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在享受孕育生命和初為人母的喜悅的同時,也要承受孕期和產後身體變化所帶來的種種不便甚至痛楚。這次,向介紹一個給廣大孕媽媽帶來困擾的難題——妊娠紋。
妊娠紋是妊娠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皮膚改變,懷孕時,肚子變大,皮膚這張「網」就被逐漸拉伸和撐開,到達一定程度後,「網」被撐破了,從而產生條紋狀的皮膚損害。
妊娠紋不僅會出現在肚子上,在胸、背、臀部、四肢近端等地方都有可能出現。早期的時候為暗紅色或紫紅色,隨著色素脫失、萎縮,最後穩定後變成白色或銀色。

有的孕媽媽就疑惑了,為什麼別人沒有妊娠紋,偏偏就我有呢?其實,妊娠紋的出現與這幾個因素有關。
1
遺傳
妊娠紋的出現有明顯的家族史,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媽媽在懷你的時候出現了妊娠紋,那麼你在懷孕時出現妊娠紋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2
體重
懷孕前體重高或者超重肥胖的女性,或者懷孕後,為了寶寶和自己的營養,孕媽媽大量進補,體重飆升,皮膚就會被迅速拉伸和撐開,妊娠紋也就出來了。因此,孕期沒有控制好體重的孕媽媽更容易出現妊娠紋。
3
運動
如果是久坐的孕媽媽,就會出現核心肌群力量不足,增大的腹部就會下墜,就是大家通常說的顯懷,對下腹部局部皮膚張力加大,臀部和大腿也會長胖,都可能會出現妊娠紋。
4
多胞胎
毫無疑問,懷有多胞胎的孕媽媽體重更重,腹部更大,妊娠紋出現的幾率也就更大。
雖說妊娠紋不是一種「病」,但皮膚上爬滿藤蔓式錯綜複雜的條紋還是給不少孕媽媽,特別是給愛美的辣媽們帶來了困擾,沙灘、比基尼什麼只能想想了,心情也變得不美麗起來。當今的女性對美的追求一以貫之,其實,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降低長妊娠紋的幾率。
1
做好體重管理
既然體重過重是導致妊娠紋的重要因素,那麼孕媽媽在孕前和孕期做好體重管理就至關重要,可什麼樣的體重才是合理體重呢?首先,來算一下自己孕前的體重指標:體重指數(BMI)=體重kg /身高㎡,如果算出來的BMI<18.5kg/㎡,屬於體重不足,孕期增重11.0~16.0kg是合理的,如果BMI介於18.5kg/㎡≤BMI<24.0kg/㎡之間,屬於正常體重,孕期可增重8.0~14.0kg,如果24.0kg/㎡≤BMI<28.0kg/㎡,屬於超重,孕期可增重7~11kg,BMI≥28.0kg/㎡則屬於肥胖,孕期只能增重<9kg。

孕期控制好體重不僅能預防妊娠紋,還能預防巨大兒和難產、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產後長期體重滯留等多個問題,助力平穩度過孕期,合理膳食、忌暴飲暴食、適度運動至關重要。
2
適度運動
適度的運動和拉伸除了可以幫助控制體重,也可以延展皮膚的張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妊娠紋的產生。瑜伽、普拉提、游泳、有氧舞蹈、孕婦體操、散步、慢跑等運動都是孕媽媽不錯的選擇,運動強度應根據個人的體能水平而定,大多數孕媽媽選擇低-中等強度即可,每次的運動時間可控制在30~45分鐘,理想的情況是在教練指導下進行運動。

3
合理使用託腹帶
託腹帶能夠幫助媽媽將腹部托住,減少腹部皮膚的拉扯,防止皮膚過度鬆弛,對核心肌群力量不足的孕媽媽們,如果出現腰骶部、恥骨聯合這些區域的疼痛(學名叫,骨盆帶疼痛)可以考慮使用。到了孕後期使用並不影響寶寶入盆。
4
皮膚護理
腹部、臀部、大腿等部位的皮膚護理也很重要,可以請準爸爸幫助塗皮膚護理產品,也是很好的胎教和夫妻交流的機會。但是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藥膏」「精油」等產品宣稱能夠淡化甚至消除妊娠紋,但尚不明確它會對母體和腹中的寶寶產生什麼影響,孕媽媽一定要慎重使用,確實想使用的話,一定要先諮詢專業醫生的建議。
有些已經長出妊娠紋的孕媽媽還可能面臨妊娠紋瘙癢的難題,別煩躁,記住這些tips,幫助你免受困擾。
1
多喝水,多吃果蔬
孕媽媽要多喝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多攝取富含蛋白質和膠原蛋白的食物,從而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幫助增加皮膚彈性。同時少吃太油、太甜和太鹹的食物,嚴格控制體重,切忌暴飲暴食,以免體重過度增長。
2
穿寬鬆的衣物
一些愛美的媽媽們看到自己產後身材變形,難免會有些自卑,就喜歡穿一些緊身的衣服來掩飾,但是緊身的衣物與妊娠紋之間的摩擦容易導致妊娠紋發癢,所以建議孕媽媽還是穿一些寬鬆點的衣服。
3
忌用過熱的水洗澡
洗澡時採用冷熱水交替的方法沖洗,以促進皮膚局部血液循環,增加皮膚彈性,緩解瘙癢症狀。切記不可用過熱的水,否則加重瘙癢。
如果妊娠紋瘙癢比較嚴重,以上方法都改善不了的話,前往醫院掛個號,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吧,市面上的外用產品同樣要謹慎使用。
妊娠紋被稱為媽媽的「功勳章」,如果不小心長了也不要憂慮,轉念一想,它是孕育生命的獨特印記。不管何時,在大家眼中,每一個媽媽都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