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會變得自卑,寶媽們要引起注意

一個家庭中,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可謂深遠。許多人的成年行為背後都有著原生態家庭的影子。比如一個孩子如果能力很強但不夠自信,無法在人前表現出更優秀的自己,那說明他在童年時一定沒有收穫過父母對自己的認同,有種影響更多的來自母親。

筆者身邊就有自卑到骨子裡的人。通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他從未從媽媽那裡聽到過任何一句讚美和鼓勵,似乎自己的存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負累,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成為媽媽理想的樣子。

還有一個媽媽向我們吐槽,說她家庭地位不保,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生了兩個孩子,結果兩個孩子都和爸爸更親,自己成了被家庭排斥的那個人。

為了這位媽媽,我還真去她家裡近距離地接觸了幾天,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這位爸爸平時很努力工作,偶爾回一趟家對孩子全是讚美的話,對於這個會吹彩虹屁的爸爸,兩個孩子都更傾心於他,而媽媽本來就需要和孩子長期待在一起沒有個人空間,再加上對孩子各種要求,自然備受孩子們的厭惡。長期以往,這位媽媽就算付出得再多,估計最後也不會收穫孩子對自己的尊重和信賴。

總之,家長們,尤其是當媽的一定要修煉好自己的嘴,那些脫口而出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話,最好忍住了不要說。畢竟這不經意地開口,就是孩子自卑的底色,而你卻不自知呢。

除了管理好自己的嘴,別說傷害孩子的話以外,我們還要學習自我對照,下面這幾個類型一定要避免:

一、不做打壓類型的媽媽

如果你把教育孩子當成馴服,當成掌控,那你的孩子未來不會成長為一個自信的孩子。比如動不動就用比較法的媽媽,再比如完全看不到孩子有進步和努力的媽媽。這種媽媽帶給孩子的內心打擊非常大,不但會讓孩子感覺痛苦還會讓孩子從此再也不相信自己是優秀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

二、不做哭窮類型的媽媽

二、不做哭窮類型的媽媽

有的媽媽特別悲催地活著,她們的口頭語就是「我多不容易」,「咱們沒錢卻還要供你,你還不努力」。這樣的話說多了,孩子是懂事了,也聽話了,還節儉了,可同時孩子的內心也匱乏了,他們會因此而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讓媽媽不高興,這種孩子未來怎麼可能會自信得起來呢?

三、不做攀比類型的媽媽

三、不做攀比類型的媽媽

有些媽媽特別要面子,各種偽裝自己的身份,生怕被他人瞧不起,卻不知道,沒錢裝有錢能裝,有錢裝沒錢卻裝不了。所以,親愛的家長朋友們,我們要給孩子建設良好的心理能力就要從腳踏實地做自己開始,不要作秀,不要演戲,做真實的自己,就算物質不足也不丟人,就怕你的虛榮被孩子感受到了,孩子也會變成一個不能踏踏實實,不能安靜中因,只在乎結果的人。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不僅僅是自卑,還可能會讓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因為無力達到既定目標而得過且過,早早地躺平。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