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資訊:飛刀斷雨,婦產科醫生,科普作者。
導讀
小 A 因為婦科的疾病做了一次腹腔鏡手術,哦,就是那種在肚臍和小腹上打洞做的手術。手術很成功,當時也恢復得很好,可腹部打洞的疤痕卻在手術兩年後痛了起來,似乎長了一個紫色的包塊,每次來月經的時候那包塊還會明顯變大。[1]
小 B 也有類似的煩惱,她剖宮產生完寶寶以後,每次來月經,剖宮產的疤痕都很痛,還能摸到裡面有一個很痛的小塊。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小 B 總覺得那個小包塊似乎越來越痛,也越來越大了。[2]
小 C 沒做過手術,可從 28 歲開始,她的肚臍莫名其妙地開始每個月疼痛、出血,就好像來月經的時候,有部分月經從肚臍漏出來了一樣。[3]


(右滑查看)
小 D 腰痠背痛兩個月了,以為是輸尿管結石,治療後沒見到有結石排出來,腰痛卻在來月經時更厲害了。醫生給小 D 進行了進一步檢查,發現輸尿管上有個「腫瘤」,就幫她手術切除了。術後「腫瘤」組織被送去做病理檢查,病理醫生發現腫瘤裡包裹著巧克力一樣的陳舊血液。[4]
小 E 這次月經特別痛,來月經前 8 小時腹部就已經開始陣痛了。月經開始後的第 14 個小時,她的右側胸部突然也劇烈疼痛起來,呼吸時尤其明顯,還伴隨著胸悶、氣急、頭暈、大汗淋漓等症狀,去醫院檢查發現是右肺突然出現了血氣胸,一種肺部出血、漏氣導致吸氣時肺葉無法完全張開的疾病。
醫生立刻給她進行了治療。到了月經第 56 個小時,小 E 的月經血逐漸乾淨了,肺部的出血也同時明顯減少,後來她很快就痊癒了。[5]
小 F 體檢時,醫生發現她肚子裡有個籃球大的包塊。這是個 19 歲的小姑娘,沒有性生活,首先可以排除懷孕。除了月經稍有不規律和痛經外,平時似乎也沒什麼不舒服。
那這個巨大的包塊是什麼呢?胃腸外科、泌尿外科、婦科、超聲科、影像科等多科室為這個姑娘的病情進行了討論,最終決定通過手術同時達成診斷和治療的目的。手術中,醫生戳開那個巨大的腫塊,發現裡面也是一包巧克力一樣的陳舊性血液。[6]
看完以上這些案例,您可能已經找到共同點了。手術疤痕、臍部皮膚、輸尿管、肺部、盆腔,雖然是不同的部位,但它們疼痛或出血的模式,似乎都和月經存在某種聯繫?確實,這些案例背後的元兇都有著同一個名字——子宮內膜異位症。
目 錄
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哪些症狀呢?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方法診斷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有辦法預防嗎?
一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應該長在子宮腔的內壁上,每個月長一茬,如果沒有胚胎種植上去,就在來月經的時候脫落掉,混著脫落時的出血和組織液排出體外——這就是月經了。
但有時候,子宮內膜並不待在它該待的位置,而是出現在卵巢、腹膜、子宮韌帶以及各種匪夷所思的地方,這種野蠻生長的方式,就叫做「異位」。

子宮內膜的生長和脫落受體內激素變化的控制,不管它是不是長在正常的位置,都要接受激素的統一安排。
於是,來月經的時候,正常位置的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別的地方的子宮內膜也脫落出血,但正常位置的出血可以順利排出體外,別的地方呢?
如果能排出來,就表現為與月經完全同步的異常出血,比如前面所說的肚臍流血;如果不能排出來,就會形成形態各異的病灶或者囊腫,有時候還會和周圍的組織粘連在一起。
因為日積月累的陳舊性積血看起來很像融化的巧克力,所以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囊腫也叫巧克力囊腫。
二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哪些症狀呢?
多數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都有痛經和盆腔痛的症狀。性生活困難、生育力降低、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等情況也並不少見。[7]
也有些患者症狀不明顯,在診治不孕症或其它疾病時才偶然發現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前文的小 F 就是這樣的情況。
另外,因為少數子宮內膜會異位到一些奇怪的地方,所以也會隨著病灶位置的不同而各自導致相應的症狀,比如前文的案例中提到的血氣胸、腰痠背痛等等。
泌尿系統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還可能導致尿頻、尿急、血尿等症狀,腸道子宮內膜異位症則可能出現腹瀉、腸痙攣等;胸腔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血氣胸外,還可出現咯血、肩頸部疼痛等症狀。
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方法診斷治療
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時候並不容易,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症狀和很多疾病有重合,目前臨床上也缺乏能直接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實驗室檢查項目。
手術探查或者病灶活檢是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最準確的方法,但對於大多數輕症患者而言,如果只是為了得到一個診斷,實在不值得采取這些有創傷的操作。
對於高度疑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輕症患者,醫生往往嘗試採取口服複方短效避孕藥或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治療方法。
這兩種方案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其它情況導致的疼痛會有所幫助[8,9],而即便效果不佳,治療產生的風險也很小。
口服複方短效避孕藥能降低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發生率[10],還有降低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風險的額外健康收益[9,11]。不過,對於想要備孕或者治療不孕症的人來說,控制疼痛的藥物治療還是以非甾體類抗炎藥為主,口服避孕藥畢竟是「避孕」藥,且其抑制排卵的藥理機制對於提高子宮內膜異位症女性的生育力也沒有幫助[12],就不適用了。
其它一些激素類避孕藥具(如孕激素類口服避孕藥、皮下埋植劑、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器等)有時也作為備選方案。GnRH 激動劑類似物可以產生類似絕經的效應,但因為副作用相對較大,一般作為手術後的輔助藥物治療。
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導致了明顯的不適症狀,則需要手術治療。如果囊腫有惡變或導致其它併發症(如囊腫破裂、卵巢蒂扭轉等)的可能,醫生一般也會建議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子宮內膜異位囊腫還能提高生育力低下女性的自然妊娠率[13]。如果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不能正常受孕,手術治療、促排卵治療或其它輔助生殖技術都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手段。總而言之,手術的主要目的有兩個:緩解已有症狀、預防可能風險。
如果子宮內膜異位症因為發病部位特殊而引起了相關的併發症,也要進行對應的治療。
懷孕和哺乳期間,月經暫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也會得到緩解,但懷孕並不能讓異位的子宮內膜病灶失去活性,極少數情況下,有些病灶甚至還會給孕婦帶來麻煩[14]。
四子宮內膜異位症有辦法預防嗎?
很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機制至今仍然沒有明確。
最有市場的是種植學說,即:子宮內膜順著逆流的經血種植到盆腹腔、順著血管淋巴管漂流到遠處器官、以及直接種植到手術傷口等等。
這一學說能解釋很多病例的發病原因,但不足以解釋所有情況,比如經血逆流的情況普遍存在,大多數人卻並不會因此患病。而有些患者在月經初潮前就已經發生了子宮內膜異位症[15]。
其它學說及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炎症因素等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或許能作為種植學說的補充。
既然無法確定問題的真正來源,自然也就很難在預防時做到有的放矢。有些研究表明,增加產次、延長哺乳期可以降低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風險[16,17],但我們也不得不權衡生育多胎本身的風險與得失。
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個綽號叫做「不死的癌症」,用來形容它不致命但是折磨人的特點確是恰如其分。它的疼痛是慢性的,是如同鈍刀子割肉般漫長的殘忍。
醫生能做的是幫助儘量減輕症狀、降低併發症以及多次手術的風險以及必要情況下的手術治療。而和疾病對抗的每一天,在疼痛中熬過的每一個時刻,卻是每個患者都無法假手於人的孤獨之行。
國外有一個叫「子宮內膜異位症協會(Endometriosis Association)」的非盈利性自助組織,由患者、醫生以及其它感興趣的人組成,搜尋英文名就可以看到官網提供的疾病科普以及病友之間的加油鼓勵。
祝願國內也能早日成立這樣的「病友會」,讓受到疾病困擾的人能相互鼓舞、獲得支持和陪伴的力量。
– 參考文獻 –
趙學英,冷金花,智明春,郎景和,張毅,周瑩.腹腔鏡切口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2 例報告[J].中國微創外科雜誌,2013,13(02):178-180+190.
李娟,翟洪波.剖宮產後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0):1481-1482.
Santos Filho Paulo Vicente Dos,Santos Marcelo Protásio Dos,Castro Samanta,Melo Valdinaldo Aragão DE. Primary umbilical endometriosis.[J]. Revista do Colegio Brasileiro de Cirurgioes,2018,45(3).
張葉萌,韓奕能,冒嬋娟,李偉,姚旭東,鄢陽.輸尿管子宮內膜異位症 1 例並文獻複習[J].臨床與病理雜誌,2017,37(03):641-645.
戴君文.月經性氣胸 5 例病因探討[J].實用醫學雜誌,2000(02):142-143.
曹穎,孫益林,陳繼明,秦真嶽,鮑明月,王慧慧,肖惠超,鄭亞峰,蔣雲芬.右側殘角子宮合併卵巢巨大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臨床病例討論[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20,12(09):17-21.
Sinaii N, Plumb K, Cotton L, et al.Differences in characteristics among 1,000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 based on extent of disease. Fertil Steril 2008; 89:538.
Brown J, Crawford TJ, Allen C, et al.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pain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7; 1:CD004753.
Zorbas KA, Economopoulos KP, Vlahos NF. Continuous versus cyclic oral contraceptives for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rch Gynecol Obstet 2015; 292:37.
Kavoussi SK, Odenwald KC, As-Sanie S,Lebovic DI. Incidence of ovarian endometrioma among women with peritoneal endometriosis with and without a history of hormonal contraceptive use.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7; 215:220.
Bedaiwy MA, Allaire C, Yong P,Alfaraj S. Medical Management of Endometri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Pain. Semin Reprod Med 2017; 35:38.
Hughes E,Brown J, Collins JJ, et al. Ovulation suppression for endometrios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7; :CD000155.
Hart RJ, Hickey M, Maouris P,Buckett W. Excisional surgery versus ablative surgery for ovarian endometriomat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 :CD004992.
Leone Roberti Maggiore U, Ferrero S,Mangili G,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n endometriosis during pregnancy:diagnosis, misdiagnosis,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Hum Reprod Update 2016;22:70.
Marsh E E, Laufer M R . Endometriosis in premenarcheal girls who do not have an associated obstructive anomaly[J].Fertility & Sterility, 2005, 83(3):758-760.
Parazzini F, Cipriani S, Bianchi S,et al. Risk factors for deep endometriosis: a comparison with pelvic and ovarian endometriosis. Fertil Steril 2008; 90:174.
Farland LV, Eliassen AH, Tamimi RM,et al. History of breast feeding and risk of incident endometriosis: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2017; 358:j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