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孕到養育孩子長大,就是不停踩坑、掉坑,拍拍灰再爬起來的過程。而有些知識,學得越晚,掉得坑越多,帶娃也就越累。
我們整理了近期討論最多、搜尋最多的 30 個問題,生活禁忌、症狀不適、常用藥品,兒科、婦科、產科、皮膚科、骨科、口腔科……媽媽、寶寶的全都有,一次性全解答!
孕育日常禁忌
1.3 歲以內孩子不建議泡溫泉。容易過敏或感染皮膚病,而且寶寶體溫調節能力差,溫度過高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 不建議給 3 歲以下孩子用薄荷膏。薄荷膏的主要成分,如樟腦、薄荷腦,對皮膚刺激性強,且易引發過敏等問題。
3. 不建議用棉籤給娃掏耳朵,會把耳屎推到更深的位置,在寶寶配合的情況下,家長可以用挖耳勺給寶寶清理外耳道的耳屎。
4. 不建議給 3 歲以下孩子佩戴首飾。有誤食風險,容易勒脖子,部分首飾的材質可能會引發過敏。
5. 不建議 18 個月以下的寶寶看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18 個月以上的孩子每天則要控制在 1 小時以內哦。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6. 不建議讓孩子睡軟床。太軟的床墊容易讓小寶寶頭、面部陷入,增加窒息的風險,同時可能影響大孩子的脊椎發育。
7. 6 個月以上的嬰兒就可以用防晒霜,寶寶稚嫩的皮膚會面臨更高的晒傷風險。6 月齡前用長袖長褲物理防晒。
8. 懷孕可以做做輕、中強度的健身,能幫助孕媽媽控制體重,緩解不適,減少妊娠期疾病風險,還有利於分娩時順產。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9. 孕期能洗牙。但如果本身患有牙周炎,洗牙可能會導致出血感染,建議在孕中期洗更安全。
10. 孕期不能泡澡。環境溫度較高,孕媽媽有可能感到頭暈、胸悶等不舒服。還有可能發生「胎兒心動過速」的情況。
11. 孕媽媽應謹慎使用身體精油。要避開對孕媽媽有害的成分,例如:檸檬、馬鞭草、等精油中含有檸檬醛,薰衣草精油中含有樟腦,冬青油、白樺油等含有水楊酸甲酯。
12. 孕期不建議做美甲。指甲油可能會影響血氧飽和度的監測,影響醫生的判斷。而且孕媽媽對氣味更敏感,美甲時會刺激呼吸道。
13. 哺乳期不建議做光子嫩膚,會更容易出現炎症後色素沉著和增生性瘢痕。治療的疼痛也會影響乳汁分泌。
14. 哺乳期能染髮,但要選擇正規合格產品,不要嘗試新的染髮劑,做好過敏防護也十分必要。
15.坐月子能吹風扇。尤其炎熱天氣,空氣流通是散熱、降低環境溫度的最好方法。但產婦和寶寶不要直接對著風吹。
16. 坐月子能洗頭。分娩過程中出汗較多,如果不及時清洗會產生異味,不僅不舒服,還容易滋生細菌。

疾病症狀
17. 寶寶長痱子,不要用痱子粉,否則反而會堵住汗腺。長痱子只要做到降溫、清潔、乾燥,就可以緩解一大半。
18. 吃香蕉不能預防寶寶便秘。蘋果、梨和西梅含有豐富的山梨醇,能夠促進胃腸蠕動,緩解或預防便秘。
19. 2 歲前,腿不直很正常。由於骨骼發育特點,都會先經歷 O 型腿,2 歲左右再轉為 X 型腿。到 7~8 歲時,腿型也會慢慢變直,恢復正常。
20. 寶寶吃手是一種自我安撫的行為,能鍛鍊寶寶的運動感覺系統,還能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感覺刺激,促進大腦發育。

21. 產後如果出現手腕疼,一定立刻停下手頭動作,先休息。熱敷、泡溫水、外用消炎止痛藥物都能緩解疼痛。
22. 產後便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最多兩週能好轉。日常增加膳食纖維攝入,產後若無不適,若無會陰撕裂或切開,分娩後的第 1 或 2 周開始凱格爾運動。嚴重的再遵醫囑服用藥物。
嬰兒常用藥品
23. 兒童專用的海鹽水噴鼻劑或生理鹽水(即 0.9% 氯化鈉溶液),可以緩解寶寶鼻塞、鼻涕多的問題。
24. 乳果糖可以緩解寶寶便秘。不同年齡的服用劑量以說明書為準,如果寶寶有胃腸道梗阻、急性腹痛等情況,都不可以使用。
25. 口服補鹽液 Ⅲ 可以有效應對寶寶嘔吐、腹瀉,從症狀出現,就可以口服以防脫水。
26. 爐甘石洗劑可以緩解寶寶長痱子、蚊蟲叮咬後的瘙癢。但注意皮膚破損時不要用,反覆塗抹前先清洗乾淨皮膚。

27. 氧化鋅軟膏,可以用於兒童尿布疹,既可以滋潤、保護寶寶皮膚,又有乾燥功能。
28. 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可以給寶寶退燒、止疼,但不要自行給 3 個月以下的寶寶服用。
29. 化痰藥並不能讓寶寶喉嚨中的痰消失,只是讓痰液變稀,更容易咳出。並且絕大多數化痰藥的有效性沒有足夠證據,儘量別喝。
30. 止咳藥不推薦用於 6 歲以下兒童,常見止咳藥多是複方成分,含可待因、福爾可定、右美沙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