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無力近癱瘓,卻能用維生素「治癒」

導讀

小琪是個 13 歲大女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是最近卻遇到了煩惱。她 2 年前開始出現下肢乏力,走不了遠路,稍走遠一點,就會下肢肌肉疼痛難忍

小琪的症狀在活動後加重,她活動逐漸減少,蹲下後艱難地站起來。一開始還能爬兩層樓,後來一層樓都爬不了。最近一年半,完全無法上樓,走路也很難超過 100 米,不得不輟學在家靜養。

這是出現什麼問題了呢?今天我們通過小琪這個案例來了解一個怪病。

目 錄

  1. 廣州 X 醫院第 1 次住院,仍無法明確病因

  2. 廣州 X 醫院第 2 次住院,柳暗花明

  3. 罕見怪病,只用維生素 B2 卻能「治癒」

  4. MADD 生活中要注意什麼問題?

一廣州 X 醫院第 1 次住院,仍無法明確病因

一年半之前,父母帶著小琪到當地醫院看病,檢查發現轉氨酶升高,不清楚具體病因,給予護肝治療處理。1 個月複查結果未見明顯下降,繼續予「護肝、護心」治療。

轉診到廣州 X 醫院就診,該院的兒科是華南地區最強,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一步檢查發現:

  1. 生化方面:ALT 93U/L, AST 144U/L, CK 789U/L, CK-MB 74U/L, LDH 1769U/L,尿酸 497umol/L;

  2. 免疫方面:TNFα 25.82pg/ml, IL-6 1736.74pg/ml;

  3. 三大常規、凝血功能、血沉、CRP、血清鐵蛋白、淋巴細胞絕對計數、體液免疫、腫瘤標誌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抗體及血管炎抗體均未見異常;

  4. 心電圖、胸片、肝膽胰脾雙腎胃腸道超聲及全腹部+子宮及附件 CT 檢查未見異常;

  5. 骨髓穿刺未見異常;

  6. 雙髖關節、大腿肌肉 MR 平掃及增強未見異常;

  7. 肌電圖:雙側脛後神經、腓總神經的神經傳導速度未見異常;雙側脛後神經 F 波未見異常;雙側脛前肌、左側腓腸肌、左側小指展肌及三角肌肌電圖示神經源性損害。

總之,抽血、拍片、CT 和磁共振等一大堆檢查都未能明確病因。唯一能確定的是,肌酶高(AST、CK 及 LDH)+有炎症反應(TNFα和 IL-6),其他諸多檢查也都未見異常。

這種情況主要見於免疫相關的肌炎,但是免疫相關的肌炎常常會有血沉、鐵蛋白及 CRP 等升高,或合併自身抗體異常。而小琪,除了肌酶高,似乎沒有查到其他問題,與常見的免疫性肌炎不相符。

肌電圖顯示:諸多肌肉存在神經源性損害。那麼,有沒有可能是神經源性的異常,進而導致肌無力呢?出於這種考慮,免疫科醫生決定請神經科醫生會診。

神經科認為,患兒神經系統檢查大致正常,肌無力也沒有晨輕暮重,肌無力與活動相關,走得越遠越無力,考慮定位在肌肉,不考慮神經源性肌無力及重症肌無力。

排除了神經系統問題,免疫科認為經過一系列檢查,雖然不能完全確定為免疫性肌炎,但是也沒有其他可以解釋的原因,給予大劑量丙球衝擊治療,同時給予藥物降肌酶處理。然而,治療效果並不顯著,肌無力沒有明顯改善,肌酶也無法下降。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二廣州 X 醫院第 2 次住院,柳暗花明

小琪家裡花費了巨大金錢及時間,但無法明確病因,回家後繼續服藥治療,但是效果不好。但是,因為在廣州大醫院看過,無法明確病因,家人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吃著藥,邊走邊看,就這樣又過了 1 年多。

原本只是下肢乏力,2 個月前出現了全身乏力,行走時雙腿肌肉疼痛難忍,走路稍久一點,就雙腿無力,呼吸和心率也會加快。實在忍不住,又去當地醫院就診,檢查依然是提示肌酶高,治療後乏力和肌肉疼痛的症狀並沒有緩解。

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候,家長決定再次帶著孩子來廣州 X 醫院就診,複查了包括免疫性自身抗體等血液檢查未發現異常,複查了腹部 CT、頭顱 MR、拍片、心電圖及腹部超聲,仍然未見異常。

複查下肢肌肉 MR 檢查,提示雙側臀大肌、右側臀中肌、雙側臀部皮下脂肪層散在多發片狀異常信號影,結合病史考慮皮肌炎

醫生經過回顧病史發現除了肌活檢,其他該做的檢查都已經做了。既然 MR 也提示皮肌炎,那麼有必要病理活檢,看一下病理是否符合皮肌炎的情況。給予肌肉活檢,提示不考慮皮肌炎,結果如下:

肌肉活檢病理:鏡下肌纖維橫截面呈圓形或多邊形,同一肌束中肌纖維大小較一致,未見明顯肥大或萎縮,未見明顯炎症浸潤,局部間質散在點狀出血,請結合臨床。

一切又回到了從前狀態,把之前做的檢查又重新做了一遍,加上肌肉活檢,但是依然無法明確病因。然而,患兒的肌無力及下肢疼痛卻持續存在,且有加重趨勢,逐漸發展到全身肌肉都無力,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

肌無力,排除神經源性、免疫性肌炎,難道是特發性炎症性肌病?但是,除了激酶高,似乎沒有其他支持點。

下肢無力,除了常見的神經源性、免疫性病因之外,還包括外傷性、遺傳缺陷性以及神經遞質異常等。

外傷性,小琪沒有外傷史,顯然不支持;那麼,需要排除遺傳性神經遞質異常和遺傳代謝缺陷性病因導致的肌無力,如脊肌萎縮症(SMA)、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和杜氏肌營養不良(DMD),但從病例資料看,這 3 種疾病都不支持。

於是,醫生對小琪進行遺傳代謝缺陷病篩查

  1. 血漿氨基酸分析:脯氨酸輕度升高;

  2. 血醯基肉鹼分析:C3 水平偏低,提示繼發性肉鹼缺乏;C5,C6,C8,C10 等多種醯基肉鹼水平偏高;

  3. 尿有機酸分析提示:尿中見微量異戊醯甘氨酸、己醯甘氨酸、異丁醯甘氨酸,未見 3- 羥基異戊酸;

  4. 複查尿有機酸分析提示:尿中見少量己二酸、癸二酸、辛二酸,微量 2- 羥基戊二酸、己醯甘氨酸;

綜合上述遺傳代謝缺陷的串聯質譜篩查,符合多種醯基輔酶 A 脫氫酶缺乏症(MADD),又稱戊二酸血癥 II 型。

圖:小琪的基因檢測證實為 MADD,為複合雜合突變,突變分別來自父母

圖:小琪的父親為 MADD 攜帶者

圖:小琪的母親為 MADD 攜帶者

三罕見怪病,只用維生素 B2 卻能「治癒」

MADD 罕見,在脂肪酸氧化代謝紊亂中,MADD 是較為常見的病種之一。不同的 MADD 臨床表現差異非常大,分為新生兒發病型和遲髮型兩種。

前者症狀重,表現為低血糖腦病、肌張力低下和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後者可以在兒童任何時期發病,甚至有成人發病,起病隱匿。

遲髮型 MADD 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肌無力,可累及軀幹及四肢近端骨骼肌,也可以累積心肌和肝臟

小琪早期表現為肌無力,生化表現為肝酶和激酶升高,說明累及骨骼肌和肝臟;逐漸表現出行走時氣促、心慌和呼吸費力,說明累及心臟。

部分遲髮型病例可能在疲勞、腹瀉和感冒等應激下發生代謝危象,表現為嗜睡、嘔吐、低酮症性低血糖、代謝性酸中毒、軟弱和肝大等表現,生化方面表現為肝臟生化嚴重異常、凝血功能異常、血氨和乳酸升高。

「臨床是腦病,生化是肝病」,這種情況通常被診斷為瑞夷綜合徵(Reye syndrome),嚴重可危及生命。我們在《兒童感冒用藥後昏迷致死,是瑞夷綜合徵還是自身問題?》的案例——小安就是在感染後誘發瑞夷綜合徵,小安也是 MADD 患者;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提到,瑞夷綜合徵很多時候是遺傳代謝缺陷病發生代謝危象的表現。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MADD 的臨床表現具有間歇性,在間歇期即便做了串聯質譜,也可能完全正常,給診斷帶來困難,有時候需要重複檢驗。

對於臨床上肌病伴迅速惡化,尤其是應激引發的嘔吐及代謝改變的患者,應高度 MADD,做基因檢查。

對於核黃素反應性 MADD,即便只用大劑量維生素 B2(核黃素)治療,也可以完全糾正臨床症狀和生化紊亂。小琪經過大劑量維生素 B2 治療(100mg/次,一天三次):

  1. 5 天后肌無力明顯改善,肝酶和肌酶明顯降低;

  2. 經過 1 個月治療,肌力恢復到正常水平,肝酶和肌酶等完全正常;

  3. 1 年後隨訪,肌力完全正常,跟正常人一樣運動及生活,生化完全正常。

四MADD 生活中要注意什麼問題?

MADD 屬於脂肪酸代謝障礙,在空腹、應激時可能誘發代謝危象。因此,MADD 應避免空腹,避免飢餓過久。如果預計兩餐進食間隔時間較長,建議帶糖果在身上,以避免空腹過久。

MADD 在生病時(應激)要注意補充足夠熱卡,給予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吃甜食),可以有效避免出現代謝危象(Reye 綜合徵);建議不要參加馬拉松之類的長時間運動,以免誘發代謝危象。

進食上,建議低脂、低蛋白及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避免大量攝入脂肪類食物。

此外,隨著串聯質譜在新生兒的廣泛應用,該項目多為收費項目,建議所有新生兒篩查時,也要包含此項目。

我們在新聞中經常看到馬拉松有人突然猝死,其中可能是脂肪酸代謝障礙的患者,比如 MADD 和原發肉鹼缺乏症等。

最後,黃醫生開通公眾號了,歡迎大家去關注呀!👇

相關文章

成功開啟母乳餵養,你需要知道這三件事

成功開啟母乳餵養,你需要知道這三件事

我們都知道,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分娩後,絕大多數媽媽都有哺育新生兒的能力,但還是有不少新手媽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充滿困惑,為什麼別人孩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