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看兒保時,5 月齡以上的娃,基本上都會問到這個問題,大部分我們檢查完說不用處理。
但少部分孩子又抓又哭鬧或者煩躁的,或者經常游泳後,出現抓撓特別頻繁的,需要處理。
今天咱們就講講要處理的問題之一:真菌性外耳道炎。
簡單粗暴版
大部分孩子抓耳朵,是因為在探索,咦,這個地方還有個東西呢?我去摸摸。還挺有意思,我再摸摸。啊,我控制不好力量,抓破了,我還要抓。這個時候,孩子抓耳朵是不難受的。
有些孩子是固定時間抓耳朵,比如吃奶時,入睡時,這時考慮下是否和溫度高有關係啊,孩子這時抓耳朵,是感覺耳朵處有汗或者熱不舒服;還有些孩子形成這些時候抓耳朵的習慣,抓的時候不煩躁。
如果孩子抓的特別頻繁,就是你經常看見孩子再抓耳朵,抓的時候有些不耐煩,就是想擺脫不舒服的感覺,或者抓耳朵影響孩子睡覺;或者你一抱孩子,就用耳朵蹭你的肩膀,那肯定是耳朵不舒服,檢查下耳廓上下週圍,是否有溼疹、滲液,這個可以自行檢查。
另外,還得檢查下耳道是否有溼疹,檢查下是否耵聹(耳屎)是球形的特硬,堵滿了耳道讓孩子不舒服,檢查下是否有外耳道炎症,是否中耳炎,這些都得請醫生檢查了。
頻繁給孩子掏耳朵,或者孩子游完泳後,出現耳道癢,老是摳耳朵、搖頭,要注意是否外耳道炎(游泳耳),需要請醫生檢查,細菌性的,給予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滴耳液治療。
如果考慮是真菌感染,給予抗真菌藥塗抹,一週複查一次,下面詳細講。
目 錄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什麼樣的?
真菌性外耳道炎怎麼確診?
真菌性外耳道炎怎麼治療?
真菌性外耳道炎多嗎?為什麼會出現?
一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什麼樣的?
真菌性外耳道炎,也叫耳真菌病(Otomycosis)。
在症狀上,和細菌性外耳道炎差別不大,也是耳部瘙癢,不舒服,滲液,或者外耳道異物感,小孩子們不會說,就是使勁的抓撓耳朵,哭鬧。相比於細菌性的,真菌性的癢更敏感,但疼痛一般比較輕。
如果能檢查耳道的話,能看到外耳朵內側(就是靠近鼓膜的那個地方),有些發黴的感覺,比如像潮溼的報紙或吸墨紙(麴黴菌),細小煤屑(黑麴黴),白色皮脂樣物質(假絲酵母菌)[1]。

上圖是黑麴黴外耳道炎
圖片來自:https://sydneyentclinic.com/sean-flanagan/patient-resources-2/patient-resources/otitis-externa-outer-ear-infection-or-swimmers-ear/

上圖是假絲酵母菌外耳道炎
圖片來自:https://medtube.net/otorhinolaryngology/medical-pictures/28782-otomycosis-candida-albicans

上圖是麴黴菌外耳道炎,看著這些像不像長黴的舊報紙?圖片來自參考文獻[2]
後面這兩幅漂亮的,也是真菌感染,大家欣賞下吧:


上圖是細菌和麴黴菌聯合感染,白色蓬鬆的是麴黴菌,圖片來源見水印
二真菌性外耳道炎怎麼確診?
對於能看到這種真菌樣子的外耳道炎,通過這個表現就能診斷了,不需要進行真菌培養,直接開始治療就行。
如果治療 2 周後,還沒有好轉,進行培養,明確診斷。
三真菌性外耳道炎怎麼治療?
可以使用抗真菌的滴耳液或者乳膏之類的塗抹,因為沒有專門的滴耳液,所以目前都是使用抗真菌藥乳膏塗抹。
塗抹之前,需要耳鼻喉科醫生仔細地清除這些真菌。所以,發現後得看診耳鼻喉科,清除時,把鼓膜上的真菌也得清除掉。
塗抹時,可以用 2-3ml 注射器+18G 的靜脈導管(就是個注射器+小軟管)[3-5],將咪康唑(達克寧)或者克黴唑乳膏,塗抹到外耳道上。
1 周後複診,刮掉乳膏檢查恢復情況,然後可以再次塗抹一次,2 次基本就沒問題了,1 周後再複診一次。
如果治療 2 周,沒問題了,就能停藥了,如果治療 2 周還無效,進行培養,再治療 2 周。
當然,如果能買到 1% 克黴唑滴耳液,用來滴耳液也行,效果是一樣的,每日 2-3 次,每次 3-5 滴,使用 10-14 天。但要注意,如果鼓膜穿孔了,不要這樣用,還是使用軟膏,另外,用前也需要耳鼻口科醫生清潔耳道。
最後,在治療期間,保持耳道乾燥,避免進水。
如果治療 4 周,還不見效,對之前的治療進行評估,如果確定是清理的很乾淨,用藥上沒問題,可以考慮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
比如對於念珠菌,使用氟康唑口服:
第一天 6-12 mg/kg/劑,最大 600mg/次,口服一次;
之後 3-12 mg/kg/劑,每日一次,使用 2 周左右。
如果是麴黴菌或者其他真菌,使用伏立康唑(可以選擇輝瑞的威凡幹混懸劑)口服,使用 2 周左右:

2-12 歲,口服, 9 mg/kg/次,12 小時 1 次,最大每次 350 mg。
≥12 歲, ≤14 歲的,<50 kg: 口服, 9 mg/kg/次,12 小時 1 次,最大每次 350 mg。≥50 kg: 口服 200 mg 每次,每日 2 次。
≥15 歲: 口服 200 mg 每次,每日 2 次。
四真菌性外耳道炎多嗎?為什麼會出現?
真菌感染佔外耳道炎病例的 2%-10%,有些熱帶地區能佔到 20%。
講原因前,先說說耵聹,也就是耳屎的作用,耵聹能形成酸性耳道環境,抑制真菌、細菌生長,能隔離水浸潤耳道皮膚,減少耳道內溼度從而限制微生物生長,皮膚 – 耵聹屏障對外耳的衛生和健康很重要。
游泳和頻繁的挖耳朵取耵聹,容易導致該疾病,因為這兩者都能將皮膚 – 耵聹屏障破壞,比如游泳耳朵進水、皮膚浸漬,取出耵聹後,少了保護。
過度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可能也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一個因素,比如 AAP 有個研究發現,孩子們使用氟喹諾酮類滴耳液後,真菌性外耳道炎增多[6],但也有統計認為,雖然這些滴耳液用了數十年,真菌感染的發病率和類型尚未發生顯著變化。
所以,咱們記住少挖耳朵就行了,正常游泳沒問題,但如果經常出現耳朵不適表現,那用上耳塞。
哈哈,over。
– 參考文獻 –
[1].Laura A Goguen.External otitis: Pathogenesis,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uptodate.2023.
[2].Ameye SA, Adeyemo A, Eziyi JA, Amusa YB. Clinical Profile of Otomycosis in a Sub-Saharan African Tertiary Health Center. Int J Otorhinolaryngol Clin 2018;10(2):52-55.
[3].Nemati S, Gerami H, Faghih Habibi A, Kazemnejad E, Shabani N, Aghsaghloo V, Montazeri S. Sertaconazole versus Clotrimazole and Miconazole Creams in the Treatment of Otomycosis: A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Iran J Otorhinolaryngol. 2022 Jan;34(120):27-34. doi: 10.22038/IJORL.2021.54805.2872. PMID: 35145933; PMCID: PMC8801007.
[4].Jimenez-Garcia L, Celis-Aguilar E, Díaz-Pavón G, Muñoz Estrada V, Castro-Urquizo Á, Hernández-Castillo N, Amaro-Flores E. Efficacy of topical clotrimazole vs. topical tolnaf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otomyco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Braz J Otorhinolaryngol. 2020 May-Jun;86(3):300-307. doi: 10.1016/j.bjorl.2018.12.007. Epub 2019 Feb 18. PMID: 30826311; PMCID: PMC9422661.
[5].Navaneethan N, YaadhavaKrishnan RP. Type of Antifungals: Does it Matter in Empirical Treatment of Otomycosis? 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5 Mar;67(1):64-7. doi: 10.1007/s12070-014-0780-9. Epub 2014 Oct 4. PMID: 25621236; PMCID: PMC4298570.
[6].Nicole Schrader.Fungal Otitis Externa—Its Association With Fluoroquinolone Eardrops.Pediatrics (2003) 111 (5): 1123.https://doi.org/10.1542/peds.111.5.112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