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塗了保溼霜,嬰兒還是紅了臉?當心這五步沒做對

天氣越來越冷,寶寶的皮膚薄嫩,皮脂腺分泌量少,對氣候變化等外部刺激格外敏感。隨著空氣溼度的降低,惱人的寶寶皮膚問題隨之而來……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嬰兒皮膚容易出問題,「預防 > 治療」是鐵原則,很多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要給寶寶做好保溼,但後臺也一直收到家長的留言,困惑:為什麼明明塗了保溼霜,寶寶還是紅了臉?

問題來了:你,真的做對了嗎?

這五個嬰兒皮膚護理誤區,可能讓嬰兒霜塗了也白塗。

誤區 1

嬰兒洗澡時間過久

洗澡時長控制在 5~10 min 就好。

寶寶皮膚嬌嫩,長時間泡澡,不僅會使寶寶的皮膚髮白髮脹,如果中途因為水溫變涼添加熱水,還有刺激皮膚、燙傷寶寶的風險。

誤區 2

沐浴液用得太頻繁

沒必要次次用,一週 1~2 次就夠了。

沐浴液用的太頻繁可能會破壞寶寶皮膚表面的皮脂膜,導致皮膚乾燥瘙癢,甚至引發溼疹等皮膚問題。除了注意頻次,沐浴產品也應儘可能選擇成分溫和無刺激、pH 值為中性或弱酸性的。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誤區 3

只在洗澡洗臉後塗寶寶霜

只要乾燥就要隨時補塗。

除了洗澡後要立即輕輕擦乾並給寶寶全身塗抹保溼霜外[1]。在其他時間,還要根據寶寶的皮膚狀態及時補塗,日常每天塗抹 2~3 次,尤其需要重點關注裸露在外的部位,如面部、四肢、手腳等,塗之前也不需要刻意清洗。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誤區 4

嬰兒霜塗太厚

塗太厚、塗不勻,可能引發間擦疹。

給寶寶做保溼確實要塗夠量,每週全身的保溼產品用量應為 100~250 g[2],平均每天約 15~30 g(約 3~6 枚 1 元硬幣大小)。

*單坨克重約為 5g

*單坨克重約為 5g

用夠量的同時,塗抹也要有方法,塗勻是關鍵。尤其溼疹寶寶,家長常常因為醫生說要「厚塗」,而給寶寶塗得過厚,造成保溼霜淤積,甚至引發了沒必要的皮膚問題(如間擦疹)。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誤區 5

夏天沒用完的乳液接著用

關注娃的皮膚狀態,按需切換劑型。

秋冬季寶寶的皮膚水分流失大大增加,如果夏天的乳液或者凝露不能再滿足寶寶此時的保溼需求,家長需要根據寶寶皮膚乾燥程度的變化,及時更換成更滋潤、鎖水性能更好的膏霜劑型保溼產品。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保溼產品按照質地和保溼效果可分為四類,保溼效果由高到低依次為:膏 > 霜 > 乳 > 露。寶寶日常保溼,常用劑型為乳和霜。

乳劑產品質地稀薄,滋潤度有限,適合夏季及氣候溫暖、空氣溼度大的地區;霜劑產品質地滋潤,具有更好的鎖水效果,更適合秋冬季以及氣候寒冷、多風、乾燥的地區。

要想寶寶不紅臉,選一款適合秋冬的寶寶霜很重要。怎麼選?

照著這四步做,選好秋冬寶寶霜

認準「妝」字號,拒絕「消」字號

寶寶日常護理,認準「妝字號」。不要擅自使用「消字號」產品,尤其要警惕那些在購買時暗示有附加醫療效果的寶寶霜,當心踩坑激素面霜。

成分要安全溫和,保溼效果要足夠好

在保證保溼效果的基礎上,儘量選擇配方簡單溫和的,避開會刺激皮膚,誘發過敏的成分,如香精、尼泊金酯類防腐劑。

霜體要好延展、易塗勻、不粘膩

大部分寶寶抵抗抹油油的原因就是塗抹後渾身黏膩不舒服,要想寶寶愛上抹油油,塗抹後均勻不堆積,最好選霜體好延展、不粘膩的。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秋冬用量大,價效比高是優選

秋冬全身足量塗抹保溼霜才能更好的保護寶寶全身皮膚,消耗量也更大,小容量的保溼霜沒兩次就用完了,大瓶、價效比高的更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