了,總之,孩子成長有他一定的規律,如果孩子在應該完成的階段無法完成,家長就要重視起來。很可能是我們對孩子忽視了。也可能是孩子自身存在某些發育方面的問題。

因此,我們不要用‘貴人語遲’一言而蔽之,忽略額語言能力就是我們身而為人相對基礎的一種需要掌握的能力和工具。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幫助孩子掌握這種技能,最大可能地刺激孩子腦部的神經突觸得到更好的發育,這對於孩子學習語言,掌握語言能力很有促進作用。

具體的操作方法可以參考如下:
一、營造適合孩子語言發展的環境
家裡的大人要給孩子語言鍛鍊的機會,家裡人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孩子說話早晚都要父母的陪練。當孩子進入幼稚園以後,這種鍛鍊的機會就更多了,家長多帶孩子外出,多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給孩子與他人交流的機會。這對於孩子早期的語言能力培養都是十分有效的。

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0-3歲不但是語言發育的敏感期,更是孩子為以後的智力發育奠定基礎的好時期。作為家長一定積極地把握,千萬不要錯過。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