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期有不少小朋友,發熱不重或者不發熱,但是咳嗽很明顯,日夜均有,像是刺激性咳嗽,幾分鐘咳嗽一陣,咳嗽起來停不下來,夜裡有時咳嗽的沒法睡覺。
這時需要考慮下百日咳,目前和國內不同地區兒科醫生聊這個問題時,發現類似病例不少,使用核酸檢查檢測出來的也不少。
所以,今天再把去年5月份寫的文章再發給大家看看,如果孩子表現類似文中表現,建議考慮這個疾病,並給予治療。
基於目前核酸檢測越來越方便,診斷治療會更好些。
具體看文章吧,原發於2022-05-20,有部分更新:
好多讀者看到題目,可能就知道今天要說的是百日咳了。哈哈,是的,選對的扣 1 啦,嗯嗯,串臺了,選對的給自己點個贊吧。
百日咳之前發病率確實不高,但近幾年有增加趨勢,今年全國前 3 個月病例加起來就接近去年全年的了,並且讓孩子們咳嗽的挺難受的。
所以今天咱們就講講,讓大家知道什麼樣的咳嗽要考慮這個問題,早診斷早治療,孩子會少受很多罪。
簡單粗暴版
看今年趨勢,百日咳的發病率會增高,大家遇到孩子無發熱、咳嗽時間比較久時,要考慮到這個診斷。
有典型的症狀(陣發性痙攣型咳嗽,吸氣哮聲,咳嗽後嘔吐),或者考慮百日咳時,及早進行檢查和治療,早治療早受益,還能避免傳給別人。
對於小嬰兒或者接種過疫苗的孩子,症狀可能不明顯,但如果有無明顯發熱、流清涕時間比較久,有陣發性咳嗽,咳嗽後嘔吐,咳嗽比較費力,或者對於小嬰兒沒有咳嗽發作時憋的臉通紅等問題,要考慮該問題,進行檢查確診。
使用鼻咽(口咽)拭子獲取標本進行 PCR 研究是目前容易進行的檢查方法,如果咳嗽已經大於 3 周了,就臨床診斷吧,不用這個檢查了。
確診或者臨床診斷後,1 歲內孩子在咳嗽 6 周內使用阿奇黴素治療;1 歲以上孩子,咳嗽 3 周內使用阿奇黴素治療;過了這些時間點就不用治療了。另外,家庭成員需要預防性使用阿奇黴素治療。
基於目前百日咳耐藥的也挺多,如果阿奇黴素效果不佳,使用複方新諾明治療。
建議按時接種疫苗。
目 錄
什麼樣的咳嗽考慮是百日咳?
都是這麼典型的咳嗽嗎?
一發病就有這樣的咳嗽表現嗎?
百日咳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百日咳是增多了嗎?今年需要注意嗎?
哪些症狀要向該問題考慮?
怎麼診斷百日咳?
怎麼治療百日咳?
怎麼預防百日咳?
百日咳後,需要隔離多久?室內怎麼消毒?
一什麼樣的咳嗽考慮是百日咳?
最典型的就是先出現陣發性咳嗽,之後出現一個深吸氣性哮聲,咳嗽後嘔吐[1],表現如下面視訊所示,基本上這種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孩子的這種咳嗽,經常被稱為痙攣型咳嗽,深吸氣性哮聲有時被形象的稱為「雞鳴樣」吸氣性哮(吼)聲。
先出現一長串的咳嗽是因為細菌導致喉、氣管、支氣管等炎症,產生大量的粘稠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刺激呼吸道末梢神經,通過咳嗽中樞引起痙攣型咳嗽,直到分泌物排出後才停止[2],這種咳嗽非常用力,也沒法控制不咳。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3],能看到咳嗽的非常費力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3],能看到咳嗽出黏液
長期的咳嗽刺激,會導致咳嗽敏感性增加,外界的其他刺激(飲食、進食、大笑、大叫、運動)也會激發起這種陣發性咳嗽。
那為什麼還有個「雞鳴樣」吸氣性哮(吼)聲呢?因為咳嗽時,基本沒有吸氣,等咳嗽結束後,必須得來個用力的吸氣保證氧供充足,這個用力吸氣就造成了該聲音,特別典型吧。
基本上,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出現這種「雞鳴樣」吸氣性哮(吼)聲。
咳嗽性嘔吐也比較常見,也是小嬰兒中更常見,和咳嗽與嘔吐感受器位置在咽喉處相近,小嬰兒胃腸發育不成熟本來就容易吐有關。
二都是這麼典型的咳嗽嗎?
當然不是這樣的,上面最典型的情況,更多見於未接種疫苗的兒童第一次感染時,現在常規接種百白破疫苗,典型症狀會少很多。
對於已經接種疫苗的兒童,症狀通常會減輕很多,部分有陣發性痙攣性咳嗽表現,也有部分症狀輕微僅有輕微咳嗽,甚至沒有症狀。
對於小嬰兒,尤其是 4 月齡內的小嬰兒,咳嗽也可能沒有這麼典型,而是以咳嗽不出聲、作嘔、臉紅、凸眼等費力表現,會出現發紺和心動過緩表現,如下面視訊中間所示:
上面視訊能看到,開始時,嬰兒有陣發性咳嗽和深吸氣聲,之後就表現出咳不出來,臉憋得通紅之後發紺(青紫),咳嗽費力的表現。對於小嬰兒這種容易導致呼吸暫停甚至死亡,需要早發現治療。
所以,遇到不典型的咳嗽或症狀,如大孩子咳嗽時間久,有費力表現,或者小嬰兒上面視訊中那種費力咳嗽表現,也要想到百日咳這個問題。
三一發病就有這樣的咳嗽表現嗎?
這個也不是這樣的,如果都這樣,那疾病就好診斷了,這個病也很狡猾,剛發病根本診斷不出來。
百日咳整個病程分為 3 個期,典型咳嗽的時期叫痙咳期,也就是痙攣型咳嗽期,這是疾病的第 2 期,剛發病時,也就是第 1 期稱為卡他期,會持續 1-2 周才到第 2 期。
卡他期是不是很難理解呢?
哈哈,卡他是英文 Catarrh 的音譯,Catarrh 的意思是黏膜炎,粘液在氣道或體腔中的積聚[4],通常就是鼻腔後部、喉嚨或鼻竇的粘膜炎症,之後出現的各種分泌物積累和流出或者流下的症狀。

圖片來自網路
卡他期的表現就是輕微咳嗽和流涕等,所以和病毒性上呼吸感染(就是感冒)很像,所以這時很難往百日咳上想,這個和感冒不同點是咳嗽會逐漸加重,和感冒的逐漸減輕不一樣,另外就是一直流清涕,和感冒時清涕很快消退,或者先清後黃再清有些區別。
這個時期基本是低熱或者沒有發熱情況。
卡他期之後就是上面咱們說的痙咳期,在該期的前 1-2 周,咳嗽發作的頻率逐漸增加,一般每日會咳嗽 15 次左右[5],白天夜間均有咳嗽,但晚上更加明顯,之後維持 2-3 周保持不變,再之後逐漸降低。總共時間維持在 2-8 周,無疫苗之前,未經治療,可能會維持 2-3 個月。
等痙咳期之後,就到了恢復期了,這時的咳嗽的頻率明顯減少,咳嗽會逐漸恢復,非陣發性的咳嗽在幾周內消退,也有資料提示可能會維持 1.5- 數月。並且在恢復期,如果感染了其他病原,孩子的咳嗽還會再次出現陣發性痙攣型咳嗽。
以上這三個期,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按照這個進行了,比如小嬰兒,可能直接進入痙咳期。
四百日咳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這個原因很明確,就是百日咳鮑特菌(百日咳桿菌)感染導致的,這個菌只感染人類。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就是患者咳嗽、噴嚏等。在感染早期,也就是卡他期的傳播風險最大[1],傳染性很強。

患兒感染或者接種疫苗後,都不能提供終生免疫防護效果,對於小嬰兒,多是家庭中的咳嗽的兄弟姐妹和家長傳染的[3]。
五百日咳是增多了嗎?今年需要注意嗎?
最近幾年一直有資料提示百日咳發病率全球都在增加,咱們看下國內的資料,按照國家疾控歷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提示,從 2020 年到 2021 年這 11 年的資料如下:

製成圖表如下所示:

從上面圖表能看出,在 2019 年最高,達到頂峰,之後有很好的下降趨勢,但是 2021 年,又有抬頭的趨勢,上報人數比 2020 年高 1 倍。
那今年會更高嗎?看目前資料是會的,因為 2021 年整年百日咳上報 9611 例,前幾個月基本每個月都是 100 到幾百例,從 8 月開始大於 1000 例,12 月份大於 2000 例。但是 2022 年的 1,2,3 月份發病人數分別是 2354,2576,3747 人,這就是 8677 人了,今年的總數肯定少不了。
這是否和疫情期間疫苗接種問題相關,目前不敢擅自結論,但大家還是做好疫苗接種哦。
六哪些症狀要向該問題考慮?
首先咱們得知道,對哪些情況下要考慮診斷是不是百日咳,如果進入痙咳期,那很容易考慮這個問題,但是我們想早期診斷和治療、同時隔離避免外出傳染給其他人,這就需要些功夫了。
對於 4 月齡以上的孩子,發熱不明顯但有咳嗽,如果咳嗽是陣發性的大於 7 天,或流清涕,或者有吸氣性哮聲,或者咳嗽後嘔吐,或者陣發性咳嗽發作期間出汗發作,或者有發紺,需要考慮該問題。

對於 4 月齡以下的孩子,因為其表現可能更隱蔽,併發症更嚴重,所以有一點百日咳徵象時,就要多想想是否是百日咳問題,以便儘早治療。
如果 4 月齡內的孩子無明顯發熱的咳嗽,咳嗽加重沒有改善,同時水樣鼻涕持續時間較久,1 周沒有一點好轉,有呼吸暫停、發紺、嘔吐、體重不增表現,家庭有咳嗽遷延不愈的成員,以淋巴細胞增多為主的白細胞增多(白細胞計數≥20X10^9/L,淋巴細胞比例≥50%),這些時候都要考慮該問題。
P.S.白細胞越高,提示病情會越重,白細胞計數≥30X10^9/L,或者其迅速上升≥30X10^9/L,(平均為咳嗽發作後 5 日)與疾病更嚴重和死亡增加有關[1]。
這裡大家也不要過度診斷,因為小朋友更多見的還是感冒,所以不要一有水樣鼻涕和咳嗽就認為是百日咳了,咱們只要繃緊這個弦就行了,如果真的有發紺、呼吸暫停,或者有血常規檢查異常結果,需要想到還有百日咳這個疾病。
七怎麼診斷百日咳?
百日咳的診斷有臨床擬診和確診兩個診斷方式。
臨床擬診( probable pertussis):如果患者持續咳嗽大於 2 周,排除其他診斷,包含以下至少 1 種症狀時,可以臨床擬診為百日咳,不需要實驗室檢查:
陣發性咳嗽
吸入性哮聲
咳嗽後嘔吐
呼吸暫停,伴或不伴發紺
另外,如果患者有急性咳嗽,沒有 2 周,也具備以上任意一條,接觸過經實驗室確診為百日咳的病例的患者,也可以擬診為百日咳[6]。
確診病例:
那怎麼是確診病例呢?如果經過實驗室檢查,PCR(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細菌的核酸)陽性,或者培養出百日咳鮑特菌,不論處於急性咳嗽的那個期,都可以直接確診。
所以,如果考慮是百日咳(不要過度考慮啊,看上一條哪些特點)但是在咳嗽早期不能擬診的話,那可以進行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那這個實驗室檢查怎麼做呢?
使用鼻咽拭子(或者口咽拭子-不同廠家要求不一),插入到後鼻咽部的呼吸道纖毛上皮處(如下圖所示,為什麼這麼深呢?因為菌就在這個地方),或者口咽部,轉幾圈獲取標本,之後進行 PCR 和培養。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百日咳鮑特菌培養比較難,所以很多地方不會進行培養,多進行 PCR 診斷,所以培養就不說了啊。
PCR 診斷是沒有問題的,比培養更加敏感,特異性也非常高。家長們不需要問 PCR 怎麼做,只要知道這是鼻咽拭子檢查核酸檢測就行了,後面的實驗室工作人員能搞定。
進行 PCR 檢查時,獲取標本要使用聚酯纖維(如 PET)、人造絲或尼龍植絨拭子。
那是什麼時候都能進行 PCR 檢查嗎?也不是,因為如果發病 3 周之後,鼻咽處的細菌量會減少很多,再進行檢查可能效果就不好了,所以要在咳嗽的前 3 周進行檢查,最晚不要超過 4 周檢測。
另外,如果使用了抗生素進行治療了,那也不要進行檢測了,會出現假陰性結果。
那咳嗽 3 周以後,怎麼實驗室檢測呢?個人建議就是通過臨床診斷就行了,根據臨床診斷進行治療是完全沒問題的。
有些建議是說可以抽血,進行百日咳抗體檢測(IgG),但是這個不能在接種百白破疫苗後的一年內進行檢查,因為接種疫苗後,也會產生抗體。所以,這裡對於小嬰兒不適用,對於大孩子可以進行這個檢測。

圖片來自 CDC,上圖是檢測的最佳時間,綠色是培養,在發病前 2 周比較好,藍色是 PCR,在發病的前 4 周可以進行,黃色的是血液抗體檢查,在 2-8 周進行比較好。
好了這個檢測總結下就是,有百日咳指徵了,就儘快進行鼻咽拭子 PCR 檢查吧。
八怎麼治療百日咳?
對於 4 月齡之內的小嬰兒,如果診斷了百日咳,需要住院治療,因為他們的併發症嚴重,並且發作迅速,不在醫院會有危險,其他的患者,如果咳嗽導致不能進食,有呼吸窘迫等表現,有癲癇表現,診斷為肺炎的,也需要住院治療。
不管是住院還是在家治療,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症治療,讓孩子能舒服;而是對因治療,將百日咳桿菌消滅,也就是使用抗生素治療。
對症支持治療就是控制咳嗽,和保證孩子維持基本營養。但是對於咳嗽控制上,目前沒有什麼有效的方式,各種止咳藥、支氣管擴張劑、激素對該問題沒有什麼作用(合併哮喘、毛細支氣管炎時另外討論),所以不建議使用。
對於咳嗽,我們能做的就是避開激發咳嗽的因素,比如運動、大哭大笑、溫度突然變化。
因為咳嗽、嘔吐可能影響孩子進食,導致脫水營養不良問題,所以建議首先保證孩子液體攝入量,做些孩子喜歡吃的,性狀軟糯孩子容易吃的食物,如果孩子確實沒法進食,需要靜脈輸液或者胃管進食。
好啦,下面就是針對病原的治療了,也就是抗生素治療。
因為早期進行抗生素治療,可以縮短病程和減少併發症(有爭議,認為只有在發病的前 7 天才有效果),減少向外傳染的機會。所以,要儘早治療,臨床懷疑百日咳後就能治療了,不用非等到結果出來。
對於 1 歲內的孩子和孕婦咳嗽在 6 周內;1 歲以上的孩子咳嗽在 3 周內,確診或者臨床診斷百日咳的,都建議使用抗生素[7,8]。
為什麼限定 3 周和 6 周呢?因為再之後使用抗生素,在縮短病程、減輕症狀和減少向外傳染的效果不明,這個時候的咳嗽等症狀,和細菌的關係也不大,都是後續炎症和咳嗽敏感性增加的原因了,用不用抗生素都一樣。
抗生素建議使用阿奇黴素,對於 6 月齡內的孩子,建議 10mg/kg.天,每日 1 次,使用 5 天,6 月齡及以上的孩子,用量為第 1 天 10 mg/kg(最大量 500 mg),第 2 天 – 第 5 天每天 5 mg/kg(最大量 250 mg)。
1 月齡以上的孩子,也可以使用克拉黴素,15 mg/kg.天,分 2 次服用,持續 7 天,克拉黴素和阿奇黴素都屬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如果孩子不能使用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或者考慮耐藥(和支原體一樣,目前耐藥的也很嚴重),那 2 月齡以上的,可以使用複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惡唑(SMX)- 甲氧苄啶(TMP),TMP-SMX,就是咱們說的複方新諾明],按照磺胺甲惡唑 40mg/kg.天(最大 1600mg),分 2 次服用,使用 14 天。
這個藥物目前還能買到,基本是一片含有磺胺甲惡唑400mg,按照這個計算使用就行了。
最後就是,如果咳嗽已經大於 3 周,但是患者會接觸到小嬰兒,這時為了預防傳染給嬰兒,也考慮患者抗生素治療。
九怎麼預防百日咳?
這個很簡單,就是按時接種疫苗就行了,百日咳疫苗是在百白破疫苗裡面,或者五聯疫苗裡面,接種哪個都行,首推五聯疫苗。
對於含有百日咳疫苗的接種,規定是 3,4,5 月齡,1.5 歲,6 歲,北京這邊規定在初三和大一進京新生也接種。(6歲之後的都是白破,沒有百日咳了。)
那如果接觸了百日咳的患者(咳嗽 3 周內的,相當於有傳染性的),需要使用上抗生素,預防感染嗎?
這個有時還真的需要,如果患者是家庭成員,或者和患者有 1 米內的面對面接觸,或者直接接觸了患者呼吸道、口腔或鼻分泌物,或者與患者在封閉空間近距離接觸大於 1 小時,都需要預防使用抗生素[3],不論是否接種疫苗。
對於接觸過有傳染性的百日咳患者,不是親密接觸的(上面那些接觸方式),如果是小嬰兒和孕婦接觸這些患者,或者是免疫力低下的,在接觸後的 21 天內,也建議是進行預防性使用抗生素[1,10]。
這種預防性抗生素使用方法和治療是一樣的。
如果患者已經咳嗽 21 天以上了,或者已經治療了 5 天了,其他人接觸後就不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了。
十百日咳後,需要隔離多久?室內怎麼消毒?
診斷百日咳後,應在完成 5 日抗菌治療後,或在出現症狀後 21 日(不治療的情況下),才可解除隔離。
然後家裡的成員也都得使用抗生素預防,同時,患者在抗生素治療的前 5 天,不要接觸嬰兒。
室內的消毒方面,沒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汙染的地方,可以使用 1:99 的 84 消毒液清潔(即把 1 份 84 液與 99 份清水混和),等待 15 - 30 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 70% 酒清潔消毒[9]。
對於呼吸道分泌物汙染的地方,紙巾擦乾淨丟棄,然後用 1:49 稀釋 84 消毒液(即把 1 份 84 液與 與 49 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汙染的地方及鄰近各處,等待 15 - 30 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
金屬表面則可用 70% 酒清潔消毒[9]。
– 參考文獻 –
Sylvia Yeh.Pertussis infec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UPTODATE.2022.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八版.
Red Book: 2021–2024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32ND EDITION)
https://www.nhs.uk/conditions/catarrh/
CDC.Pertussis (Whooping Cough).2019.https://www.cdc.gov/pertussis/clinical/features.html
CDC.Pertussis (Whooping Cough) (Bordetella pertussis) 2020 Case Definition.2021.
Sylvia Yeh,.Pertussis infec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UPTODATE.2022.
DynaMed.Pertussis.2018.
香港衛生署.百日咳.https://www.chp.gov.hk/sc/healthtopics/content/24/35.html
CDC.Postexposure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formation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