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生活中,不少家長給孩子洗澡或護理的時候發現孩子的睪丸非常神秘,有時候摸得到,有時候陰囊是空的摸不到;有時候只能摸到一個;有時候摸起來感覺蛋蛋大小、高低還不一樣,這是什麼問題?
正常來說,男寶寶都有兩個睪丸,而有的寶寶發育不良,只有一個睪丸,或者兩個睪丸都缺失,這在醫學上叫做「隱睪症」,作為男寶特有的煩惱,建議家長們都主動摸摸孩子的蛋蛋,避免疑誤終身。如果真的存在隱睪,也先彆著急,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處理。
目 錄
- 隱睪是一種什麼疾病?
- 孩子會有什麼表現?
- 蛋蛋一個上一個下就是隱睪?一大一小呢?在家怎麼判斷?
- 導致隱睪的原因是什麼?
- 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可不可以隨著孩子的發育會自動好轉恢復正常?
- 怎麼治療?需要手術嗎?
- 日常怎麼護理,如給孩子洗澡可以去輕輕的捏嗎?
一隱睪是一種什麼疾病?
隱睪通俗的說就是隱藏起來的睪丸,專業定義是指一側或雙側睪丸未能按照正常發育過程從腰部腹膜後下降至同側陰囊內,又稱睪丸下降不全。這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統畸形[1]。
當然,除了睪丸下降不全的患兒外,一小部分患兒為睪丸缺失或睪丸發育不良,也就是說,這些患兒單側或雙側未見睪丸,或是為無正常睪丸結構的小結節。
二孩子會有什麼表現?
隱睪的孩子陰囊是空虛的,無法觸及睪丸,通俗的講就是家長用手捏的話陰囊裡面沒有東西。這種情況可以發生在不同年齡段,大部分是出生後就會發現存在這個問題,少數情況出現在 4-8 歲。

但是不要著急,大多數出生時未降的睪丸會在出生後 4 個月內降至陰囊。如果 4 月齡時仍未下降,則其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此時通常需通過手術將睪丸納入並固定於陰囊內(睪丸固定術和睪丸下降固定術) [2]。
三蛋蛋一個上一個下就是隱睪?一大一小呢?在家怎麼判斷?
提到睪丸其實家長很多時候比較關心正常睪丸有多大,不同年齡階段睪丸的大小差異比較大,新生兒期睪丸大小約 10×6 x 5mm3,生後 3 個月約:13×7 x 6mm3 ,1 歲時約 16×9 x 7mm3 ,1 歲後至 6 歲大小變化不明顯。
具體關於睪丸大小的介紹,也可以看一下之前的文章👇。

寶寶睪丸應該多大才正常?
有時候寶寶的蛋蛋一個上一個下只要是都在陰囊內那也不算是隱睪。一般來說兩側睪丸大小可以存在差別,只要是沒有陰囊紅腫、觸摸疼痛的情況也是正常的。
正常情況下睪丸位於陰囊內,左右各一,睪丸呈微扁的橢圓形,一般左側略低於右側 1cm。也就是說右高左低,這個是因為左側精索長於右側精索,所以左側陰囊和睪丸通常比右側更加下垂。
一大一小相差多少需要注意呢?
一般來說孩子兩側睪丸大小是不一樣的,相差1-3mm,所以當觸及兩側睪丸相差大於 3mm 那就要考慮是否存在睪丸鞘膜積液的可能性。
作為家長其實只要是在給孩子換尿不溼或者洗澡的時候能夠在陰囊內摸到花生米大小的睪丸就行了。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回縮性睪丸和滑動性睪丸這兩個概念[3]。
- 回縮性睪丸
睪丸可以推入陰囊內,鬆手後可在陰囊內停留一段時間者為回縮性睪丸,屬於生理現象,這種情況不用治療,青春期後睪丸位置和大小均正常,生育力同正常人。
家庭操作及觀察要點:需要用手輕輕牽拉睪丸,使睪丸保持在陰囊內至少 1 分鐘,克服提睪反射,因為這個精索的長度是夠的只是在陰囊內固定的不好,所以會遊離活動。家長可以觀察到一天中大部分時間睪丸是在陰囊內。
- 滑動性睪丸
睪丸推入陰囊,鬆手後立即退回原位則為滑動性睪丸屬於隱睪,這種情況需要手術干預。

家庭操作及觀察要點:需要用手輕輕牽拉睪丸,使睪丸保持在陰囊內至少 1 分鐘,克服提睪反射。因為這種情況其實是精索長度不夠,使勁推入陰囊孩子很不舒服,比較疼。如果哭鬧不止無法忍受 不要強迫孩子。
- 上升睪丸
還要說到一種少見的情況上升睪丸,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兒童期(4-8 歲),早期睪丸位於陰囊內,之後其上升成為了未降睪丸,即獲得性睪丸未降。
所以,如果發現睪丸不在陰囊內,不要著急,建議多次不同時間給予檢查陰囊內是否有睪丸。
四導致隱睪的原因是什麼?
說到發病原因,其實和其他許多先天性疾病一樣的複雜,並未完全弄明白。因為睪丸正常下降的機制並不十分明確,目前了解到的是睪丸在腹腔內的下降階段可能並不依賴於雄激素,而是由下降素(descendin)所介導[4]。
睪丸經腹股溝管下降始於妊娠第 28 周,其被認為是機械性因素、激素和神經遞質相互作用的結果。腹腔內壓力改變、鞘狀突未閉、引帶退化(gubernacular regression)、雄激素、促性腺激素、副中腎管抑制物質(müllerian inhibiting substance, MIS)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等因素可能均起了一定作用。
與睪丸正常下降相比,人們對睪丸未降的發病機制了解不多。睪丸正常下降相關因素的任何改變理論上都可以導致睪丸未降。有人認為,宮內促性腺激素缺乏、MIS 減少和胎盤雌二醇表達增加都是睪丸未降的促發因素。
睪丸未降的危險因素包括早產、出生體重小於 2.5kg。一些研究顯示,出生前暴露於內分泌干擾物(如,己烯雌酚和殺蟲劑)也與隱睪的發生相關。
五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對於患有睪丸未降的寶寶常見的併發症和後遺症包括腹股溝疝、睪丸扭轉、睪丸外傷、生育能力低下和睪丸癌。
當然即使在有睪丸未降史的男性中也很罕見,但是醫護人員仍會在每年的體檢中檢查有無睪丸癌。
睪丸的生精過程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正常情況下,陰囊中的溫度低於腹腔溫度約 1.5℃~2℃,正好適合於精子的產生和雄激素的分泌,如果睪丸留於腹腔中,則精子的產生及雄激素的分泌將受到很大的影響[5]。
隱睪的話,睪丸的生精能力很差,精子的成活率也低。所以,即使孩子還沒到青春期,這個問題也要及時干預,早發現早處理。
六可不可以隨著孩子的發育會自動好轉恢復正常?
說到一個疾病不得不提它的發病率,2%-5% 的足月男嬰和大約 30% 的早產男嬰出生時存在睪丸未降。
當然大多數(約 70%)睪丸未降可自行下降,這些多發生在四月齡前(或早產兒的校正年齡)。4月齡後的自發性下降罕見,所以真正意義上的隱睪在足月男嬰中佔0.6%-3%,而在早產男嬰中佔9%。
不論單側未降睪丸是自行下降還是通過外科手術糾正,與對側正常下降的睪丸相比,前者的生長發育可能會受損。如果患兒在 1 歲前得到治療,則未降睪丸可能會出現部分追趕生長(也稱補償生長)。
胎兒型生殖母細胞向成人型精原細胞的正常轉化(該轉化通常發生在出生後大約 4 個月時)受損;胎兒期生殖母細胞持續存在並隨後變性,如果希望睪丸固定術能夠改變這些生育力相關變化,則在這些改變發生前進行手術可能最好,理想的情況為在出生 4 個月後儘早進行。
七怎麼治療?需要手術嗎?
我們治療目的是將可存活的、未下降的睪丸放置並固定在陰囊內正常位置,或移除不能存活的睪丸殘餘。陰囊內睪丸固定可降低扭轉和鈍性外傷的風險(對腹股溝管內睪丸而言),也方便睪丸的檢查。
如果手術糾正治療夠早,還可能會降低不育和睪丸癌的風險。最後,雖然缺少睪丸位置異常對心理影響的研究,但睪丸處於正常的、重力依賴的陰囊內正常位置可能會提高患者的身體滿意度。
睪丸未降的治療通常是外科手術。歷史上曾在手術前嘗試過激素治療,但尚未證實其對誘導睪丸下降的有效性,所以目前也不再採用。
正如前文提到的對於先天性睪丸未降,推薦在 4 月齡後儘快進行手術,並且一定要在患兒 2 歲前完成(最好在 1 歲前完成)。對於後來在兒童期(通常為 4-8 歲)出現睪丸上升的患兒,一般應在發現後的 6 個月內進行手術[6]。
八日常怎麼護理,如給孩子洗澡可以去輕輕的捏嗎?
術前無特殊護理情況,可正常飲食、活動以及洗澡,作為家長為了檢查是否存在隱睪的情況,洗澡的時候或孩子熟睡的時候可以用溫暖的手輕輕捏陰囊是否可觸及花生米大小的睪丸。
術後護理主要有以下幾點:
- 術後保持切口清潔,預防感染,如果切口敷料被尿液等汙染,要及時換藥,保持切口清潔。
- 術後需要臥床休息,減少活動,如果活動過多,有可能會導致睪丸回縮,近期手術失敗。
- 觀察陰囊以及睪丸情況,隱睪術後容易發生睪丸炎、附睪炎等疾病,需要觀察陰囊以及睪丸情況,如果發現局部出現皮膚髮紅、疼痛等情況,及時通知醫生。
- 按時拆線,目前切口縫合多使用可吸收線,一般不需要拆線,但具體情況需要諮詢手術醫生,如果要拆線,應按時拆線。
總體來說,隱睪症,應當早發現早治療,手術糾正治療夠早,還可能會降低不育和睪丸癌的風險。所以,有男寶的家庭,行動起來,摸摸孩子的蛋蛋確定都在陰囊中吧~
– 參考文獻 –
[1] Pirgon, BN Dündar. Vanishing Testes: A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in Pediatric Endocrinology,2012, 4(3):116-20.
[2] 張富勳, 張帆, 盧一平. 未觸及睪丸隱睪症的診治進展[J]. 臨床泌尿外科雜誌, 2019(8).
[3] Hutson J M . Journal of PediatricSurgery-Sponsored Fred McLoed Lecture. Undescended testis: the underlyingmechanisms and the effects on germ cells that cause infertility and cancer.[J].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2013, 48(5):903-908.
[4] Salemi M , Vignera S L , Castiglione R , et al. Expression of STRBPmRNA in patients with cryptorchidism and Down’s syndrome[J]. Journal ofEndocrinological Investigation, 2012.
[5] Zhang L , Wang X H ,Zheng X M , et al. Maternal Gestational Smoking, Diabetes, AlcoholDrinking, Pre-Pregnancy Obesity and the Risk of Cryptorchidism: 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 Plos One, 2015,10(3):e0119006.
[6] 顧紹棟, 羅洪, 王瑛珣. 腹腔鏡手術與經腹股溝開放手術治療腹股溝型隱睪症的比較[J]. 腹腔鏡外科雜誌,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