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建議:孩子發脾氣時,這 3 句話不要說,會火上澆油

孩子耍賴撒潑,恐怕很多家長都司空見慣:

逛街看到心儀的玩具,吵著喊著要買,不答應就打滾撒潑鬧脾氣;

說看完一集動畫片就洗臉刷牙上床睡覺,結果到點了就各種耍賴不認賬;

……

面對一言不合就哭嚎撒潑的娃,很多家長一開始都是輕聲細語共情,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充耳不聞;緊接著將道理掰開揉碎,可是孩子依然固執己見,哭起來沒完沒了。

直到把家長逼得氣血上湧,直接開吼……

圖片來源:giphy.com

作為兒童發展與教育領域的心理學者,蘇靜老師也經常要面對這種棘手的情況。尤其在習慣了好管理、好溝通的大寶之後,突然面對一個「高需求」二寶,沒少在老二撒潑打滾的時候踩坑,可謂實戰經驗滿滿。

她告訴我們,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最常說的 3 句話最容易「火上澆油」,千萬不能隨口就說。今天我們就請她來講講如何避免跟娃正面交鋒、有效哄娃。

這 3 句火上澆油的話,哭鬧時真心別亂說

面對情緒崩潰的孩子,首先需要的是「避雷」。

我們最容易隨口說出的 3 句話,堪比踩著娃的「情緒雷區」火上焦油,只會矛盾激化,讓娃越哭越厲害。

圖片來源:giphy.com

「不許哭!再哭不要你了!」

這是典型的「壓制策略」,因為人們往往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調節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壓制情緒。

研究表明,人們傾向於認為壓抑、也就是抑制情緒的表面信號,是一個有效的策略。例如,男兒有淚不輕彈,即使再傷心,也不能哭泣、流眼淚;即使再生氣,也不能大聲吼叫、皺眉瞪眼。

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一味壓抑孩子的情緒,就像不斷打氣的氣球,總會達到炸開的臨界點,情緒小火山分分鐘噴發給你看。

圖片來源:giphy.com

家長很有可能帶著這個低效的情緒調節策略,要求孩子不哭不鬧,做個乖巧的好寶寶,這恰恰讓得不到共情的寶寶更加情緒崩潰,越哭越來勁,根本止不住。

「你哭有什麼用?!別哭了,想怎樣你倒是說啊!」

這是典型的「勸阻策略」。面對孩子不屈不撓的尖叫哭鬧,家長總會發出靈魂拷問「你哭什麼呀?」。

家長的這個發問,不僅僅是問孩子,也是問自己:抱也抱了,零食也吃了,動畫片也看了,答應你的事都做了,為什麼還要鬧脾氣呢?而且還哭得歇斯底里,好像我提了什麼十惡不赦的要求似的。這種情況下,家長也容易陷入煩躁、懊惱的情緒中,加劇雙方拉鋸。

圖片來源:giphy.com

當局者迷,被哭聲繞耳的家長陷入了一個誤區:「我們好好聊嘛,你說出你的理由,提出你的要求、願望,合理合規的我儘量滿足就是了,哭有什麼用呢?解決問題才有用啊。」

殊不知,正情緒上頭的娃其實只想跟你撒嬌講感情,你卻跟娃講道理,自然是雞同鴨講。

3 歲以下的寶寶語言表達還不夠順暢,很難說出個所以然,更是「話在心頭口難開」,越著急越說不清,越說不清越哭不停。

「你哭吧,你想哭就哭個夠!」

這是典型的「忽略策略」。對孩子而言,哭不僅僅是宣洩情緒,有的時候更是為了引起家長的關注。

如果家長反其道而行之,對孩子的哭鬧反應冷漠,甚至假裝聽不見、不聞不問,孩子得不到及時的回應,反而會感到不安全、孤獨,甚至產生「爸爸媽媽不愛我了」或「我是個壞寶寶」的錯誤信念,只會讓孩子沉浸在消極情緒的漩渦裡。

圖片來源:giphy.com

從我與我家老二相處近四年的經驗發現,他想要什麼,就得給什麼,想做什麼,就一定要做,發起脾氣來軟硬不吃。如果用上面這 3 句話硬剛,他會比你更硬氣,連哭帶嚎兩個小時不帶停的。

面對鬧脾氣的孩子,即便家長使出百般武藝也拿不下一個軟硬不吃的小傢伙,簡直令人懷疑人生:

我將我這一生的耐心都花在哄娃上了,怎麼還是哭得一聲高過一聲呢?家長真的只能束手無策乾著急嗎?

孩子哭鬧不休的時候,記住這三步來哄娃

孩子哭鬧不休,大多是因為需求未能被滿足、自己又沒有能力表達和調節情緒,這時候更需要家長提供耐心的陪伴和幫助。

我們不妨分成三步去做:

第一步,雙方情緒拉鋸的時候,先平復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自我控制和情緒管理的能力是遠遠比不上成年人的,我們作為成年人,情緒上頭的時候也無法完全做到自控,也難免會大吼大叫、撒潑打鬧。

咱們就不要對孩子「自控」有過高的期望和要求了,只能放平心態默唸:

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孩子也不想的孩子也不想的孩子也不想的……

圖片來源:giphy.com

第二步,給孩子發脾氣的空間,不要執著於制止或者糾正。

給孩子一些跟自己和解的空間,不要急著止哭。我們就不難發現,無論是一歲還是七歲,在孩子情緒上頭的時候,親親抱抱拍拍是讓孩子快速冷靜下來的萬金油方法,只是年紀小的,抱抱哄的時間可能少一些,年紀大的,抱抱哄的時間多一些。

圖片來源:giphy.com

孩子情緒在頂峰的時候,也有可能拒絕爸媽的懷抱,這時候也彆氣餒,可以陪在孩子身邊,告訴娃:

寶貝,想哭就哭吧,媽媽 / 爸爸會一直陪著你

如果孩子剛好在公園、商場等公共場合哭鬧,不妨直接把孩子抱到一個安靜的角落,陪著娃盡情發洩情緒。

第三步,等孩子情緒冷卻,通過共情幫孩子認清情緒、解決問題。

孩子的情緒風暴結束,並不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這時正是幫孩子認識和管理情緒的好時機。

圖片來源:giphy.com

爸媽可以通過描述剛剛的場景,表達自己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共情孩子的感受:

我知道剛剛不能繼續看動畫片,你覺得很沮喪,很捨不得。所以你的胸脯一起一伏,控制不住地想哭,這都正常的情緒信號。媽媽很開心看到你努力呼吸、逐漸平復情緒,呼吸是平復情緒的好辦法!明天我們可以一起想一想,怎麼能擠出時間多看一集。比如快快刷牙洗澡不拖沓?或者把動畫片時間和讀書時間調換,放在飯前進行?

或者爸媽可以加一點小幽默,先主動化解緊張氣氛,比如「你的小嘴撅得這麼高,已經能掛毛巾了,是不是不高興啦?」「哎呀呀,眼眶裡的金豆豆在打轉,馬上就要掉下來了,寶寶是不是難過了?」

和孩子一起重新審視和理解情緒的原因,讓孩子慢慢地學習如何正確地調整情緒。再進一步幫孩子想出解決問題或滿足需求的辦法,比如不看動畫片可以看繪本、換一種玩具等,幫孩子把注意力聚焦在解決問題而不是哭鬧上。

參考文獻

[1]《心理學(第3版)》丹尼爾·夏克特(Daniel Schacter)

[2]《認知神經科學:關於心智的生物學(第3版)》Michael S.Gazzaniga

[3]《兒童品格的由來(第6版)》戴維·謝弗

[4]《兒童發展心理學(第8版)》(美)羅伯特·費爾德曼

相關文章

成功開啟母乳餵養,你需要知道這三件事

成功開啟母乳餵養,你需要知道這三件事

我們都知道,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分娩後,絕大多數媽媽都有哺育新生兒的能力,但還是有不少新手媽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充滿困惑,為什麼別人孩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