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兒可能突然發生了危險
如果嬰兒的睡眠情況一直不錯,某一天在睡覺的過程中突然尖叫大哭,而且這個點並不是嬰兒常規的易醒點。
- 怎麼處理
建議家長及時響應,排除安全隱患:比如嬰兒的小手小腳是不是被小床欄杆卡住、身體是否被東西纏住了、是否嘔吐或者拉肚子、甚至是否出現墜床的可能。

嬰兒可能處於「快速眼動睡眠」階段
- 發生時間
嬰兒夜間睡眠的第一個「快速眼動睡眠」,一般出現在入睡 3~4 小時之後。
- 具體表現
人類的睡眠由「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這兩個睡眠狀態組成,並循環反覆。當嬰兒處於「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時,家長可以明顯地看到嬰兒的眼球在眼瞼下快速移動。
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的區別

- 出現的原因
快速眼動睡眠被認為是幫助我們處理白天接受到的不同資訊和刺激,並整合和內化成自己新的記憶。嬰兒接觸了新的人、事、物之後,比較容易出現因為大腦活動興奮而造成的睡眠過程中突然的尖叫大哭的情況。
- 怎麼處理
這種情況下,環境光線、溫度、聲音的變化,比如打開小夜燈、把嬰兒抱出臥室、打開音樂都容易喚醒嬰兒,都可以幫助嬰兒停止尖叫和哭鬧。不過平靜之後,需要再次安撫嬰兒入睡的難度與嬰兒的睡眠能力相關。

嬰兒可能是夜驚
- 發生時間
夜驚一般到嬰兒 4~5 歲的時候才會出現(夜啼通常發生在嬰兒 0~3 歲),通常發生在夜覺入睡之後的 1~4 小時的深睡眠階段(噩夢一般出現在後半夜的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屬於一種非正常覺醒的狀態,也非常的罕見。
- 具體表現
嬰兒驚恐不安、手腳揮舞:當發生夜驚的時候,嬰兒會尖叫大哭,看起來驚恐不安。同時還會伴隨著手腳亂揮、表情怪異、心跳加快、大量出汗等表現。
不會醒來、拒絕安撫:這個過程,嬰兒不會醒來,也不允許家長的安撫。如果家長要強行安撫,會被嬰兒推開,嬰兒也會哭鬧掙扎得比之前更嚴重。家長如果嘗試開燈、抱離房間等方式去喚醒嬰兒,嬰兒對這些外界刺激反應不明顯,他們也不會停止哭鬧和掙扎(噩夢之後的嬰兒會徹底醒來)。
嬰兒可以自行再次入睡:雖然夜驚看起來很嚇人,發生的時候家長也會感覺無能為力,但嬰兒哭鬧之後會自己停止再次入睡。一般 1~5 分鐘之後嬰兒就會自行入睡,這個過程最長不超過 45 分鐘。而且早上醒來之後,嬰兒完全不記得晚上發生的事情。
- 出現的原因
產生的原因與嬰兒的生長發育(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出現夜驚的情況)、感官刺激(在孩子入睡後一小時左右發出的巨大噪音容易引發敏感兒童出現夜驚)、作息情況(過度疲勞也可能增加夜驚出現的概率)、遺傳因素以及最近的生病和服藥情況相關。
- 怎麼處理
讓嬰兒規律作息、保證白天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避免強的聲光電刺激,可以減少這一現象的發生。當然,如果嬰兒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家長有任何不確定的時候,也可以及時就醫。

嬰兒可能是做噩夢
- 發生時間
1 歲以後,嬰兒晚上可能會做噩夢。噩夢一般發生在整晚睡的後 1/3 的時間段,可怕的夢魘一般出現在快速眼動頻繁的後半夜。
- 具體表現
哭鬧、清醒、需要安撫:當嬰兒經歷可怕的噩夢之後,會哭鬧並徹底清醒。對父母的出現和安撫表現出接納,也會對家長表現出依賴,比如不願意被放下、不願意家長離開。
影響接下來的睡眠:安撫之後再次入睡的速度與夢魘的恐怖程度、嬰兒的年齡、家長的安撫程度相關。第二天醒來,嬰兒會記得前一晚發生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影響影響接下來幾天的睡眠,比如抗拒入睡。
- 怎麼處理
面對剛從噩夢中醒來的嬰兒,家長應該做的是陪伴和支持。如果嬰兒不願意在醒來之後再獨自入睡,家長可以多陪嬰兒待一會兒。
同時家長也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要為了安撫嬰兒而無限制地滿足每一個要求:比如開燈陪玩、增加夜奶次數等。
如果噩夢出現的頻率很高,比如一個月有好幾次,那麼我們建議家長要留意嬰兒的日常生活,尋找讓嬰兒感到焦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