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從母親子宮來到完全開放的世界,是需要時間適應的,因此初來乍到的寶寶,腳趾會呈現自然內扣的狀態。
嬰兒出生到 3 個月內,腳趾內扣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腳趾內扣會自行消除。
另外,嬰兒在學習走路時,在腳步受力不均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腳趾內扣的情況,具體如下:
胎兒姿勢影響
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一直是曲著身體,直到出生腳趾也可能會有重疊,此時可以先觀察寶寶 1~2 個月。如果是這個原因導致,那麼隨著月齡增加,寶寶腳趾內扣的現象會自動緩解,家長不用太擔心。
足把握反射
1 歲以內的寶寶,家長用手按壓寶寶腳底靠近腳趾的皮膚時,寶寶的腳趾會出現彎曲好像要將物體抓住一樣,這就是「足把握反射」,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射,隨著生長發育,大約在 6 個月該反射消失。
學步期腳受力不均
寶寶在學習走路的階段,容易出現重心不穩的情況,腳步受力不均的情況下也可能會出現腳趾內扣的現象。
如果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月齡超過3個月後,腳趾還是有持續內扣的狀況,甚至還伴有其他症狀,就需要考慮以下疾病的可能,需及時就醫。
參考文獻
[1] 樊慧, 慄河舟, 馬瀾, 張立瓊, 郝長付. 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超聲特徵分析[J]. 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21,33(05):568-572.
[2] Canale等, S.T., 坎貝爾骨科手術學-第3卷-兒童骨科. 2013: 醫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