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王冰玉,波士頓大學學前教育碩士、多年中美幼稚園教學經驗,作者公眾號:萌娃心理研究所(wby_777)
導讀
我們都知道有各種各種的恐懼症——「恐高症」、「幽閉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等等。但你聽說過「上學恐懼症」或者「恐學症」嗎?
在心理學上,確有其事,英文為 School Phobia,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
那孩子最近天天哭鬧著不想上學,是因為「恐學症」嗎?
目 錄
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
一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
在一篇關於孩子拒絕上學主題的文獻綜述中,總結了兩點孩子抗拒上學的主要原因:分離焦慮和「恐學症」 (Kearney& Silverman, 1990)。
所以,孩子拒絕上學的誘因在於——焦慮。
正值開學季,現在大部分孩子不想上學、有反抗情緒還是因為在「開學」這樣特定情境下而產生的分離焦慮情緒,孩子對於進入新的環境、或者重新適應學校生活,心中產生很多不確定性而焦慮。

分離焦慮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反應。其實不僅僅是分離焦慮,人難免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焦慮情緒。
但是,如果你發現孩子突然地或者很長一段時間並且伴隨嚴重的焦慮情緒,比如難以完成一天的課程,甚至還會有身體上的反應,頭疼、眩暈等等。那麼,孩子的焦慮可能升級了,變為「恐學症」。

所以一旦孩子有焦慮的表現,家長們一定在初期就給予足夠的重視,儘快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
除了孩子非常直接向我們表達「不想上學」之外,可以關注孩子是否出現以下的情況:
害怕學校裡的特定事物:考試、老師、同學、或者坐車上學;
拒絕起床、拒絕穿衣;
情緒崩潰、哭鬧、發脾氣;
重複性問問題,比如「我可以呆在家裡嗎?」「我們不能在家上學嗎?」;
經常性遲到;
逃避特定的情境:如考試或者分享課;
身體負面反應
這些可能都是孩子表達焦慮的「求助信號」,及時發現和處理,以免升級為「恐學症。」

二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
1. 對孩子真誠迴應
當孩子向我們表達不想上學或者釋放信號,我們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儘量避免:
敷衍:小事,過幾天就好了。——如果問題很嚴重,可能會錯過最佳的解決時間。
憤怒:怎麼就你不一樣,別人都沒事。——可能以後再出現問題,孩子也不願分享了。
批評:連上學都上不好。——負面的反饋會降低孩子對自己的自我評價,加重焦慮。
嘗試這樣迴應:
有兩個簡單的小技巧,可以關注孩子的情感和所說的內容,給予孩子迴應,產生共情,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
解決的時間很重要,這裡比較建議在第一時間給予孩子迴應並解決問題。但如果孩子在我們的引導下仍然不願意分享,我們可以稍稍放置一下,等待合適的時機。
比如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游戲,在親子角色扮演中或者等孩子感到放鬆後詢問;比如在晚飯時間其樂融融的時間詢問學校的生活;比如先分享自己一天發生的各種事情;比如在睡前交流時,和孩子好好談談心。
孩子:「我感覺太累了,我不想去學校。」
大人:「抱一抱,媽媽很心疼你。你是不是沒有睡好?還是在學校遇到了什麼事情?」
孩子:「我不想去上學。」
大人:「我覺得你想待在家裡可能是因為學校的事情不太順利,對嗎?可以給我講一講覺得困難的事情嗎?」
孩子:「他們都不是好孩子。」
大人:「我聽到你這樣說很難過也很擔心你,你可以告訴我他們是誰?都做了什麼?看看我可以怎麼幫助你。」
孩子向我們表達其實也是和我們溝通的信號,真誠地迴應孩子是了解問題之所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2. 與孩子傾聽談心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焦慮的事情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孩子在和大人訴說的時候,我們認認真真的傾聽,聽他們將事情完整的描述、聽完後表示對他們的感受表示承認和理解,就已經可以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了。
家長就像是孩子情緒的「靠山一樣」。
當然,很多的時候需要對症下藥。
孩子的抗拒情緒可能來源於自己、家庭、學校甚至是周圍的因素。
自己:擔心失敗,學習困難……
家庭:分離焦慮、父母離婚、家人過分保護……
學校:新的人(老師、同學)、霸凌、朋友社交、考試……
周圍的因素:別人家的孩子……
了解背後的原因不僅僅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更需要家長的耐心溝通。
對於這些這些問題,我們可以:
正面引導
如果孩子一直沉浸在負面的情緒,那麼他很難發現自己擅長的發光的那一面。我們可以儘量引導孩子對學校正面的反饋。
比如同樣是詢問學校發生的事情,下面兩種問法分別是從消極的和積極的一面切入的。
消極——今天有人欺負你嗎?
積極——你今天最開心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嘗試積極的向孩子提問。
今天你幫助別人了嗎?
今天什麼事讓你笑到肚子痛?
還有一種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叫做「透過傳聞讚美」,簡單來說就是「聽別人說你很棒」這樣的話術,並且多多談論孩子擅長的事情,幫助提高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今天聽冰玉老師說你結交了很多新朋友,大家都很喜歡你。
西西媽媽告訴我,西西說你是班級裡英語最好的小朋友。
小朋友一聽,心理立馬就變得不一樣了。
閱讀繪本
有很多和上學主題相關的繪本,比如《情緒小怪獸去上學》、《鴿子必須去上學》。通過共讀繪本的方式,消除孩子對上學的恐懼。

《情緒小怪獸去上學》
通過小怪獸的視角,描述了小怪獸準備上學前的緊張慌亂,還會擔心有令他害怕的巨龍和蝙蝠。但是到了學校,很快就融入了新的生活,開心的參與豐富的一日流程活動。最後,去上學成為了小怪獸每天期待的事情。

《鴿子需要去上學》
搞笑幽默的方式講述了一隻「戲很足」的小鴿子不想上學,他有很多想法、很多顧慮,和小朋友們一樣會擔心和緊張。原來,大家進入新的學校都會有一些不太開心的情緒,小朋友通過這本繪本可以被很好的安撫和引導。
家園共育
我們可以找老師聊一聊,不然如果孩子的焦慮情緒和抗拒反應加重,可能也會被找家長。
一方面,老師和家長一起可以拼湊更多的細節,了解厭學情緒背後的原因;另一方面,我們要相信有責任心有經驗的老師會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加強小朋友在校的參與感和自信心。
而且,如果遇到嚴重的問題,如同學霸凌等,學校方面可以及時出面干預。
堅持上學
特別是在開學季,如果孩子有分離焦慮的情緒,纏著父母不想去學校,還是建議要堅持上學,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方面,孩子也會測試父母對於上學態度的原則和底線;另一方面,中斷之後重返學校可能還會加重負面的情緒。
但是,如果發現孩子已經升級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那麼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幫助,比如心理諮詢。
其實大人們也很容易出現不想上班的情緒,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就可以開解自己、說服自己。
比起成年人,孩子們更需要外力的幫助,更需要我們重視+認真傾聽+積極迴應。

– 參考文獻 –
Kearney, C. A., & Silverman, W. K.(1990).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a functional model of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for school refusal behavior. Behavior Modification, 14(3), 34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