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導讀:
孩子咬人是常有的事,幼稚園和小學期間的孩子,他們的情緒表達和控制能力還不夠成熟,就很可能出現咬人的情況。
以前我們講過狗咬傷的處理,擦傷和割傷的處理,那被人咬了怎麼處理呢?不看不知道,被別的孩子咬了,有時竟然還得使用抗生素,大家也一起來學習下吧。
以下正文:

「醫生,我家孩子被同學咬出血了,要打破傷風嗎?」「醫生,孩子被別的小朋友咬了一個很大的口子,會不會傳染疾病?」……在工作中,我經常會碰到這種人咬傷的問題。
很多家長,不僅好奇孩子為什麼總是喜歡咬人,還對被咬傷後怎麼處理感到疑惑,今天的科普我們就來講講到底是為什麼以及怎麼做。

孩子為什麼喜歡咬人?
1歲左右的孩子咬人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生氣而攻擊人,更常見的原因是「不知道你會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待人可能和對待玩具一樣魯莽,他們還不會換位思考,常常會對小夥伴用力推一把、敲一下、咬一口,然後對於對方的哇哇大哭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還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殺傷力「還不大,通常會被成人及時制止,往往不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幼稚園和小學期間的孩子,他們的情緒表達和控制能力還不夠成熟,有一些孩子會在被惹惱的時候撲上去咬一口,來發洩自己的憤怒。咬人和被咬,在年幼的孩子中並不少見,也是兒科門急診的一個常見就診原因。
傷口容易感染嗎?
是的,口腔和皮膚有很多細菌,咬傷的傷口容易出現感染,幾率大約是25%。當然,只是淺表的咬傷,感染幾率會比較小,只有2%。
感染一般發生在被咬後的24小時左右,表現為發燒,傷口疼痛持續甚至加劇、發紅、發燙,甚至出現膿腫。如果孩子有影響免疫功能的疾病,例如糖尿病,更加需要警惕傷口感染。
會被傳染乙肝、丙肝和愛滋病嗎?
通常,咬人導致乙肝、丙肝和愛滋病的傳播的風險是非常非常小的。
但是如果被咬的人感染了這些血液傳播疾病,又被咬出了血,咬人者需要儘快諮詢醫生進行暴露後預防。
發現孩子被咬了,當下怎麼處理?
如果孩子在玩耍時,突然哭鬧,指責同伴咬了自己,立即查看傷口,通常可以看到明顯發紅的一圈或半圈牙齦咬痕伴有皮下出血。

如果傷口有出血,立即用無菌敷料持續按壓,直到流血停止。如果當時沒有無菌敷料,可以拿乾淨的衣物或者毛巾按壓。
止血後,立即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液清洗傷口,如果有聚維酮碘(又名絡合碘),可以在流水清洗後用來清潔傷口。千萬不要用力擠傷口,擠出「汙血」,這樣反而增加感染的風險。
沖洗傷口後可以冷敷來緩解疼痛和腫脹,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傷口30秒-1分鐘(根據孩子配合程度),間隔5分鐘後可再次冷敷,傷後24小時內可反覆冰敷。

如果傷口伴有明顯皮膚破損或缺失,應該儘快去醫院清創處理。如果不是面部的傷口,醫生通常不會縫合傷口,因為感染的風險很大,並且在傷後24-48小時複診評估傷口變化情況。
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及時和家長溝通,了解咬人和被咬的孩子的疾病情況(例如有沒有血液傳播疾病和或者影響被咬孩子傷口癒合的疾病)和疫苗接種情況,特別是破傷風疫苗(例如百白破、四聯、五聯疫苗)。
被咬的孩子需要打疫苗和破傷風針嗎?
正常兒童間的咬傷,不用接種狂犬疫苗。
被唾液汙染的咬傷傷口屬於汙染傷口,需要評估是否需要接種破傷風疫苗和打破傷風針(破傷風抗毒素),可以參考下表。

拓展閱讀👇
意外受傷後,要不要打破傷風針和破傷風疫苗?
一般應該是末次疫苗接種時間超過5年,如有重大外傷,才需要再次接種;如是中小型外傷,則可以10年後再次接種。
被咬的孩子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嗎?
我們前面講到咬傷的傷口容易感染,醫生會根據傷口的深度、位置和孩子的健康情況判斷是不是要用抗生素預防。
如果皮膚沒有破損,或者很淺的傷口不需要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如果有符合下面的任何一條,都需要用抗生素預防。

1. 需要縫合和修復的傷口
2. 手上、面部和生殖部位的傷口
3. 骨頭和關節附近的傷口
4. 潛在的靜脈和/或淋巴管受損區域的傷口
5.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包括糖尿病)的傷口
6. 伴有擠壓傷的傷口
孩子的咬傷通常是在面部和手上,這樣的傷口通常需要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淺傷口也需要,其他軀幹部位的僅穿透表皮的淺傷口不需要)。在一項對48位手被咬傷的患者的對隨機研究中,沒有接受抗生素預防的患者中有46%發生感染,接受過抗生素預防的患者中沒有發生感染。
使用的抗生素應該經驗性覆蓋人類口腔和皮膚菌群,首選抗生素是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正常用量即可,就是45mg/kg.天,每日分2次使用)。預防性口服抗生素的療程為3-5天,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密切觀察有沒有感染表現,一旦出現感染表現立即就醫進一步評估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Bula-Rudas F J , Olcott J L . Human and Animal Bites[J]. Pediatrics in Review, 2018, 39(10):490-500.
2.Ruth, Collins, Robin, et al. School Nursing Protocol for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Bites.[J]. NASN school nurse (Print), 2019.
3.Barrett J. Human bites. Medscape, 2017.
4.Kellong ND.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evaluation of suspected child physical abuse. Pediatrics. 2007;119:1232-1241.
5.Human bite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upto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