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寶寶好好吃點輔食,大概是每個家長的心願。面對不愛吃輔食的寶寶,家長們有什麼好辦法嗎?一起來看看媽媽@居居今天吃什麼的經驗吧。
小孩開始加輔食的時候,我真的心力交瘁。覺得他不應該叫居居,應該叫「噗噗」,叫「呸呸」,叫「啊嗚嗚」。
挺舌反應早就消失了,輔食信號也全都達到了。可是一喂輔食就是頂出來,或者天女散花「呸呸呸」,或者一臉享受地進嘴巴瞭然後優雅地吐出來,或者嗷嗷哭要奶;早期光米糊就嘗試了稀的、稠的、原味的、果蔬的、水泡的、奶泡的……天天告訴自己佛系佛系。
還好沒放棄,慢慢地發現越吃越好了、越吃越多了,後面解鎖了一個隱藏的「飯霸」。關於居居的變化,我總結了以下 6 個原因。
小孩就餐的時機
對於剛加輔食的寶寶,儘量避開午睡和喝奶時間,在情緒好的時候喂,會更順利。
食物的多樣性
剛加輔食要一個個排敏,但是排敏後的食物,我們就可以玩不同的組合了。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加入喜歡的食材用天然的食物味道吸引寶寶。
居居不愛吃的時候,觀察到他喜歡酸甜的口味。於是在不斷加入新食材的同時,混合他喜歡的蘋果、番茄之類的食物。根據不同的階段,做成米糊、爛粥、麵條、小餅、飯糰。在接受新食物的同時,加入他熟悉喜歡的食材,相對更容易接受。

圖片來源:@居居今天吃什麼
咀嚼能力和吞嚥的發展
不管孩子愛吃不愛吃,在不同的階段慢慢過渡食物不同的性狀。在他能接受的情況下,糊狀食物慢慢加入小顆粒,然後小顆粒變多,慢慢加入大顆粒,到塊狀。
手指食物也是很好的選擇。早期選擇質地更柔軟的手指食物,慢慢地到有一點硬度的食物。手指食物還能鍛鍊手指靈活度和手眼協調,不同食物的觸感和顏色也能吸引到寶寶。

圖片來源:@居居今天吃什麼
口味、顏色和造型的變化
這裡說的口味並不是油鹽醬醋調味,因為小寶寶吃鹽比較晚。只是不同食材原本的味道就很豐富了。
看寶寶的喜好,我們家果蔬調味就很清新,寶寶很喜歡。所以我經常水果入菜(比如蘋果雞腿、鳳梨排骨、番茄牛肉、黃瓜土豆、藍莓山藥、雪梨排骨、蘋果牛肉、橙子雞腿、檸檬蝦餅……等等)。
其他的調味的東西有海苔粉、蝦皮粉、紅棗粉、蘋果粉、香菇粉、生薑粉、洋蔥粉等,有甜有鹹,能去味能增鮮。味道很豐富,不一定要糾結鹽才調味哦。而且相對統一的顏色,豐富有對比的更能吸引他。
後面更大的時候,偶爾胃口不好也不在意,有空會給他做不同造型的飯糰,看著的時候他就會十分開心,每天給他吃飯的時候他笑著拍著手,吃飯搞得跟頒獎似的,十分歡樂。

圖片來源:@居居今天吃什麼
多觀察多實踐,找到嬰兒喜歡的方式
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喜歡的口味和吃飯的方式不一樣。就居居來說,他小時候喜歡吐出來,喜歡不停地抓勺子。我就乾脆讓他自己抓勺子啃,然後他可接受的情況下,米糊弄稠一點稍微掛在勺子上,反而吸溜吸溜地啃勺子這樣吃進去了。然後每次兩三個勺子掛住米糊送給他自己吃,說起來很累很奇葩但是很有效。
後面做溶豆、小軟餅、小蒸糕這些東西給他自己抓著吃,他反而對食物越來越有興趣了。也可能因為這樣,我們自主進食也比較早。前面會比較累,但是後面越來越輕鬆。

圖片來源:@居居今天吃什麼
多嘗試不強求,佛系養娃
在能做到都做到了的情況下還是效果不好的話,我們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人餓了總是要吃飯的,大人也會挑食,何況小朋友。在娃奶量達標,生長曲線正常,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多嘗試,不強求,多運動,多等待。每個小朋友都會慢慢長大的。
養小孩的過程崩潰過,也治癒過。一點一滴都是成長,是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父母的成長。多引導不強求,表面的飯渣可能某一天能解鎖隱藏的飯霸。大家一起加油一起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