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宿在親戚家的孩子,將來都怎樣了?父母應該了解的

有一些父母在生娃以前並沒有想到過養育孩子是件很重要的大事。也正是因為這種疏忽,導致孩子性格出現了一些不良的影響。對於這個話題,筆者最有發言權,因為我的童年就是在寄宿的親戚家裡度過的。

由於父親時常出差,媽媽做生意在外,我在四歲的時候就被寄養在姥姥家裡。那時候,我最渴望的事情就是父母能來看看我,抱抱我,而不是她們每次帶給我的禮物。當然,我最怕的事情,也是他們的離開。

起先,他們要走,我會哭鬧地拉他們的胳膊,抱他們的大腿,我會喊叫他們別離開。後來,我沒有動作,只是懇求,求他們帶上我,我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再後來,他們走得很順利,因為我會裝作若無其事,偷偷地望著他們遠去。這些記憶,即便是在今天,我也不願意回望,那是我的心結,不能碰觸。

其實,姥姥對我還是特別好的,雖然比起城市的生活,鄉下的條件要差很多,但姥姥的愛並沒有少給我,可我依舊想念我的父母,在那個年紀還小的時候,我心裡有對父母關懷、愛護的極大的渴求。

說完了自己,再來說說,那些童年或者少年時期長期被寄居在親人家裡的孩子都會有哪些性格上的影響吧!

一、小心翼翼

既然是寄居在別人家裡,總不能像在自己家裡那麼舒坦,自在,所以難免會有寄人籬下的感覺。

像我這種住在姥姥家的還好說,如果是寄居在舅舅家或者其他什麼人的家庭裡,人家大大小小其樂融融,自己難免顯得多餘,孤苦伶仃,自然也會陷入一種寄人籬下的情境裡。這將導致孩子變得小心翼翼,看人臉色,絲毫沒有安全感。

二、失去自我

如果我們長期處在一個了解熟悉的環境中,勢必會有主人翁的感覺,可如果我們長期生活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就需要我們慢慢地融入和了解,並非每一個要求都會得到人家的同意,但哪怕是一次的拒絕,也會讓我們在精神上產生距離感。至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失去自我意識,進而去迎合原主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所以,長期被寄居在別人家的孩子多半是不太會表達自己情緒的人,他們善於偽裝和壓抑自己的要求和個性。更多的是去迎合他人的需求。

三、極度缺愛

這一點,相信我在表述自己寄居的經歷的時候,讀者就已經有體會了吧?孩子還小,縱使是再親近的人也代替不了孩子父母給予孩子的充分的愛和溫暖。

那些從小就生活在父母身邊的人成長過程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會相信愛的力量。而那些從小就遠離父母,寄居在他人家裡的孩子卻很難擁有幸福的感情生活和經歷。因為他們很難走進別人的心裡,也不相信自己配得上他人的擁有。哪怕是遇到了自己深愛的人也會遠遠地觀望,始終處在一個被動的角色裡。

四、迎合他人

因為習慣了看別人的臉色,所以,成年後的長期寄居的人們也不善於表現自己,更多的是迎合他人的喜好。雖然,長大了,成熟了,也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自然也不會再回去責怪他們,但已經形成的被動型人格,討他人喜愛的「小丑」形態已經成了一種再容易改變的習慣,分分鐘影響著自己的心理健康。

總之,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當家長的一定要充分重視起來,孩子的童年有你的陪伴和參與,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未來才配擁有幸福的一生。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