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幼崽拖延,如何做到不怒不急不發火地催促?家長很難,孩子其實也冤

作者介紹:王冰玉,波士頓大學學前教育碩士、多年中美幼稚園教學經驗,作者公眾號:萌娃心理研究所(wby_777)

導讀

人類幼崽拖延,如何做到不怒不急不發火地催促?家長很難,孩子其實也冤

孩子拖延總是可以挑戰到家長的耐心底線。

上幼稚園快遲到了,卻依然在磨磨蹭蹭穿衣服慢慢悠悠,穿鞋更是等到天荒地老;即使上了小學也是磨洋工一絕,即便桌子收拾乾淨,也能玩筆玩橡皮,甚至玩衣角玩自己的臉,就是不開始動筆寫作業……

家長們心底的小火苗一下子被拱地老高,怒火一上頭就忍不住一頓罵。

孩子被訓完很傷心,家長事後也很後悔,可是卻也沒有別的辦法。

《小豬佩奇》裡有一集也講到了睡前拖延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

睡覺時間到了,佩奇先是跑到泥地裡玩耍,並保證只玩一小會兒。豬爸爸告知到洗漱時間了,佩奇問:「我可以再多玩一會兒嗎?」

到了洗澡的時候,兩個小傢伙洗著洗著開始玩起了打水仗,不亦樂乎。豬媽媽說,要擦乾身體刷牙了,佩奇又問:「我可以再多洗一會兒嗎?」

姐弟倆牙刷著刷著,迷上了吐泡泡咽泡泡,你一下我一下。豬媽媽看著趕忙催促該上床睡覺了,佩奇說:「我覺得牙齒還得再多刷一會兒。」

一個小時過去了,佩奇和喬治終於上床睡覺了。這時佩奇拿出一眾繪本,和豬爸爸豬媽媽說想聽故事了。

面對佩奇的拖延,豬爸爸豬媽媽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借鑑,做到了不怒不急不發火地催促。

豬爸爸豬媽媽是怎麼做的呢?

目 錄

  1. 多一點耐心,孩子的世界很簡單

  2. 告知流程計劃,配合強執行力

  3. 提前設限,留給孩子緩衝的時間

  4. 巧妙轉移注意力

  5. 重視孩子的感受

  6. 努力做到以身作則

一多一點耐心,孩子的世界很簡單

很多寶爸寶媽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孩子一次又一次拖延玩下去,有些時候耐心值就撐不住了,火力值增增往上漲。搞不好會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

可是,看到豬爸爸和豬媽媽的做法,突然感悟到,其實作為大人,我們可以再多給孩子一些耐心。

當佩奇說還要玩泥塘,豬爸爸豬媽媽是微笑著和寶寶們溝通的。

當佩奇和喬治想繼續打水仗,豬爸豬媽依然笑著溝通。

看到最後,發現整個過程,無論是後面玩泡泡還是讀故事,他們都是微笑著,耐心十足。

其實,孩子的世界非常簡單。

他們都是從一開始的「自我中心主義」慢慢過渡到了解他人的想法,了解這個社會。

「自我中心主義」是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概念。在 0~2 歲和 2~7 歲的兩個階段中, 嬰幼兒都表現出自我中心主義的傾向。

在兩歲前,小嬰兒對外界的認知停留在自己身體和動作的感知,是無意識的自我中心;2~7 歲幼兒的自我中心主義表現為他只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去認識事物, 不大理會旁人的意見。

並且在倫理學方面,「自我中心」與倫理學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很接近。

所以,小孩子是一種能力所限地關注自身感受的可愛生物。他們活在當下,及時享樂。大人覺得他們在拖延,但他們可能正在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一件感到快樂的事情。

我們也要多多理解娃們這一顆愛玩的心,和娃溝通的時候多一些耐心和微笑。

有些家長可能會疑惑:那我們就這麼放任孩子玩下去嗎?

仔細觀察,就能發現豬爸爸豬媽媽就是這樣做的,在溫柔的同時,也保持著自己原則和計劃,並且搭配了很多催娃小妙招。

二告知流程計劃,配合強執行力

雖然佩奇一直在玩耍的路上,但是豬爸爸豬媽媽心裡有很清晰的時間觀念——睡前的流程安排和時間的分配,玩耍 – 泡澡 – 刷牙 – 上床睡覺,到時間就會催促和提醒。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有時間觀念。因為孩子即使知道事情的流程和計劃,他們也很難分配到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上面,需要家長的提醒與幫助。

比如在幼稚園中,老師是最清楚一日流程並且會嚴格按照流程表進行活動,這樣小朋友們也會做到心中有數。

並且,對待佩奇「我可以再玩一會兒嗎?」的要求,豬爸爸豬媽媽的執行力很強,會拒絕無理的要求。

但是現實生活中拒絕孩子之後,孩子們往往不配合,需要我們配合一些「催促小技巧」來一起使用。

三提前設限,留給孩子緩衝的時間

如果孩子正玩得興致高昂,突然被告知時間到了,要停下來,孩子很難配合。這就好比一集電視劇看到一半,被要求突然停下來,大人也很難做到啊。

所以,我們需要留給孩子緩衝的時間,提前設限,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可以在時間流程上提前設限。

比如豬爸爸同意佩奇出去玩,但同時告訴佩奇:「玩到我叫你們進來洗澡為止。」提前告訴佩奇馬上要進入準備睡覺的流程,並且下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洗澡。

在幼稚園收玩具時,也會提前告訴小朋友「還有五分鐘」、「馬上要收玩具了,請做好準備!」

但有的時候,小朋友對於「五分鐘」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我們可以利用一些道具讓時間視覺化或者具體化

沙漏——當所有的沙子漏完,我們就要去洗漱了。

時鐘——當長針知道 3,時間就到了。

音樂——這首歌放完,玩具就要收好了呦。

提前設限就是在小朋友的時間軸上提前設定了時間節點,框定了邊界,這樣等到進入下一個環節時候,孩子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家長還可以在行為上設限,減少孩子的磨洋工行為。

當睡前佩奇拿出很多繪本想要聽故事的時候。如果我們直接拒絕,孩子不願意,可能會浪費更多的時間。

豬媽媽表示,「那我們只能給你讀一個睡前故事,想聽哪一個?「

短短的一句話:

讀一個睡前故事——杜絕講起來沒完沒了同時又給孩子留有一本書緩衝的時間;

想聽哪一個——引導孩子直接進入選故事書的環節,防止討價還價。

而且,這句話真的很萬能,適用於很多情景:

「那我們只能看一集動畫片,你想看哪一集?」

「那我們只能再玩一個遊戲就結束,你選擇哪個遊戲呢?」

快試試用這個公式和孩子溝通吧,用起來。

四巧妙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玩心很重,又或者拖拖拉拉,沉浸在拖延世界裡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事情,巧妙轉移注意力。

比如,佩奇刷牙時還想繼續玩吞泡泡的遊戲時,媽媽知道佩奇喜歡聽故事,就說「快去睡覺,爸爸會給你們講睡前故事。」

於是,佩奇就立馬被吸引,準備上床睡覺了。

不過,雖然是轉移注意力,但是被轉移到的事物也是屬於我們計劃流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為了讓孩子感興趣,又增加其他的事情。

比如在家裡為了讓孩子快速出門,可以吸引他們在車上放自己喜歡的歌曲或者故事;在幼稚園為了讓孩子快速收玩具,可以給他們介紹接下來上課時要進行的遊戲。

讓孩子對接下來的事情充滿期待,減少當下的磨洋工時間。

五重視孩子的感受

豬爸爸豬媽媽還有有一點做的很好,但也很容易被忽略。

當佩奇被呼喚著該去洗澡的時候,玩的不亦樂乎的佩奇大聲分享:「爸爸媽媽,我們找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泥坑!」

如果這個時候你想讓孩子去洗澡,可是他們卻在和你聊泥坑,你會怎麼做的?

「就知道玩,該洗澡了。」

還是「快點去洗澡吧,時間都來不及了。」

但是,豬媽媽是這樣迴應的:「我看見泥坑了!快!進來洗澡。」

豬媽媽一句話就幫助佩奇進入了下一個環節,但是現實生活中分享欲爆棚的小朋友可能會有更多的話想和父母交流。父母想回應孩子可是又擔心被孩子帶著跑偏,繼續拖延下去。

我們可以結合轉移注意力的做法,把孩子喜歡的事情帶到接下來的流程中,可以嘗試這樣說:

「我看見泥坑了!你能和我說說你怎麼找到這個泥坑的嗎?快進來,我們一邊洗澡一邊說。」

其實,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催促孩子的時候,孩子一直在拖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作為家長肯定很著急;那麼如果孩子樂在其中玩的不亦樂乎,和我們分享的時候,大人也只顧著催促,那麼孩子心裡也會難免低落、不願配合吧。

所以,在催促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孩子的感受,給予孩子迴應。

這一點點的細節和迴應,可以拉近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六努力做到以身作則

最後,還是那句老話,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大人也會磨洋工,而且經常磨洋工,拒絕拖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就更不容易了。

我們應該先嚴格要求自己,再繼續幫助和引導孩子。

不然的話,很難有效地「催促」孩子吧。

相關文章

孩子開始說話帶髒字、咒罵怎麼辦?

孩子開始說話帶髒字、咒罵怎麼辦?

作者介紹:王冰玉,中科院心理諮詢師,波士頓大學教育學碩士,育兒專欄作者,作者公眾號:胖臉冰玉育兒說(wby_777) 導讀 有些家長反應,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