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支氣管炎又來了,霧化/吸入的高階知識看一波

導讀

關於毛細支氣管炎,也就是讓 2 歲內小嬰兒,在冬春季節喘息明顯的疾病,最近又開始多起來,看著小朋友在呼哧呼哧的喘息,家長們心疼的想替孩子去喘息。

能不能用什麼方法讓孩子不喘呢?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霧化,但這個整體的認識過程很曲折婉轉,從開始的建議試著用,到後來的不推薦用,認為沒什麼效果,再到現在的積極尋找使用指徵(仍沒有明確找到,但有點曙光)。

哈哈,是不是看到這,感覺有些難?

正常,因為沒有看基礎知識,去複習下吧:

這一篇是很久前寫的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導致的毛細支氣管炎問題,可以去看看,先了解下這個病毒。👉目前孩子發熱咳嗽,70%都是這個病毒引起的(RSV2018-2019)

看完上篇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喘息,那看這一篇,裡面第一條就是喘息,先只看第一條就行啊,後面當然想看也歡迎。👉孩子每次「感冒」都喘息,是哮喘嗎?反覆喘息按照哮喘治療嗎?以後會哮喘嗎?

然後大家可能知道,在哮喘等喘息時,會使用支氣管擴張劑霧化,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萬託林(沙丁胺醇)了,可能也會認為毛細支氣管炎時,也需要霧化緩解孩子喘息,對我們上面寫的霧化的研究歷程有些不解,關於為什麼不讓用啊?

關於這點,可以從毛細支氣管的病理和藥物原理來分析,AAP 指南為什麼不讓用以及是否合理(我一直認為這個不合理),我的看法和總結,寫在下面的文章裡面了,這篇文章看完,會有個比較整體的認識:

孩子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時,到底用不用霧化?

最近,又看是否有新的證據出來,發現認識又在增加,對之前指南中提出的全都不需要使用的質疑也在增加,這個認識從原理上說了為什麼指南中一刀切的不讓用是不合理的,然後給出了哪些孩子可以用的推薦。

那今天就說說這個問題。

P.S.沒有把吸入治療全寫完,比如到底是吸入好還是霧化好,這個以後再寫啊,不要著急。

簡單粗暴版

之前指南提示,使用沙丁胺醇僅能帶來短暫的好處,但是在疾病的結局、再次就診率、住院率、住院時間(LOS)上沒有差別,還有藥物不良反應、花費高等問題,就不建議毛細支氣管炎的孩子使用沙丁胺醇霧化。

目前認為,毛細支氣管炎發病機理和炎症表型不是完全一樣的,有炎症滲出的感染類型的,也有類似哮喘的傾向的 Th2 細胞型的,後者對於支氣管擴張劑 – 沙丁胺醇有反應。

所以,對於考慮是這個哮喘傾向型的患兒,可以採用沙丁胺醇霧化治療,觀察效果後決定是否繼續使用。

這些患兒有什麼特徵?看最後一條就行了。

目 錄

  1. 不是所有的毛細支氣管炎都是一樣的病理機制

  2. 哪些孩子的毛細支氣管建議試著用沙丁胺醇霧化呢?

一不是所有的毛細支氣管炎都是一樣的病理機制

2014 年美國兒科學會的毛細支氣管炎診療指南中提到[1],不建議對孩子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是因為使用沙丁胺醇僅能帶來短暫的好處,但是在疾病的結局、再次就診率、住院率、住院時間(LOS)上沒有差別,還有藥物不良反應、花費高等問題,就不建議毛細支氣管炎的孩子使用沙丁胺醇霧化。

這裡面有個一刀切的問題,認為所有毛細支氣管的病理變化都是一樣的,認為毛細支氣管炎時,是炎症、滲液等導致毛細支氣管堵塞,出現喘息等症狀,而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主要擴張的是支氣管,緩解的是痙攣,所以效果不大。

,所以效果不大

但是,不同的病原感染,不同的年齡,孩子之前是否有其他疾病(過敏、溼疹等),甚至疾病臨床表現不同,都可能導致或者提示毛細支氣管炎的病理不一樣[2,3]也就是說,認為患有「病毒性毛細支氣管炎」的嬰兒組是同質的是不正確的。

早在半個世紀前,Reynolds 和 Cook 就指出,關於毛細支氣管炎管理的混亂是由於可能有兩組患者:

(1)完全由感染、細支氣管壁增厚和細支氣管內分泌物引起的阻塞性疾病患者,以及(2)有哮喘傾向的患者,由於炎症和支氣管痙攣而發生梗阻[4]

對於第 2 組孩子,顯然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是有效果的。但是臨床上,區分這兩組孩子比較難。

另外,研究也發現,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可以歸為 4 種,

A. 有喘息和溼疹病史,就診時的喘息,鼻病毒感染;

B. 就診時喘息,大多數沒有喘息或溼疹病史;

C. 病情最嚴重的組,住院時間較長,中度至重度三凹徵;

D. 病情最輕,包括住院時間較短的非喘息兒童。

以上值得注意的是,B 型嬰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可能性最大,A 型嬰兒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較高,複發性喘息的風險顯著增加。

這些患兒,應該有不同的發病機制,然後對支氣管擴張劑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A 類的小朋友更符合哮喘傾向的患兒,反應應該是最好的。

那為什麼呢?要看機制了,β2- 腎上腺素能受體(β2-AR)激動劑可防止支氣管氣道平滑肌(ASM)收縮,增加環 AMP 的產生,環 AMP 是 ASM 細胞鬆弛的主要介質。

A 類的這些小朋友,其炎症過程和 Th2 細胞反應相關(哮喘時也是這一通路),Th2 細胞相關因子(比如 IL-4/13)可以直接誘發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收縮,產生類似哮喘的表現,這時用支氣管擴張劑是有效的。

在人類嬰兒的研究表明,早期鼻病毒感染與 Th2/2 型氣道反應有關,並且重症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嬰兒的呼吸道分泌物中表現出 Th2 分化[3]

上面這句話,也提示了,對於鼻病毒感染導致的毛細支氣管炎,其病理更和哮喘型的相關,也就是上面的 A 類患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和感染炎性滲出等相關。

在臨床表現上,如果毛細支氣管炎發生在冬春這個高峰的季節,通常是感染炎性類型的,如果不在這些季節出現,可能和哮喘傾向型的相關,研究也發現,這些孩子出現 Th2 分化,細胞因子也是 IL-4 更高。

另外,高峰期住院的患兒,相比於非高峰期患兒,其家族中哮喘家族史少,孕期媽媽抽菸的多,母乳餵養的多,並且症狀較重(從這裡是不是能看到,媽媽孕期不抽菸、多母乳餵養對預防孩子感染有好處呢?)。

還有就是年齡也是影響因素,一項研究發現,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霧化沙丁胺醇,在霧化前後測量呼氣阻力力和胸腔氣體容積,發現 18 月齡以下的沒有出現呼氣阻力下降,而大於 20 月齡的患兒,大部分其阻力下降超過 20%。這提示,大孩子對支氣管擴張劑反應良好。

還有研究發現,溼疹孩子,對支氣管擴張劑反應良好[3]。臨床表現中,出現明顯喘息和吸氣時肋骨下凹陷的孩子,更符合哮喘傾向型的。

二哪些孩子的毛細支氣管建議試著用沙丁胺醇霧化呢?

也很簡單,就是哪些孩子是哮喘傾向性的炎症反應,那就對支氣管擴張劑反應良好。總結上面的內容總結下就是,以下孩子可能在毛細支氣管炎時,對沙丁胺醇有反應,可以試著使用:

  1. 患有鼻病毒 – 細支氣管炎的較大嬰兒(>6 個月),

  2. 病毒性細支氣管炎發生在非高峰月份或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主要月份(11 月 -2 月),

  3. 病毒性細支氣管炎主要表現為喘息/吸氣時肋骨下凹陷的,

  4. 患有病毒性細支氣管炎和溼疹或一級親屬有哮喘家族史的嬰兒。

哈哈,是不是有些難,那多看幾遍並且把文中連結文章都看完,就能看懂了。

OVER。

– 參考文獻 –

  1. AAP.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Bronchiolitis.Pediatrics.2014;134:e1474–e1502.

  2. Rodríguez-Martínez CE, Castro-Rodriguez JA, Nino G, Midulla F. The impact of viral bronchiolitis phenotyping: Is it time to consider phenotype-specific responses to individualize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Paediatr Respir Rev. 2020 Apr;34:53-58. doi: 10.1016/j.prrv.2019.04.003. Epub 2019 Apr 12. PMID: 31054799; PMCID: PMC7325448.

  3. Gustavo Nino, Carlos E. Rodríguez-Martínez, Jose A. Castro-Rodriguez.The use of β 2-adrenoreceptor agonists in viral bronchiolitis: scientific rationale beyo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ERJ Open Research Oct 2020, 6 (4) 00135-2020; DOI: 10.1183/23120541.00135-2020

  4. Reynolds EO, Cook CD.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olitis. J Pediatr 1963;63:1205–7.

相關文章

成功開啟母乳餵養,你需要知道這三件事

成功開啟母乳餵養,你需要知道這三件事

我們都知道,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分娩後,絕大多數媽媽都有哺育新生兒的能力,但還是有不少新手媽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充滿困惑,為什麼別人孩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