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王冰玉,中科院心理諮詢師,波士頓大學教育學碩士,育兒專欄作者,作者公眾號:胖臉冰玉育兒說(wby_777)
導讀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每五個學生中,就有一個被霸凌過。
2015 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 10 個省市的 5864 名中小學生調查顯示,有 32.5% 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校時遭遇不同程度的校園欺凌。
近些年來,校園霸凌\欺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當一些霸凌行為發生時,家長們自然而然會拉響警報。比如,在國產動畫片《如果我是英雄》出現的肢體霸凌,胎記女孩遭受拳打腳踢。

亦或是去年年底北京某小學老師帶有侮辱和孤立性的言語霸凌,引發眾怒。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非常常見的霸凌,但也是最不易察覺的霸凌,就在孩子身邊——開玩笑(Teasing)。
我們為什麼要警惕開玩笑?
開玩笑確實是一種交流方式。不過當玩笑越界的時候,就變成了一種不易察覺的霸凌。
目 錄
當玩笑越界,變成了霸凌
開玩笑和霸凌的區別
孩子應該如何應對?
一當玩笑越界,變成了霸凌
在生活中,有些人會用開玩笑作為一種有趣的方式表達與他人的親近關係和友誼。
確實,開玩笑有著令人愉快的一面,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遊戲性玩笑(Playful Teasing)。這一類玩笑可以為人們創造出相互的快樂和共同的幽默,開玩笑的人情商高,語氣和藹,面帶微笑;被開玩笑的人也開開心心並不苦惱。
遊戲性玩笑是一種積極的情感聯結,拉近彼此的社交距離。

不過呢,這種開玩笑行為其實並不簡單,屬於高級的認知活動,要求雙方的「讀心」能力——說者有心,了解對方的期望並預測可能的反應;聽者有意,判斷玩笑的意圖是積極的。
有研究表明,只有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會將開玩笑視為潛在的積極的互動,年幼的孩子更多的認識到玩笑消極的一面。
並且玩笑也有著很極端的另外一面——攻擊性。如果攻擊性成分佔主導地位時,玩笑可能會被賦予敵意色彩,甚至升級為霸凌行為,造成對他人的傷害和關係的破壞。
正是因為玩笑的意圖容易模稜兩可,又有著極端的二分法則——遊戲性和攻擊性,所以很多時候帶有攻擊性的、甚至是霸凌的話語,偽裝成為「無辜的玩笑」而說出來。
二開玩笑和霸凌的區別
美國一項基於三次全國性調查的研究顯示,最常見的校園霸凌形式中就有「口頭侮辱、罵人、起惡意的綽號、散佈謠言和社交排斥與孤立」等等,而這些行為的前身很可能就是帶有攻擊成分的開玩笑。
這是校園裡不罕見的一幕,一個孩子或者一群孩子對著另一個孩子起鬨:
「四眼,哈哈。」
「你這個體型,凳子看了都搖頭。」
如果被開玩笑的孩子生氣了,那麼變回得到這樣的回應:
「我只是在開玩笑。」
「別生氣啊!不要這麼小氣啊。」
在生活中,比起肢體霸凌和一些嚴重的言語霸凌,我們可能認為這種玩笑話不算什麼。
但是,我們需要重視並告訴孩子,如果別人玩笑的話語讓你感到不舒服,那就說明這些話是不合適的。玩笑話也可以變成疏遠、傷害和讓人難堪的霸凌行為。

要特別警惕:
在已知敏感的話題上,例如體重、膚色、宗教信仰、性取向等等,通過開玩笑的形式來貶低和嘲諷他人,比如取惡意的綽號。
雙方權力不平衡——與被開玩笑的人相比,開玩笑的一方在同齡人中擁有更多的權力,比如是一個小團體的核心成員或者在力氣上佔優勢。
攻擊性玩笑是持續的和重複的,意圖是讓被複方感到不安或受到傷害。
雖然調侃的內容是敵對的,但會用「我只是在開玩笑!」或「別那麼敏感!」來掩蓋真實意圖。
三孩子應該如何應對?
如果孩子被惡意的開玩笑時,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我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如果遇到無論是肢體霸凌還是這樣以開玩笑偽裝成的語言霸凌,都要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和老師,我們永遠都在在孩子的身邊,提供幫助和支持。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朗之萬教授致力於研究孩子的口吃行為和霸凌行為,在歐洲、美國和加拿大舉辦了多場研討會和講座,在她的《幫助孩子應對玩笑和霸凌》一文中給出了一下幾種建議:
淡定忽略法。
在被開攻擊性玩笑時,事情突然發生,孩子又不知道如何應對時,忽略或者不做出任何反應可能是當時最有幫助的事情。可以嘗試:
1. 關上耳朵直接忽略玩笑的話語。
2. 自然地走開但是不要展現自己害怕的情緒。
3. 保持心態平和,假裝這些話語並沒有煩擾到自己。
很多時候,當孩子們沒有表露出擔憂害怕的情緒時,開玩笑的人也就不再把這個人繼續當做攻擊的目標了。
當然,「忽略」並不等於讓孩子不要告訴其他人被言語中傷這件事,我們還是要不斷告訴孩子向大人求助,得到幫助和支持是多麼重要。只是在還沒有想到用更合適的策略應對,或者得到幫助之前,「忽略」是很好的處理辦法。

幽默化解法。
有一部分孩子性格上自帶一些機智和幽默,小嘴也比較伶俐,那麼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使用幽默可以讓他們告訴對方自己的情緒不會被這些玩笑所困擾,並且還可以傳達幽默也不需要貶低他人和自己。
「四眼仔!」
「老師也戴眼鏡,還有好多科學家也是,挺好,知識多成績好。」
「你這個體型,凳子看了都搖頭。」
「那我身上可能有點高科技力量。」
用幽默的方式以柔克剛,當攻擊者達不到傷害的目的時,也就自討沒趣了。
直接表達法。
遇到玩笑霸凌時,也可以面無表情地看向對方……告知對方停止這樣的做法,和他們面對面地談一談。直截了當地告訴對方:這並不好笑,並且已經對自己造成了困擾,希望開玩笑的行為可以停止。
直接表達並不是和對方對抗,而是態度平穩而自信地交流和告知。

如何交流?可以嘗試「我可以說出來——五步策略」:
1. 說出對方的名字——史蒂文
2. 描述你的感受——我不喜歡……
3. 指出相應的行為——模仿我的口吃……
4. 尊重的語氣——請(非攻擊性語言)……
5. 表達你的訴求——叫我的大名。
「史蒂文,我不喜歡你模仿我的口吃,請不要再繼續了。」
「史蒂文,我不喜歡四眼仔這個名字,直接叫我的名字就好。」
「史蒂文,我不喜歡你這樣說,我的想法和審美和你有差異,不太需要你來評價我。
在直接表達的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語來描述「行為」和表達「他們希望的訴求」。在這裡,並不鼓勵孩子添加一些挑釁話語,比如「如果你不停止,我會告訴……」。這樣的話,可能會引發更多的嘲諷讓事情變得更糟。
最後,也鼓勵每一個孩子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當一個人在一個團體中有更多的朋友、有閃光的優點、有更大的話語權,那麼其他人也會膽怯,不敢欺負你。
– 參考文獻 –
Student reports of bullying results from the 2017 school crime ... (n.d.). Retrieved September 4, 2022, fromhttps://nces.ed.gov/pubs2019/2019054.pdf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EB/OL].2016-12-15,http://gongwen.cnrencai.com/diaochabaogao/115523.html.
參見美國國家傷害預防中心、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及美國教育部, 《年輕人中的欺凌監測:公共衛生和推薦資料元素的統一定義》,1.0 版本,2014(http://www.cdc.gov/violenceprevention/pdf/bullying-def nitions-f nal-a.pdf
Langevin, M. (2002). Helping children deal with teasing and bullying. Perspectives on Fluency and Fluency Disorders,12(3),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