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資訊:飛刀斷雨,婦產科醫生,科普作者。
導讀
「卵巢早衰」這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都不算陌生,畢竟某平臺推送的這條標題黨博文,我已經被迫看過無數遍了(跳轉下載頁面的次數也不少):

即便是完全不關注生理或者健康知識的人,也一定知道卵巢是個很重要的器官,而「早衰」又實在不是什麼讓人安心的詞彙,於是「卵巢早衰」成了很多人的心事。
閉經和卵巢早衰是一回事嗎?四十出頭月經就亂了是卵巢早衰嗎?得了卵巢早衰是不是就不能生寶寶了?所謂的卵巢保養有用嗎?
網路上關於這些問題的說法紛繁雜蕪,看得多了,或許反而更讓人困惑和焦慮了,不如先看看這一篇文章能不能解答您心中的疑惑吧!
目 錄
什麼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可以預防嗎?
如何應對卵巢早衰
已經確診了卵巢早衰,還有懷孕的希望嗎?
一什麼是卵巢早衰?
解釋這個概念之前,先說一說卵巢的功能。卵巢主要有兩個功能:排卵和分泌激素。
健康女性的卵巢每個月都會發育 3~11 個卵泡,最後由最優勢的那個卵泡排出一個卵子,其它的則自行退化。

同時,卵巢還要分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及部分雄激素)和一些多肽激素、細胞因子、生長因子,調控卵泡發育、月經來潮、水鈉排洩、骨基質代謝等生理活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卵母細胞的數量逐漸下降,質量也漸漸降低[1],當卵巢無法再排卵和正常分泌性激素時,月經逐漸減少、紊亂直至徹底停止,這個過程就是絕經。
絕經後,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反應,短期反應如潮熱、失眠、焦慮、抑鬱、陰道乾澀、性功能減退等;長期反應如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等,這些都和絕經後的激素水平下降有關。
我國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為 49.5 歲,80% 在 44~54 歲之間[2]。絕經年齡如果比 44 週歲還要更小一些,也仍然在正常範圍,但如果小於 40 週歲,那就結束得過早了,這就是卵巢早衰(現稱作「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為方便讀者理解,本文仍使用舊稱)。
二卵巢早衰可以預防嗎?
絕經年齡比平均水平提前了十年以上,任誰也很難輕鬆接受如此殘酷的打擊。那麼卵巢早衰可以預防嗎?
想要預防,自然得先知道是什麼導致了卵巢早衰。然而很遺憾,75%~90% 的病例都無法知道病因[3]。目前確知的導致卵巢早衰的因素有遺傳因素、手術損傷、射線和某些藥物(如放化療治療)、以及自身免疫疾病。
其它一些生活因素如吸菸和被動吸菸、青春期更短的月經週期、長期夜班工作等可能會使絕經年齡稍有提前[4-7],如吸菸可以讓絕經年齡提前 2 年左右[6]。

但尚缺乏可靠的證據證明這些生活因素可以像那些直接損傷卵巢的因素一樣,大幅度提前絕經年齡、導致卵巢早衰。
所以,避免接觸會損傷卵巢的放射線及藥物、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即時治療、儘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三點就是我們目前能做到的預防措施。
至於市面上的那些卵巢保養項目則不用考慮了,卵巢功能衰退的原理尚且沒被研究出來,他們如何知道怎樣的「保養」有效呢?
此時再看文章開頭的那條新聞,您應該也能覺察到問題所在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規律對於健康的意義固然毋庸置疑,但如果將卵巢早衰或其它嚴重疾病的發生,簡單粗暴地歸咎於不良的生活方式,顯然是不科學也是不合適的。
這樣做不僅會增加普通人的焦慮和病人的負疚感,還可能妨礙我們探尋致病的真正原因。
三如何應對卵巢早衰
著手應對之前,首先要做的自然是確定自己是否處於「異常」的狀態。除了卵巢早衰之外,40 歲以下導致月經紊亂或閉經的原因還有很多,而 40 週歲以上,雖然不會「早衰」,但月經紊亂或者閉經未必就是絕經,還可能是因為出現了其它問題。
歸根結底,大家進行自我判斷時,還是需要掌握一條更為簡單粗暴的規則。最穩妥的辦法是:月經推遲首先排除懷孕,月經異常最多三次以上一定要及時就醫,然後該檢查檢查,該治療治療,交給專業人士處理。

如果確診了卵巢早衰,就需要積極地進行治療。卵巢早衰有希望逆轉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已經很清楚了,卵巢早衰,是卵巢提前衰竭,想逆轉這個結局,等於是讓一個普通的身體器官「返老還童」,至少目前的技術還不能做到。
那麼既然如此,還治療什麼呢?
應對疾病,醫療手段主要有兩種目標:一是直接治癒疾病,二是讓疾病的傷害無效化。
眼下我們無法治療卵巢早衰,就需要解決卵巢早衰帶來的問題。如前文所說的潮熱盜汗、睡眠障礙、焦慮抑鬱、泌尿生殖器萎縮、性功能障礙、以及骨質疏鬆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等和雌激素水平低下有關的絕經後症狀,卵巢早衰的人身上都會出現。
所以治療的原理和思路其實也很清晰:排除禁忌症後,用安全劑量的激素接上卵巢的班,完成它未完成的使命,繼續支持身體的各個器官正常運作,一直維持到平均絕經年齡就好了。
研究結果也證明,這樣的治療方案對於緩解雌激素低落的症狀、促進骨骼和心血管健康都有確切的益處[8]。
當然,患者本人也要注意通過適度鍛鍊、攝入充足的鈣和維生素 D 等方法增強體質,減少骨質丟失的風險。如果還有其它問題,針對具體情況制定對應的治療措施就可以了。
所以,卵巢早衰的朋友也不用太悲觀,無論什麼問題,總是有應對辦法的。
四已經確診了卵巢早衰,還有懷孕的希望嗎?
事實上,仍然有 5%~10% 的人能在確診卵巢早衰後自然受孕[9]。雖然和正常的育齡期女性相比,這個受孕率低得有些可憐,但總算是沒有毀掉所有卵巢早衰的女性做母親的希望。
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儘早妊娠或者凍存卵子做試管嬰兒也是可行的辦法,確診後想再取出自己的卵子則比較困難,因為卵巢中剩餘的卵母細胞已經很少了[10]。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一些人,ღ( ´・ᴗ・` )比心
– 參考文獻 –
Klein N A, Battaglia D E, Miller P B, Branigan E F,Giudice L C, Soules M R. Ovarian follicular development and the follicular fluid hormones and growth factors in normal women of advanced reproductive age.[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1996,81(5):
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 9 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Nelson Lawrence M. Clinical practice. 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9,360(6):
Cramer D W, Barbieri R L, Fraer A R, Harlow B L.Determinants of early follicular phase gonadotrophin and estradiol concentrations in women of late reproductive age.[J]. Human reproduction(Oxford, England),2002,17(1):
Lora E. Fleming, Silvina Levis, William G. LeBlanc,Noella A. Dietz, Kristopher L. Arheart, James D. Wilkinson, John Clark, Berrin Serdar, Evelyn P. Davila, David J. Lee. Earlier age at menopause, work, and tobacco smoke exposure[J]. Menopause,2008,15(6):
D. Ertunc, E. C. Tok, H. Aytan, Y. M. Gozukara. Passive 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age at menopause[J]. Climacteric,2015,18(1):
Stock D, Knight J A, Raboud J,Cotterchio M, Strohmaier S, Willett W, Eliassen A H, Rosner B, Hankinson S E,Schernhammer E. Rotating night shift work and menopausal age.[J]. Human reproduction (Oxford, England),2019,34(3):
Nydia Burgos, Dahima Cintron, Paula Latortue-Albino,Valentina Serrano, Rene Rodriguez Gutierrez, Stephanie Faubion, Gabriela Spencer-Bonilla, Patricia J. Erwin, Mohammad Hassan Murad. Estrogen-based hormone therapy in women with 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a systematic review[J]. Endocrine,2017,58(3):
Nelson Lawrence M, Covington Sharon N,Rebar Robert W. An update: spontaneous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is not an early menopause.[J]. 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5,83(5):
Francisca Martinez, Claus Yding Andersen, P.N. Barri,Robert Brannigan, A. Cobo, Jacques Donnez, Marie Madeleine Dolmans, J.L.H.(Hans) Evers, Anis Feki, Mariëtte Goddijn, Clarisa Gracia, Sam Kim, Francisca Martinez, Dror Meirow, Pasquale Patrizio, Antonio Pellicer, Helen Picton,Mitchel Rosen, Petra de Sutter, Anna Veiga, Hamish Wallace. Update on fertility preservation from the Barcelona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Fertility Preservation–ESHRE–ASRM 2015 expert meeting: indications, resul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7,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