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自律的孩子?這些方法很有效,家長可以學習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學習生活都是在父母的督促之下,根本沒有自覺性可言,如果哪天父母不說,孩子自己就不會自發地去做這些事。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有學者表示,這都是因為孩子在7-12歲的時候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習慣而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培養好孩子的自律性。

可有的家長說,我自己也沒有那麼自律,怎麼教育孩子啊,其實,家長只需要掌握一些小方法,就能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日後孩子必定會讓你覺得省時省力還省心。

一、抓住孩子的環境秩序敏感期

所謂秩序敏感就是讓孩子對家庭規定的一些秩序行為有感覺,而且是敏感。比如吃飯後,必須是孩子刷碗筷,孩子沒做,我們就視為孩子不敏感,然後督促孩子去做,直到他成為一種習慣。一旦脫離了這種固有的形式,孩子就會自覺地加以更正,這就是自律。

二、尊重孩子的內在秩序

二、尊重孩子的內在秩序

除了培養孩子的環境秩序,我們還要珍惜孩子的內在秩序。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節奏,當家長的如果過於干涉,很可能會破壞掉孩子的這種秩序感。

所以,那種追求完美的或者粗暴的育兒方式還是要及時糾正和變化的。

尤其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他們只能靠哭和行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情緒波動,家長一定要因勢利導而不是對著孩子幹。

當然了,耐著性子育兒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對於每一個家長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尤其是性子急的父母,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三、父母做榜樣

三、父母做榜樣

當我們急著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從自我做起,給孩子打個樣?

其實,孩子的效仿者就是自己的父母親,一個家庭中,父母的榜樣作用絕對起著重要的模範作用,所以,當我們想要孩子自律時,為何不從自己下手,致力於自己的自律行為,再讓孩子在我們的感召下努力成為我們希望的模樣。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們最初的認識就是自己的父母,一個爸爸媽媽是個友善的人,那孩子就是友善的人,一個爸爸媽媽是個好吃懶做的人,相信孩子多半也如此,所以,家長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在孩子面前的作用,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從自己入手,加以改善,你的自律將成就孩子的自律,孩子的自律可能就是他一生的階梯,幫他向上生長。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