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最近看兒童保健時,有 3 位家長諮詢孩子寒戰或者發抖問題,基本都是孩子在 3-8 月齡,不是冷的,有個孩子發抖的次數比之前還多了,生長發育都挺好的。
這是什麼問題呢?是正常的還是癲癇?要做什麼檢查?什麼時候要注意?
查完資料了,今天把要點給大家說說。
簡單粗暴版
嬰兒出現「發抖、寒戰」等表現,如果孩子生長發育正常,神經系統查體正常,那顫抖發作和良性肌陣攣可能性最大。
以上兩個問題,都是良性的,能自行恢復的疾病,不需要治療。
但做出以上診斷時,是需要進行視訊腦電圖的,對孩子發作時的腦電圖進行評估。
如果真的是嬰兒痙攣徵或者癲癇,一定要早發現和治療。
該檢查就得檢查,不要等了,但檢查一般只用視訊腦電圖就夠了。
目 錄
- 這些孩子是什麼表現呢?
- 這種問題是顫抖發作
- 為什麼會出現顫抖發作呢?
- 需要和什麼問題鑑別呢?
- 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後,怎麼辦呢?
一這些孩子是什麼表現呢?
家長們描述的是,孩子每日發抖 1 次 -10 數次不等,每次出現時,類似孩子打了個寒戰,也像打哆嗦,一機靈一機靈的樣子。
能看到孩子維持數秒的頭部、上肢的抖動,之後正常的玩耍和說話,沒有意識問題。
總結下就是,孩子們有這種表現時,意識是清楚的,然後一次也就幾秒鐘,說話玩耍不受影響,但是每天都有好多次,有個孩子是之前每天也就 3-5 次,現在 8 個月左右了,每天達到 20-30 次。
有個孩子是 3,4 月齡發現的,另 2 個孩子是 7,8 月才開始出現的。
那這是什麼問題?嚴重嗎?看下一條。
這種問題是顫抖發作
上面這些孩子的表現,在醫學上稱為顫抖發作(Shuddering attacks),顧名思義,也能知道,就是孩子們的顫抖發作了。
目前資料提示,這不是個常見問題,所以在兒保有 3 位家長諮詢這個問題時,感覺還挺詫異的,可能真的是其實孩子這種問題不少,只是被報道的少而已。
該問題多出現在 4 月齡 -2 歲[2],大孩子中少見,通常表現為「發抖」或「打哆嗦」,也就是頭部、肩部和軀幹的快速震顫。有些孩子會出現雙上肢僵直、屈曲和上抬,伴低振幅震顫[3]。還有些孩子可能出現凝視、斜視、緊閉嘴唇、咬緊牙關等表現[4]。坐下時,可能會摔倒。
每天發作的次數差別很大,從幾次到 100 次不等,每次大約持續 5 秒以內,很少超過 15 秒,有時在孩子進食,興奮或者不適時出現,不會在睡眠期間或者被摟抱的狀態下發生。
這個問題是良性的表現,不是癲癇,也不會增加以後癲癇的發病率,在發作期間腦電圖是正常,孩子的生長發育正常,神經系統檢查也正常。
大多數在 2 歲左右就消失了,如果持續的話,也是頻率越來越少,在十多歲時自行消失。
該問題明確診斷後,不需要治療。
為什麼會出現顫抖發作呢?
目前還不知道具體原因,認為可能和以下情況有關:
1. 孩子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容易出現該問題。
2. 可能是對刺激反應過度(興奮)的表現[3]。
3. 多在出牙期間出現,可能是出牙刺激引起的[2]。
4. 就是類似於打噴嚏、打哈欠之類的自主動作表現[4].
其實大家不用管啥原因了,反正是個良性自限性問題,不要治療自己能好的。
需要和什麼問題鑑別呢?
這個需要鑑別的還挺多,比如嬰兒良性肌陣攣、嬰兒痙攣症、癲癇發作,有時但從表現上,很難區分開來,不能單通過是否有眼神凝視或者意識表現區分這些問題。
這裡面,如果是嬰兒良性肌陣攣,那也是良性的,不需要處理,如果是嬰兒痙攣症或者癲癇發作,那就需要早明確和治療了。
嬰兒良性肌陣攣(Benign myoclonus of infancy),也稱為良性非癲癇性嬰兒痙攣。
這種是真的痙攣,表現如下圖所示:

(圖片較大,請耐心載入哦)

(圖片較大,請耐心載入哦)
這種痙攣可表現陣攣伴隨(或不伴隨)短暫的強直性收縮,痙攣多數情況成串出現,常發生於進食時。
該問題也非常見問題,首次發病多在生後 3-8 月齡,之後有加重表現,每次發作的次數和強度都增加,一般在 2 歲左右自行消失[3]。
該問題只在清醒時出現,也是沒有神經系統或者發育的異常,發作時,腦電圖是正常的。
通過成串發作,可以和顫抖發作稍微做下區分,顫抖發作一次大部分都是一下。
嬰兒痙攣症,該問題是嬰兒期癲癇性疾病,總體預後不佳,需要早診斷治療。該疾病的表現多樣。
這個問題多在生後 3-7 月齡出現,嬰兒痙攣症在白天和夜間均能出現,白天更常見。通常表現肌肉先非常短暫的痙攣,之後持續長時間的強直[6]。輕者可能僅僅有點個頭,重者全身痙攣強直。
該問題不好和嬰兒良性肌陣攣在臨床上鑑別,所以出現後,通過視訊腦電圖診斷。
癲癇發作,癲癇發作也是多種多樣,從輕度的感覺異常沒有意識障礙,到嚴重的失神發作、強直陣攣發作都有,有些局灶性發作和上面的嬰兒良性肌陣攣一樣,沒法通過臨床表現區分。
癲癇內容太多專業,需要專科醫生給大家講解,今天不展開了,和以上問題區分時,也可以通過視訊腦電圖。
五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後,怎麼辦呢?
如果孩子表現特別符合「打抖、激靈、寒戰樣」表現,每天就幾次,生長發育完全正常,倒是可以繼續觀察下,看孩子後續表現。
這時如果特別擔心,可以進行視訊腦電圖。

圖片來自網路
這種就是對孩子進行視訊檢測,同時進行腦電圖,對孩子發作時的腦電圖進行評估。
如果真是每日頻繁的出現,或者不能區分是否良性的肌陣攣,還是嬰兒痙攣症的表現,那就進行視訊腦電圖檢查吧,這個能區分是良性的還是真的癲癇性疾病。
最後,給大家說,如果孩子出現類似問題,還是請醫生評估,之後決定怎麼辦哦。
– 參考文獻 –
- Basil Zitell.Childhood onset shuddering attacks.Atlas of Pediatric Physical Diagnosis 7e.2017.
- Ozturk S, Peduk Y, Gumus H, Per H. Shuddering attacks in childre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9 cases from a single-center in Turkey. Epilepsy Behav. 2021 Apr;117:107827. doi: 10.1016/j.yebeh.2021.107827.Epub 2021 Feb 20. PMID: 33621812.
- Thien T Nguyen.Nonepileptic paroxysmal disorders in infancy.uptodate.2021.
- Wang JJ, Goldman RD. Shuddering attacks: A benign phenomenon in children. Can Fam Physician. 2021;67(2):107-108.doi:10.46747/cfp.6702107
- AAP.Infantile Spasms: Symptoms, Causes &Treatment.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ection on Neurology.2020.
- Daniel G Glaze.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infantile spasms.uptodate.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