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打完疫苗,發熱是常見反應,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一起來看看媽媽@大妮妮nini的故事吧。

打完疫苗,小孩發燒了
7 月 26 日上午,五月齡的皮皮接受了第二針「五聯」疫苗的注射。由於第一次疫苗後皮皮完全沒有任何不適,而且這次打疫苗連哭都沒有哭,我也放鬆了警惕,覺得皮皮特別勇敢。

圖片來源:@大妮妮nini
傍晚,我把皮皮留在家給奶奶照看,自己下樓去接隊友回家。回到家,奶奶迎上來說,感覺皮皮不太對,額頭有點燙,人也有點不精神。
我們立刻拿出耳溫槍,給皮皮左右兩耳各測了一下,37.4~37.5 ℃,再測了一下自己的耳溫,都在 37 ℃ 以下,看來皮皮確實是有點低熱了。
再看皮皮的狀態,下午做遊戲練趴還挺精神,此刻有些蔫蔫的,逗他也只是勉強笑笑。
看來皮皮正在經歷人生第一次發熱。

嬰兒發燒怎麼辦?
5 個月嬰兒發熱了,雖然是低熱,但在家裡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奶奶問:「要不要吃點退熱藥?」
隊友問:「要不要貼個降溫貼?要不要喝點水?」
我心裡想:「不知道熱度還會不會升高?不知道會燒幾天?」
雖然我是內科醫生,但畢竟是成人科室的,兒科那些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不過,這不妨礙我用臨床思維來分析皮皮這次發熱:
首先,為了打疫苗,早上皮皮做過新冠抗原,全家也按時參加社區的核酸檢測,都是陰性。因此,可以排除新冠相關發熱。
其次,皮皮沒有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症狀;沒有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尿色尿量也正常。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相關發熱。
再者,結合皮皮早上剛打疫苗,綜合考慮大概率是疫苗的不良反應引起的低熱。
有了初步診斷,那該如何處理應對呢?我打開丁香媽媽 App,看了一下疫苗不良反應的處理原則:

接種後 1~3 天出現低熱是非常常見的不良反應。因為皮皮才 5 個月,暫時不打算增加額外入水,以免佔用胃容量,喝不下奶。
總之一句話:多觀察,多測體溫,不捂汗。
我把意見告訴了奶奶和隊友。看得出,他們有些擔心,但還是聽從了我的意見。
好在,皮皮的胃口沒有受到影響,晚餐時間和往常一樣喝下了 140 mL 的奶。但他還是有些沒有精神,平時不是睡點的傍晚竟然開始鬧覺,而且一定要全程抱在手裡,別說放床,就連屁股著床就開始哇哇大哭。看著懷裡睡夢中還皺著眉頭的小不點,老母親只能祈禱不良反應快快結束。

嬰兒發熱還有反覆?
那天晚上,皮皮睡得特別早,到最後一頓奶的時間,我們輕輕把皮皮叫醒,測了耳溫,已經下降到 36.9 ℃。我和隊友都長長舒了口氣。
晚上,皮皮睡得不踏實,隔 2~3 小時就要哼哼唧唧一下,好在每次測溫都在 37 ℃ 以下。
第二天一早,皮皮顯得特別神清氣爽,看到我就衝我笑。我心中竊喜,看來是徹底康復了吧?
想不到拿了耳溫槍一測 —— 媽呀,37.5 ℃,怎麼還比昨晚高了呢?
再看皮皮,雖然額頭有些發燙,但精神狀態比昨晚好了很多,胃口也沒有問題,150 mL 的奶一口氣全喝下。精神狀態和體溫相比,我還是更注重前者,於是就和平時一樣,和他做遊戲練翻身,沒有采用特殊的處理措施。
再後來,中午、下午和晚上各測了幾次體溫,都恢復到 37 ℃ 以下,皮皮又回到了那個一逗就笑,可可愛愛的皮皮啦~
看來人生第一次發熱,皮皮是順利度過,後臺升級完畢了!

圖片來源:@大妮妮nini

覆盤
皮皮的第一次發熱,雖然有明確的「誘因」、雖然持續時間短、雖然最高體溫不是特別高,但還是像一次「演習」一樣,讓我學習了疫苗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法,以及寶寶發熱的處理流程。
如果在注射疫苗後 1~3 天出現低熱,首先考慮疫苗不良反應的可能大,當然也要結合是否有伴隨症狀,考慮是否存在其他原因的發熱可能。
其次,對於體溫不高於 38.5 ℃ 的發熱可以以觀察為主,密切監測體溫變化,同時關注精神狀態、胃口、排便情況。
第三,如果出現發熱持續、體溫升高明顯、精神狀態改變,還是及時去醫院就診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