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成功的三大關鍵因素和追奶的三大法則!你一定要了解!

作者資訊:馬巍 IBCLC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導讀

媽媽們都想給寶寶最好的,那寶寶出生後,家長們最先考慮到的,肯定是寶寶的吃——母乳餵養。

但是這短短的四個字,對一些不能完全母乳餵養的媽媽,或者覺得自己母乳少,孩子得加奶粉的媽媽們卻重若千鈞。

其實這大可不必,養孩子不是讓自己受罪,這應該是個快樂的事情,只要愛孩子,盡力而為,孩子怎麼都能快樂成長。

但話說回來,必備的母乳餵養知識點,現在母乳餵養不好、需要追奶、怎麼追奶的知識點,咱們還得給大家講明白,也不能因為不懂這些讓媽媽和孩子都受罪不是。

今天的文章,就是馬巍老師在社群講的一場課程,談到了母乳餵養和追奶的根本、核心問題,也講了很多家長們以為正確的誤區,比如:

  • 勤吸奶就一定會讓母乳多嗎?核心是啥?

  • 寶寶是最好的吸奶器這個說法一定對嗎?

  • 什麼時候親喂反而不好呢?

  • 孩子睡的時間久,就是吃的飽嗎?

如果你現正對母乳餵養有些問題或疑惑,那就看完全文,然後實踐吧。

P.S.咱們社區已經進行了多場免費講座了,包括健康,睡眠,輔食,心理早教等等,目前大概每個月2-3場,今晚是小雞雞相關內容,如果大家需要,去文末加小助手微信參加吧

母乳講座的內容:

追奶是很多媽媽都會面臨的一個難題,這個過程不僅要接受身體的痛苦,還要面臨家人的壓力、自責的折磨。豬蹄湯、鯽魚湯、暴力通乳師……能試的辦法都試了,寶寶依然吃不飽,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我們邀請到了BCLC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CD國際認證分娩導樂馬巍老師為我們帶來講座——《解密追奶三大法則》,關於追奶的所有疑問馬老師都在本期講座和講座後的答疑中給大家做了解答。以下是本場講座的回顧和文字稿。

十個媽媽九個發愁自己奶不夠,在尋找怎麼能讓奶多起來的方法之前,需要先弄清楚為什麼寶寶不夠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奶不夠。對症施治,方法對了,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不能本末倒置。因為用錯了方法只會讓追奶的過程變得更曲折。

今天的課程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利用追奶的三大法則,讓母乳餵養變順利。我是今天的課程講師馬巍,我是金泉媽媽會所的創辦人,我已經從事母乳餵養諮詢工作11年了,作為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國際認證分娩導樂和國際認證嬰兒按摩講師,從孕期教育分娩陪伴到育兒指導,我已經陪伴數萬名新媽媽和小寶寶成長。

由我主編的邁出哺乳的第一步,是國內第一本結合眾多家庭哺育的實際案例,深入淺出的講解如何應對從孕期到離乳的各種難題的母乳餵養書籍。我主講的系列母乳餵養課程也累計播放量達到近千萬次。在今天的課程當中,我將簡單的講解解決追奶問題的三大關鍵法則。

一母乳餵養成功的三要素

母乳餵養成功的要素是什麼?有的人可能會說是三早,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但是做到了三早母乳餵養就一定會一帆風順嗎?不一定。

有很多的新媽媽在孕期學習了大量的母乳餵養知識,產後也在醫護人員和家人的幫助下實現了三早,但是卻在面對寶寶的第二晚哭鬧的時候敗下陣來。

當你面對即使抱著也整夜哭個不停的小寶寶,你很難不懷疑自己的奶不夠,是不是這樣?

有人還會說母乳餵養成功的要素應該是按需哺乳,但是大家想一想,寶寶不會說話,那麼我們怎麼去判斷”需”呢?

很多的新手媽媽都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前三個月遇到這個難題,就是寶寶含上乳房就睡,放下就哭。媽媽餵奶即使喂到了昏天黑地晝夜顛倒,也做不到讓寶寶能夠吃完自己就松嘴,呼呼大睡。

面對這樣的狀況,意志力再堅定的媽媽也會崩潰的。如果這個時候再有個家人時不時的對你關心一下,是不是沒吃飽,是不是欠一口,沒有多少媽媽能在這種壓力下還扛得住不加配方奶。

其實對於寶寶來說,吃奶並不是天生就會的能力,它是一個需要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夠熟練掌握的生存技能。

對於媽媽來說,餵奶也不是生完就能夠頓悟的本事,是需要媽媽大量的時間與寶寶磨合才能夠逐漸精通的育兒技能。所以毫不誇張的說,母乳餵養的成功需要天時地利和人和。

母乳餵養成功的三大關鍵因素,其實是媽媽、寶寶以及媽媽寶寶的配合,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涉及到三方面的因素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涉及到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方面就是媽媽的泌乳能力,還有哺乳條件,比如說媽媽乳腺發育的情況,產後泌乳相關的激素水平的變化情況,還有媽媽的乳頭條件,這些是我們最常關注到的。

第二方面我們就要去關注寶寶吃奶的技能。比如說,寶寶是不是足月兒,寶寶口腔的發育條件怎麼樣,吞嚥能力怎麼樣等等。

第三方面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媽媽和寶寶的配合,比方說媽媽的乳房和寶寶口腔發育的條件是不是匹配?媽媽和寶寶身體的協調的默契程度?

在今天課程的最後面,也就是本文的第4條,我就會去羅列對奶量影響的這些常見的因素,方便收聽課程的家長們來查看,去比對有哪些因素可能是影響到了你的奶量,導致你需要去追奶的原因。

二追奶的三個法則之一:良好體驗

良好的體驗促進親喂成功

良好的體驗促進親喂成功

在這裡我想問問正在聽課的家長們,大家覺得對於追奶這件事來說,只要不顧一切的付出努力就能成功嗎?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對於正在學習吃奶的小寶寶來說,不顧一切的努力其實可能起到的作用是恰恰相反的,因為對於小寶寶來說體驗感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寶寶在吃奶的時候,他總是感覺到我的媽媽抱的我好不舒服,我已經費了半天的勁兒,怎麼什麼都吃不到,我怎麼一吃奶就被媽媽嗆到。如果寶寶總是碰到類似這樣的失敗或者不舒服的感受,那麼他的體驗感就會變成是一種挫折,這種不適的感覺,往往就會給寶寶帶來沮喪。

如果在寶寶已經總是感覺到沮喪的情況下,他還是在不停的被強迫去接受去學習,寶寶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寶寶體格比較小,力量比較弱,我們就會發現寶寶反抗的方式是:含著乳房不吸,在乳房上裝睡。

那麼如果說是體格相對已經比較強,他會怎麼去反抗呢?他往往就會大哭,推搡著媽媽去拒絕。如果媽媽總是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和寶寶對抗上,那麼這樣不僅僅會讓親喂變得更困難,同時也會導致媽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追奶。

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呢?其實如果想要追奶成功,首先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無論媽媽的奶有多少,一定要讓寶寶先喜歡上媽媽的懷抱。

在我從事母乳餵養諮詢工作這麼多年,我經常會看到母乳餵養困難比較多追奶比較難的家庭。這些家庭很常見的情況是會僱傭非常有經驗的月嫂,雖然月嫂在照料寶寶上面非常有經驗。但是家人往往會忽視到一點,就是寶寶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媽媽以外的人去相處的。而且這些人往往比媽媽照料寶寶更熟練,跟寶寶的默契感更好,媽媽就往往會變成一個人形奶瓶。只有到點要餵奶了,媽媽才會被大家想起來,而她在這個時候才有機會去抱自己的寶寶。

這樣的媽媽往往因為自己不熟練,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反覆去做一些調整,做一些準備,才能夠真正的開始餵奶。同時在餵奶這個過程當中身體會很僵硬,那麼這些就一定會讓寶寶感覺到不舒服。

你會發現寶寶從準備開始吃奶才被別人塞到媽媽的懷裡,從開始做餵奶的準備,到整個的吃奶過程當中,寶寶往往會手舞足蹈,身體擰來擰去的。然後在這種時候媽媽就會去形容餵奶就跟打仗一樣,怎麼需要折騰這麼半天才能讓寶寶含到乳房。媽媽會覺得自己很辛苦,而且寶寶也很不爽,對吧?

如果媽媽可以很熟練的去抱寶寶,就能夠讓寶寶更穩定更放鬆,媽媽就可以更快地引導寶寶含住乳房。那麼在這個時候寶寶也會因為他很喜歡被媽媽抱在懷裡,去主動嘗試的意願就會增強。

那麼想要親喂的過程變得更熟練更順利,媽媽需要通過反覆的練習去掌握幾種不同的哺乳姿勢和正確的含乳技巧。這些方法和技巧的細節,我在相關的主題課程當中有詳細的講解,歡迎大家選擇收聽。

那麼媽媽一旦親喂的方法熟練的掌握了,即使暫時的產奶量不足,也可以使用乳旁加奶器,把這個軟管貼在乳房上,在親喂的過程當中同時完成額外的添加,或者是先充分的親喂之後,再用奶瓶給寶寶補充餵養。

親喂越熟練,就越有利於刺激乳房增加產奶,親喂的效率高一些,媽媽就可以節省下來更多的時間去用來追奶。

我建議新手媽媽們一定要多練習抱寶寶,多練習哺乳的姿勢和含乳技巧。在最開始練習的時候,因為不熟練或者是說有一些小困難的話,也可以嘗試用裹巾、背巾、哺乳枕這些工具來幫助自己。

媽媽越是能夠熟練的去抱寶寶,與寶寶的默契程度越高 ,就會發現親喂也會變得更容易,那麼追奶成功的機會就一定增多了。

三追奶的三個法則之二:乳汁移出

三追奶的三個法則之二:乳汁移出

勤吸吮對產奶是一個重要的刺激,尤其是在產後初期,即使這個時候奶量很少,只要你每天增加吸吮的次數,做到勤吸吮,每天8~12次,甚至稍微再多一些,那麼這其實都會有助於乳房泌乳。

但是隨著泌乳從初乳過渡到了成熟乳的階段,單純的這種勤吸允刺激對奶量增長的作用就變得不明顯了。

這個時候媽媽就需要通過頻繁有效的移出乳汁來增加刺激乳房,達到提升產奶量的目的。因為產奶量的增加和減少,其實和乳汁移出的情況是直接相關的,移出的越多,乳房產奶就會隨之增加。

當你移出不充分的時候,奶量不僅無法持續增加,還有可能會出現緩慢的下降。簡而言之就是一個道理,就是奶越排越多,越攢越少

在這個階段每24小時排奶的頻次和每次排奶的充分程度,就是至關重要的兩個因素了。

噴乳反射對增加乳汁排出很重要,噴乳反射也就是我們常常會聽到的奶陣,因為只有奶陣來的時候,乳汁才會快速大量的從乳房噴射出去。

當你感覺到放鬆舒適的時候,噴乳反射就會比較容易快速的出現,而且在一次的哺乳或者是吸奶的過程當中能夠多次的出現。

當你感覺到緊張、疼痛、疲憊的時候,噴乳反射往往就會被抑制。即使你持續長時間的去嘗試餵奶或者吸奶,從乳房當中能夠移出的奶量也是相當有限的。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記得,乳汁移出的三個關鍵要素,第一是全天候的頻次,第二是每一次移出的充分程度,即乳房在哺乳或吸奶前後柔軟程度的變化一定要充分,第三個最關鍵,就是在一次餵奶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充分的刺激出噴乳反射。這三點都做到了,乳汁的移出變得很充分的話,奶量的增長就一定可以實現了。

那麼幫助乳汁從乳房當中移出的方法有什麼呢?很多人都被寶寶是最好的吸奶器這個觀點給誤導了,以為勤喂就能夠追奶。

其實對於追奶的媽媽來說,如果和寶寶親喂配合的很好,感覺餵奶不疼很舒服。同時每一次哺乳,寶寶都能夠非常認真賣力的吸吮,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裡就把乳房能夠充分的吸軟。媽媽的產奶量和寶寶的需求其實相差的並不算多,那麼增加親喂的次數就一定能夠達到追奶的效果。

但是如果你發現親喂的時候,總是讓你:

  • 感覺到乳房疼痛不舒服,乳頭反覆的出現破損;

  • 發現寶寶吸吮力相對較弱,或者呼吸-吸吮-吞嚥協調不太好,比如說發現寶寶很容易嗆奶;

  • 發現寶寶在吃奶的過程當中,停下來休息的時間比吸吮吞嚥的時間多太多了;

  • 感覺乳房在餵奶前後充盈的程度變化並不大。

那麼大概率僅僅依靠親喂是沒有辦法實現追奶目標的,這個時候你就一定要去考慮控制,或者說是縮短親喂的時間來增加手擠奶或者使用吸奶器額外排奶的方式,來增加移出以達到提升產奶量的目標了。

曾經我有個朋友她是早產,在寶寶住院期間,我就指導她用吸奶器來規律的吸奶,然後她的奶量很順利就增長的很快了。

除了每天按照醫院的要求給寶寶送奶以外,還能夠有很多的存貨。在寶寶出院回家的時候,已經攢了滿滿一抽屜的凍奶了,然後讓她更驚喜的是,寶寶回家的第一天就順利的實現了母乳的親喂。

這樣子大家看起來是不是她就應該可以很順利的母乳餵養了?結果事實是恰好相反,一週之後她就著急的找我諮詢,因為她發現奶量很明顯的下降了,她已經開始在用奶瓶給寶寶補充凍奶了。

這讓她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呢,因為她明明奶量是很多的,是足夠的,而且寶寶親喂看起來很順利。

這時候我就上門去看了她和寶寶的情況,然後我就發現了寶寶在親喂的時候很容易疲憊,他在媽媽乳房上休息的時間比他吸吮吞嚥的時間長太多了。

她每一次親喂要用很長的時間,而且我發現在餵奶之後,乳房其實對比餵奶之前的變化並不明顯。而且媽媽已經停掉使用吸奶器了,每天把孩子放在乳房上掛喂,但是其實餵養的次數遠遠比之前用吸奶器的次數要少。

那麼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乳汁從乳房當中移出的頻次和充分程度都下降了,產奶量就肯定會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她一直堅持完全親喂的話,她和寶寶都很累,而且寶寶還吃不飽。關鍵的一點是早產的寶寶,會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也可以長時間睡眠,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對寶寶的追趕性發育是不好的。

我的朋友能夠及時的發現寶寶雖然睡得很多,但是寶寶並沒有吃飽,所以她果斷的給寶寶補充了凍奶,這樣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

然後我就幫助她重新去規劃每天的親喂和瓶喂補充的安排,幫助她在能夠保證睡眠的情況下,固定的開始增加吸奶器的使用,來幫助她去吸奶,確保奶量維持穩定。

那麼幾天之後新的規律就重新建立好了,通過她的努力,奶量再次出現了提升。並且寶寶能夠吃得飽,追趕性增長也達到要求了。

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增長,寶寶的吃奶的能力也在逐步的穩定提升。一個月之後她與寶寶親喂的能力足夠強了,也就不需要再固定的去使用吸奶器了。這個時候媽媽就真的順利的實現了完全母乳親喂,我也真的替她感到非常的高興。

關於親喂的時候如何幫助寶寶吃到更多奶的竅門,還有就是吸奶器選擇和使用吸奶器追奶的技巧,正確手擠奶的技巧,我在相關的主題課程當中有詳細的講解。如果大家想要學習,可以選擇收聽。

四追奶的三個法則之三:解決各種問題

想要更快的解決奶不夠的這個問題,就需要媽媽們先找到影響奶量的真正的原因,才可能針對性的去解決。所以追奶的第三大法則,就是我們需要找到關鍵因素。

大家還記得我在今天課程開始的時候談到的母乳餵養成功的三要素嗎?所以當我們要找影響奶量不足的原因的時候,也要從這三大要素的方向上去尋找關鍵性的原因。

首先我們就要看看跟媽媽有關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我們就要看看跟媽媽有關的因素有哪些

我們在前面的課程當中有講過了,如果媽媽因為有壓力焦慮過度疲勞,就可能會影響了噴乳反射,就是奶陣。

如果當媽媽和寶寶出現分離的時候,比方說住院,或者是媽媽重返工作,非常有可能會導致排奶不充分或者餵奶不充分,這樣會影響到頻次不足。

還有有一些情況,比方說媽媽出現了激素失衡,像甲狀腺激素、多囊卵巢綜合症,或者是糖尿病,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出現泌乳延遲。有些媽媽在哺乳期懷孕的話,也會出現奶量的顯著下降。

還有研究證明像媽媽如果是肥胖的話,也非常有可能會出現奶量不足。乳腺組織如果發育不足的話,對產奶量肯定是有極大的影響的,而且很難通過簡單的追奶的方法達到奶量提升,滿足寶寶需求。

如果媽媽在孕期之前做過乳房或者是乳頭的手術的話,如果說手術影響到了腺體或者是神經的話,有可能會在哺乳期造成對產奶的影響。

吸菸、喝酒,還有服用某些藥物研究證明是對泌乳產生影響的,而且有些可能還對寶寶的健康有影響,所以不建議媽媽在哺乳期吸菸、飲酒

媽媽在哺乳期,如果因為身體原因需要使用藥物的話,那要去諮詢醫生、藥劑師,專業的泌乳顧問,去選擇對媽媽來說是哺乳期安全的藥物。

雖然臨床的針對性研究比較少,但是有一些媽媽確實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比方說在40歲左右或者是40歲之後會出現奶量不足,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媽媽在高齡分娩之後,都會出現哺乳期奶量不足的問題。

哺乳期媽媽如果出現了長時間的過度脹奶,是非常有可能會導致奶量突然急劇下降的,所以媽媽們一定要儘可能的讓乳房避免出現過度漲奶這個情況。

還有在哺乳期,我們發現如果乳房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損傷(像嚴重的感染問題有可能會導致局部的腺體出現損傷),也有可能會在損傷的過程當中或者是受傷恢復了之後產奶量也會出現下降, 且不容易短期之內恢復。

我們再來看看跟寶寶有關的一些因素

我們再來看看跟寶寶有關的一些因素

比較常見的就是寶寶是早產或者是足月小樣兒,那麼在追趕性發育階段,親喂的過程當中,不太能夠幫助媽媽充分有效的讓乳汁移出,所以如果媽媽只是完全親喂的話,就很容易出現奶量不足,是需要通過吸奶器或者手擠奶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去提升奶量穩定奶量。

同樣的,如果媽媽發現寶寶吸吮力不足,或者寶寶因為呼吸道的原因、心臟的原因,寶寶出現了呼吸-吸吮-吞嚥協調性不太好的話,也會導致寶寶在親喂的過程當中不太能夠長時間的有效的幫助媽媽把乳汁從乳房當中移出來。

這會導致親喂變得很辛苦很漫長,效果也不好,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能夠幫助媽媽去提升奶量。

另外很常見的像寶寶的口腔發育的問題,像舌繫帶,脂肪墊,還有像寶寶有斜頸問題的情況下,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寶寶吃奶的綜合能力。

另外像神經系統的問題,這不太容易直觀的從表面上發現,還是通過專業人員來幫忙做評估找到這些問題。

通過專業的評估發現,寶寶的這些原因影響到了親喂,媽媽奶量出現了不足這種情況,那麼我就建議暫時的減少親喂或者是暫時的暫停親喂,媽媽以吸奶器或者是手擠奶為主,先把奶量提升上去,並且通過補充餵養的方式確保寶寶能夠獲得足量餵養,更好地滿足發育需求。

隨著寶寶的發育,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會得到提升,然後逐步的再增加親喂。隨著寶寶的能力增強,媽媽的親喂的效果提升了,媽媽再來逐步的減少使用吸奶器幫自己排奶的方式。

第三方面的因素,我們需要看到就是母嬰配合有關的因素了。

比方說太晚開始母乳餵養了,像有些媽媽在產後想等著自己能夠看到奶來了再餵奶。可能往往要過了幾天,才能夠看得到有奶。這個時候寶寶往往已經先跟奶瓶奶嘴很熟悉了,媽媽就錯過了最好的刺激泌乳的階段。

不過這個時候開始追奶也是來得及的,只是你可能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的努力才能夠實現更好的母乳餵養。

還有像每天的餵養次數太低,哺乳的姿勢不太對,含乳不好,導致在親喂的過程當中媽媽總是受傷,或者是寶寶吃奶的效率就變得很低,這些情況是非常常見的。這些情況建議媽媽們收聽我的相關的主題課程來進行學習和練習,或者是尋找你身邊比較靠譜的專業的泌乳顧問,能夠對你一對一、面對面的給你進行指導和幫助。

在寶寶和媽媽能夠更好的配合之前,過早的去添加奶瓶奶嘴,還有安撫奶嘴往往會對親喂形成一定的干擾,但是這個情況也並不是絕對的。

如果能夠正確的使用奶嘴和安撫奶嘴,對於吸吮能力不太好,或者是吸吮協調性不太好的寶寶,尤其是像早產寶寶、足月小樣兒寶寶,這其實恰好是一個幫助他們更好地過渡到親喂的一個有效手段。

所以如何正確的使用奶瓶,如何正確的進行奶瓶餵養,這個也是有很多的技巧需要家長去注意的。這些技巧,我也錄製了相關的主題課程,如果家長們有需要的話去收聽就好。

我經常發現有一種情況是最容易被家長們忽視的,但是確實對媽媽的產奶量影響很大的,就是媽媽的乳房條件和寶寶的口腔條件暫時性的不匹配

比方說有些媽媽可能覺得自己乳頭比較短或者是輕微有凹陷,但是媽媽的乳頭的延展性其實很好,而且寶寶的口腔發育的條件也非常的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很順利的去餵奶。

可是如果是媽媽的乳頭條件稍微有一點點欠缺,比方說乳頭稍微有點偏短,稍微有點偏緊緻,然後恰好趕上寶寶舌繫帶問題,寶寶的舌頭受他的舌繫帶牽制,不容易充分的伸出,舌頭的運動受限制的情況下,寶寶就有可能會總是把媽媽吃疼吃破,自己還吃不飽。

然後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媽媽只要是完全親餵奶量就不增長,甚至奶量還顯著下降,滿足不了寶寶的需求。

這個時候寶寶就可能需要專業的醫生來幫助進行舌繫帶的鬆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母乳親喂,或者媽媽需要暫時的增加吸奶器、手擠奶的方式,來幫助自己額外的刺激排奶,通過充分的移出乳汁來確保自己奶量能夠增長。

所以如果媽媽覺得已經充分正確的使用哺乳姿勢,含乳的技巧,而且和寶寶互相之間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就是配合不好或者是奶量增長不了——只要是親餵奶量就不太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就確實需要去尋找專業的泌乳顧問來幫助你了。

五總結

在今天的課程當中,我講到了母乳餵養成功的三要素,在這個部分我最希望大家能夠理解的是,如果你出現了奶量不足,一定要記得,原因不一定都在媽媽乳房上,你需要去結合追奶的第三大法則,找到影響奶量的根本原因。

而且其中一些影響因素,只是在母乳餵養的某個階段,可能會造成暫時的影響,你可以通過第一法則和第二法則的應用,完全有機會實現追奶成功。

母乳餵養並不是全或者無,在你遇到暫時性的困難,或者是面對一些客觀的條件限制的時候,選擇部分的母乳餵養並不意味著失敗。寶寶需要完全靠吃奶來獲取所需的營養和能量的時間很短,只有6個月左右。

那麼在這個期間,每天所需要的總奶量也並不是說會持續的直線增加,寶寶在出了月子到6個月之間,每日奶量的需求總量往往是保持相對穩定的,所以媽媽不要給自己去增加太大的追奶壓力,隨著發育,寶寶對奶量的需求是會自然減少的。

尤其是當輔食添加順利以後,媽媽可以保持已有的母乳餵養規律不變的情況下,選擇先去減少額外添加的配方奶。對於混合餵養的媽媽,就能夠逐步的去實現全母乳加輔食的餵養方式了,這樣的情況下也能夠讓你把母乳餵養堅持的更久。

我曾經遇到過幾位媽媽,他們的乳房看起來並不小,但是乳腺發育的條件確實沒有辦法滿足產奶的需求。他們就使用了我前面說的方法,在前6個月是混合餵養,然後儘可能的保持母乳量的穩定。

隨著輔食的添加,逐步的先減少了添加的配方奶,在寶寶10個月左右的時候實現了完全母乳餵養,其中還有雙胞胎媽媽。

這些媽媽當中有一些是在寶寶一歲半左右引導離乳的,還有幾位媽媽,母乳餵養到了寶寶三四歲,實現了自然離乳,是不是很厲害?

母乳餵養是一項需要你和你的寶寶共同學習的技能,有些媽媽和寶寶比其他人面對的困難可能稍微要多一些。這其實就像學習任何的新事物一樣,都需要時間和耐心,媽媽要鼓勵自己放鬆下來,專注於觀察和迴應寶寶,如果發現自己在嘗試母乳餵養的過程當中會感到沮喪、生氣、焦慮,那麼你就需要先停下來,過一段時間再去嘗試。

如果在練習的過程當中,發現你的寶寶很痛苦,那麼你要先停下來回到肌膚接觸和溫柔安撫,幫助寶寶平靜下來。下一次再做嘗試。有時候你就是需要後退一小步來等待更大的進步 。

溫馨提示:

這場講座回顧講完了,下一場講座我們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小兒外科的任松林醫生為大家帶來《男寶寶的私處護理》 時間是6月22日晚19點30,感興趣的小夥伴加講座小助手去聽吧

相關文章

孩子臉上一串凸起的東西,是什麼呢?

孩子臉上一串凸起的東西,是什麼呢?

作者資訊:黃珊珊(微博:三三醫生),皮膚病性病學碩士,皮膚科醫生,皮膚美容主診醫生,擅長損容性皮膚病診治、醫學美容治療,倡導循證醫美、理性護...

頻繁熬夜,女性就會跑步進入更年期?

頻繁熬夜,女性就會跑步進入更年期?

作者資訊:飛刀斷雨,婦產科醫生,科普作者。 導讀 「卵巢早衰」這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都不算陌生,畢竟某平臺推送的這條標題黨博文,我已經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