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必看|與生小孩、帶小孩有關的 30 件事

打算備孕或者已經是一名準媽媽的各位,是否對即將面臨的生娃帶娃的真實情況了解透徹了呢?網上攻略雖數不勝數,但仍然有一些細節很容易被遺漏哦。

與生小孩相關的一些事

我知道的

1. 按末次例假的第一天算預產期,記住這日期,產檢經常會被問起。

2. 孕後可能孕吐、腰疼、屁股痛、尿頻、痔瘡變嚴重(有不適諮詢醫生,或許會有緩解辦法)。

3. 盆底肌鬆弛、盆骨間隙變大、腹直肌分離,是孕期的副產品,其中盆骨間隙修復更可能是智商稅。

4. 腹式呼吸和凱格爾運動,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可練習,利於生產和產後恢復。

5. 宮縮痛。時長和痛感因人而異,痛的時候不要大吼大叫,保存體力有助於順產。

6. 無痛分娩的針,哪怕你願意,也不是一定會用上。

7. 順產一般會有撕裂或者需要側切,縫針也挺難受。

8. 見紅、破水是生產發動信號,離真正進待產室生娃,近了但還有距離。

9. 順產恢復一般比剖宮產快。

我新知道的

10. 預產期是預估時間,一般 37 周後就可算足月。

11. 剖宮產在 37 周後就可以和醫生預約手術時間,孕 40 + 6 如果還沒有生產跡象,就可以諮詢醫生催產入院事宜(當然,可能醫院不同,會有差異)。

12. 生娃後,在產房裡,醫生就會給娃娃戴上腕帶,上有新生兒資訊。抱錯娃應該是不會發生的(之前還腦補過抱錯娃的劇情,純屬以前電視劇看太多)。

13. 生完娃,並不是疼痛的結束。順產後,注射益母草針劑、打宮縮素的點滴,那滋味也夠酸爽。

14. 順產,產婦冷敷貼配合安心褲使用,數量不需太多, 5~6 貼就可以(之前買了兩個品牌各 1 箱,合計 11 貼,送了一箱給隔壁房的新媽媽)。

15. 順產,護士幾乎不壓肚子,而且,壓肚子並不疼(也有可能個體差異)。

16. 順產生娃後的當天,肚子像吹脹後漏氣的氣球,鼓鼓的、但崩的不緊,和娃娃還沒生出來時差不多大。

17. 順產,側切傷口用的線無需拆線,不要擔心尿尿或是便便時崩開傷口(不過,儘管這樣,也不要太過分用力,畢竟,還是有些疼的)。

與帶娃相關的一些事

我知道的

18. 如果要餵母乳,讓娃多吮吸,有助於開奶。

19. 使用矽膠勺,生娃住院期間,沒母乳就用矽膠勺喂娃奶粉或是水奶,避免使用奶瓶造成乳頭混淆。

20. 相信自己和娃的默契,別擔心母乳不夠,也別擔心娃吃太多。

我新知道的

21. 「黃金初乳」不一定是黃色,透明亮晶晶的也可能是,順產第二天,部分初乳流出來,我還以為是汗水,心想「哇,產後出汗這麼多的嗎?」。

22. 乳汁是從乳頭紋路之間的縫隙流出的(以為會新「變」出小孔,又不好意思問朋友,就問預產期群裡陌生的姐妹們,大家大概覺得我很奇怪並沒有理會我)。

23. 買哺乳衣,不要一次性同款買幾件,先買一件穿,覺得舒適、符合使用習慣,再按需買幾件就好,否則,可能會閒置。

24. 孩子的衣服、包被,不要選黃色或與黃色相似的顏色,如果紙尿褲漏了,不容易快速找到汙漬。

25. 在買大包紙尿褲前,先用一些不同品牌的試用裝,哪怕單價更貴。不同階段,適合的紙尿褲也可能有差異,如果總是漏,如果不是換紙尿褲方法不對,可以考慮換個品牌。(剛出院那幾天,衣服和包被經常弄髒,都快把我整崩潰了,哪怕糾正了換紙尿褲的步驟,仍然漏,結果,換紙尿褲品牌後,類似情況就減少了)。

26. 遛娃的推車,不用太早購買,除非家裡寬敞;推車選單手可收的,安全的前提下,越輕鬆越好,否則一個人帶娃,沒辦法收推車。

月子裡剛剛知道的

27. 孩子哭鬧,可能是尿了、拉了、餓了、困了,困了、餓了、飽了。檢查或更換紙尿褲、喂喂奶、哄睡、抱抱,逐個試一試,慢慢地就能抓住孩子的動作 「暗示」。

28. 孩子長得快,不要備太多 NB 碼紙尿褲。可以先買多種品牌試用裝或是小包裝。(A 品牌的 NB 碼適合嬰兒,並不代表 A 品牌的 S 碼也適合)。

在確定紙尿褲品牌後,按照嬰兒體重日增 50g,每天大概使用 12 片紙尿褲做月子裡紙尿褲的購買,然後再按照實際使用情況買後續的。如果實在買了很多用不上,那就「沒關係,算了唄」,不要影響心情。

29. 月子裡,去洗手間是用跑的,生怕孩子哭鬧,換紙尿褲更像打仗,可能漏了,也可能還沒換好就又尿了、拉了。後來,慢慢地就會捏捏紙尿褲判斷要不要更換。孩子能自己玩會兒,洗澡什麼的,都可以不那麼著急了。

30. 就算孩子哭鬧,心態也要穩,抱一抱,多抱一抱,再去觀察孩子給的需求暗示。

娃娃是張白紙,沒有說明書和操作指南,加油吧,和自家娃娃一起升級打怪,一起成長~

以上,是一些個人經歷、體會或了解的內容,或許不適用所有情況,也可能有偏差,但依然希望或多或少給大家一些幫助。

相關文章

成功開啟母乳餵養,你需要知道這三件事

成功開啟母乳餵養,你需要知道這三件事

我們都知道,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分娩後,絕大多數媽媽都有哺育新生兒的能力,但還是有不少新手媽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充滿困惑,為什麼別人孩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