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吻導致孩子病重,需要骨髓移植是真的嗎?

前段時間,媒體上有訊息說媽媽親吻孩子,導致孩子患有親吻病,需要骨髓移植。當然我還想,不就是EB病毒感染嗎,啥時候需要骨髓移植了?

但好好看了這個訊息,發現孩子確實是EB病毒感染,可能和親吻有關係,也確實需要骨髓移植才行,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想到自己以前親過孩子,會非常擔心,但是大可不必,當然我們仍強烈推薦不要親孩子。

為啥不要擔心呢?

因為這個病非常罕見,不是咱們常說的親吻病,而是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即使在高發的東亞地區,比如日本,據統計每年有23.8例發病,所以還是非常少的。

但我們今天還是想說說這個問題,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前沒診斷的病歷可能會越來越多,並且一般情況下該病發展較慢,如果早知道,孩子的結局可能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目 錄

  1. 親吻病是什麼?

  2. 親吻病是親吻傳染的嗎?

  3. 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是什麼?

  4. 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是親吻傳染的嗎?

  5. 哪些孩子容易出現這個問題?是免疫力低下導致的嗎?

  6. 什麼時候需要注意該病?

親吻病是什麼?

親吻病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的俗稱,是感染了EB病毒後,出現以發熱、扁桃體咽炎及淋巴結腫大三聯徵為特徵的疾病。

這裡雖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但是扁桃體表現確實有白色滲出的,如下圖所示,大家注意不要看到這樣的表現,就以為是細菌感染,給抗生素治療。

如果對這個疾病的孩子,使用抗生素後,尤其是使用阿莫西林之後,可能出現全身的斑丘疹,如下圖所示,這個不是藥物過敏表現,而是這個疾病和抗生素相關的問題,具體為啥,目前不知道。

該病以EB病毒感染為主,其他比如鉅細胞病毒、腺病毒等也能引起,只是比較少。

雖然名字裡面有單核細胞增多,但其實增多的是淋巴細胞。為啥叫這個單核細胞增多症呢?

目前大部分文獻都會提到1920年首次提出這個名字的文章。給出的說法是在一組大學生中,出現了血中淋巴細胞增多,並且出現非典型單核細胞為特徵的發熱疾病。

但也有文獻說,文章裡面提到的是非典型的淋巴細胞不是單核細胞[2],只是因為文獻太早了,在網上查不到原文,沒法具體分析了。

反正大家現在記住,不用管單核細胞的問題,只看淋巴細胞就行了。

親吻病是親吻傳染的嗎?

該病多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EB病毒在人群中廣泛的傳染,全球95%的成人都感染過這個病毒,有可能在小時候就感染該病毒,尤其是經濟、衛生稍微落後的地區。但是兒童期發病較少或者症狀非常輕,可能不知道或者診斷為別的疾病,就過去了。

而在青少年時出現症狀的多並且比較典型,同時這個病毒主要透過唾液傳播,而青少年時情竇初開,所以就稱為親吻病了。同時研究發現,青少年們透過深吻傳播病毒[2]。

人感染該病毒發病後,在6月內唾液中病毒含量最高,並且會終身攜帶,透過唾液間斷排出大約數十年,這可能是為什麼全球這麼多人感染的原因。

那小時候的病毒是怎麼傳播的呢?目前還不清楚,但肯定和接觸到帶有病毒的唾液有關,至於是親吻還是透過共用的餐具上有唾液等不明,有研究發現,透過咀嚼餵食可以傳遞病毒給兒童[3]。

如果小時候不感染該病毒,等成人後才出現,可能病情會較重,所以,小時候感染可能也是個好事。

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是什麼?

大家還記得上面說的會出現異型淋巴細胞吧,這就是病毒進入人體後,感染淋巴細胞導致的,如下圖所示,紫色的就是淋巴細胞的細胞核,這些被感染的淋巴細胞的細胞核大而不規則。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4]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4]

本來淋巴細胞是用來殺滅病毒的,而這種病毒卻進入淋巴細胞內,比如B/T淋巴細胞內,透過B/T淋巴細胞複製增殖,達到在體內永存的效果。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0]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0]

一般情況下,人和EBV病毒共存沒有問題,進入潛伏感染狀態,機體保持健康或亞臨床狀態。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時,EBV不斷的增殖導致反覆或者長久的全身炎症表現,或者改變淋巴細胞的調節機制,導致其增生出現淋巴瘤,攻擊浸潤其他器官,導致其衰竭

反覆或者長久的全身炎症表現就是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表現,比如長期的發熱、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肝功能損害,有些還伴有血小板減少症、貧血、全血減少、腹瀉、視網膜炎等[5]。病程大於3月,一定要考慮該病。

大部分孩子是以以上表現為準,開始不被認為嚴重疾病,病情緩慢進展後才能診斷,也有部分孩子起病比較急,發病就是噬血細胞綜合徵( HLH),治療不及時容易死亡。

還有些病例以蚊蟲叮咬後的嚴重反應起病,比如在叮咬後出現叮咬部位發紅、水腫,10數日後出現潰瘍,如下圖所示。並且患者在叮咬後有發熱、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表現。所有,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要考慮該疾病。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6]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6]

A.叮咬後2天,B.叮咬後10天表現。

淋巴瘤大家都知道,惡性腫瘤,死亡率高。

這種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藥物等控制不了,免疫球蛋白沒效,只能對症支持治療和化療,預後差,看國內一個18例的病歷報告,死亡14例[7]。

如果及時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生存率會增加,可能會治癒。研究發現,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發病後的15年總體生存率為60.6%,而未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為15.7%。

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是親吻傳染的嗎?

只能說相關,源頭可能是親吻導致的EB病毒感染,但是感染後,大部分人都不發病,少部分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表現,極少數有該問題。

從感染到發生這個疾病,到底是什麼導致EBV反覆感染,為什麼出現淋巴瘤等問題,現在還不明確。

哪些孩子容易出現這個問題?是免疫力低下導致的嗎?

不知道哪些孩子容易出現這個問題。

有些家長可能會問,是不是只有免疫力低下的患兒才會出現這種問題呢?

不是,目前研究發現,該疾病和現存的免疫缺陷病沒有聯繫。但是可能存在潛在的免疫問題,因為有些個例發現孩子的某些免疫相關基因和正常孩子不同。

但是這種免疫問題,不是現在咱們通俗意義上的免疫缺陷病,發病的孩子大部分是沒有健康問題的孩子。

另外,該病發生後,因為對淋巴細胞的感染侵襲作用,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孩子會繼發各種感染[8]。

什麼時候需要注意該病?

長期的發熱、淋巴結腫大、肝脾功能異常等問題,一定要考慮這個問題。

如果蚊蟲叮咬後出現強烈反應,除了皮疹外,還有發熱、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早發現診斷後,在出現噬血細胞綜合徵( HLH)和淋巴瘤發展前治療,及早給與化療(不能治癒)並且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孩子預後可能較好[9],而晚於這個時期,效果不佳。

– 參考文獻 –

[1].Mohseni M. Mononucleosis.StatPearls.2020 Jan-. Available from: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70387/

[2].Balfour HH Jr.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lin Transl Immunology. 2015;4(2):e33. Published 2015 Feb 27. doi:10.1038/cti.2015.1

[3].Lang DJ. Early acquisition of cytomegalovirus and Epstein-Barr virus antibody in several isolated Melanesian populations. Am J Epidemiol. 1977;105:480–487.

[4].Yoshii, M.Systemic 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of childhood Report of a case with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cology Letters 4.3 (2012): 381-384.

[5].田樹鳳.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的研究進展.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誌.2018.

[6].Asada H. CD4+ T-Lymphocyte–Induced Epstein-Barr Virus Reactiva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Hypersensitivity to Mosquito Bites and Epstein-Barr Virus–Infected NK Cell Lymphocytosis. Arch Dermatol. 2003;139(12):1601–1607. doi:10.1001/archderm.139.12.1601

[7].胡波飛.兒童慢性活動性 EB 病毒感染 18 例病例系列報告.中國循證兒科雜誌.2019.

[8].Kimura H.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Disease. Front Immunol. 2017;8:1867. Published 2017 Dec 22. doi:10.3389/fimmu.2017.01867

[9].Ayako Arai.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Clinical Features Under the 2016 WHO Classification and 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Front. Pediatr., 05 February 2019 | https://doi.org/10.3389/fped.2019.00014

[10].Hisashi Iizasa .Epstein-Barr Virus (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Viruses 2012, 4(12), 3420-3439; https://doi.org/10.3390/v4123420

相關文章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接吻病全講解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接吻病全講解

今天給大家講講這個疾病,也就是接吻病的一些問題,因為現在好多家長聽到這個疾病還是很害怕的。 咱們今天講清楚了,知道怎麼辦了,就不緊張了。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