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喪神」太宰治,或許比我們更愛這個世界

時至今日,我去日本看富士山,搭車至御坂嶺時,依然會期盼身旁坐著一位沉靜的男子,在巴士疾駛的某刻,伸出手指對我說:

「看,月見草。那是富士山最相稱的夥伴,小小一株,與3776米的富士山對峙毫無懼色。」

photo by Yidan

photo by Yidan

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他筆下的風光:透著晶瑩的藍色,富士山湛藍欲滴,泛著青白的光,像個水精靈一般悄然佇立。但那人已不在。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和情人投河自盡,結束充滿爭議的一生。

小酒館裡的太宰治

小酒館裡的太宰治

日本自殺次數最多的作家/鬧過學生革命/與藝伎談情說愛/拉著認識兩天的姑娘殉情/被家族逐出戶籍/欠一屁股債的癮君子……人們說他頹廢、自私、濫情、軟弱,把自己活成笑話。他說:「死了最好!不過,不只是我一個人,那些拖社會進步後腿的傢伙都得死!」

這德性,真不愧是「一代喪神」。

太宰治與一雙兒女

太宰治與一雙兒女

自小熱愛文學,中學創辦雜誌;堅持寫作十幾年,留下30多部作品;入選第一屆芥川獎,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與妻子關係和睦,一起發明瞭如今也在使用的寫作技法;認為一個人「哪怕笨手笨腳,至少該努力」;評價婚姻和家庭,是「需要努力維持的」,說:「哪怕清貧,我也會用一生去珍惜。」

似乎又是個熱愛生活的傢伙。

他為什麼無比厭棄自己的貴族身份?為什麼瘋一樣追逐「芥川獎」?與情人赴死後,為什麼給妻子留下遺書說:「我最愛的是你」?

井上靖又為什麼說:若文學界辦一場奧林匹克,代表日本的只能是太宰治?

《女生徒》,《美男子與香菸》

這兩本太宰治經典短篇集:《女生徒》、《美男子與香菸》,或許能給你答案。

《女生徒》收錄太宰治12篇以女性為主體的小說;《美男子與香菸》收錄太宰治1935年~1948年(26歲~39歲)的12篇作品。

忠於良善與真實,終長成格格不入的人

太宰治祖屋斜陽館

太宰治祖屋斜陽館

· 與家族的格格不入

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1909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一位大地主家,父親是政治家。自小養尊處優的生活觸發了太宰治人生裡的第一次格格不入。

津島家族是依靠放貸給當地農民,徵取被抵押的土地賺取大量財富,而成為大地主的。

族人不認為這有什麼錯,但對信奉「生命平等」的太宰治來說卻痛苦萬分。他在《東京八景》(收錄於《美男子與香菸》)裡寫道:

「多年來,龐大的家業使我感到可恥,我從小就害怕這種不該享有的富裕生活。我自卑,我厭世,深信富家小孩命中註定遲早會下地獄。」

cos偶像的迷弟一枚

左:高中時的太宰治;右:左側少年的偶像芥川龍之介

· 與文學理想、理想愛情的格格不入

作為家中第六男,太宰無緣家業繼承,也沒得到父母太多關愛,文學成了他內心的重要支撐。自中學起便迷戀上作家芥川龍之介,還跟隨他的腳步,考入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但在太宰18歲那年,芥川龍之介自殺了。之後幾年裡,太宰治拼命想要獲得以偶像名義設立的「芥川獎」,卻始終無緣。

太宰治的「初戀」:藝伎小山初代

太宰治的「初戀」:藝伎小山初代

再加上高中時被太宰視為「柏拉圖伴侶」的藝伎背叛了他,他頓時活在巨大的痛苦裡。怎麼辦?一起去死吧!

就像《姥舍》(收錄於《女生徒》)裡寫的:「與他人有了肌膚之親的妻子,和荒廢日常生活以至於把妻子逼到做出那種行為的丈夫,似乎試圖通過死亡來鞏固彼此的感情。」

· 與虛偽人間的格格不入

· 與虛偽人間的格格不入

1938年,29歲的太宰治和教師石原美知子訂婚了,度過了人生裡最溫暖明亮的時光。

美知子是太宰治的文學知音,兩人一起創造了「獨白式」寫作。

《人間失格》被認為是一部尖銳刺穿人類共有的罪惡、醜陋、自私、偽善的作品。這種傷害自身家庭幸福的做法,美知子也在學著接受,因為她清楚太宰這次是在拼上性命進行寫作。

最終,太宰治的文字戰勝了太宰治。寫完《人間失格》,「喪失做人資格」的他終於自殺成功。

《女生徒》&《美男子與香菸》珍藏太宰治的柔情、可愛、才情

《女生徒》收錄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八年完成的作品,意象多元。

在作品裡,太宰治或是善感的中學女生,或是不願在世俗框架中失去自我的天才少女,或是痛斥丈夫失去真我的年輕妻子……

他借用筆下女性寄託自己。「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為人所知,貧窮儉樸地過日子,才是最快樂的生活。只想抱著遠大的自尊,低調地活著。」——《蟋蟀》(出自《女生徒》)

「我想愛一切,我想美麗地活著。這念頭甚至令我流淚。」——《女生徒》

別出心裁地分為「獨語」、「殘缺」、「嚮往」三輯,幫助理解。

《美男子與香菸》

《美男子與香菸》

收錄太宰治於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八年(26歲~39歲)的12篇作品,包括《富嶽百景》、《美男子與香菸》、未完成的遺作《Goodbye》等。

在書裡,太宰以細膩的文字自剖生命中最晦澀的心事、回憶和情感,本書譯者吳季倫說:「想了解太宰治,這就是必讀的聖經。」

長女受眼疾之苦時,身為父親的太宰治寫下:「萬一這孩子從此終生失明,我甘願把自己的文學和聲譽統統放棄,寸步不離地陪在她的身旁。」與妻子初相見時:「我端詳片刻,慢慢轉回正面,就在這時,瞥了小姐一眼。我決定了。無論要面對多少困難,我都要和她結婚。」

吐槽沒有自我意識的生活時也很搞笑:「像金魚的大便一樣,金魚一遊動,就跟在後面飄來晃去。」

你還能看到太宰治寬廣的知識面,日本作家、日本傳統節日、甚至中國小眾唐詩,都信手拈來。讀完你也許會發現,其實他和我們一樣,都處在人生的各種矛盾與糾結中。

只不過他比我們有勇氣,堅持用文字真實地剖白自己,永不加掩飾,好與壞都那麼赤裸裸。

就像太宰所說:「人這一生,原本就應該在愛恨中苦苦掙扎,不能逃避……請您更認真地愛這個俗世,認真地恨這個俗世,一生都沉浸其中吧!」

相關文章

​太宰治眼中的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太宰治眼中的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政府雖然對文學創作審查嚴苛,卻依然出版了3部魯迅傳記,分別是小田嶽夫的《魯迅傳》,竹內好的《魯迅》和太宰治的《惜別...

太宰治寫給中國讀者的小說,你讀過嗎?

太宰治寫給中國讀者的小說,你讀過嗎?

太宰治的作品《竹青》改編自清代作家蒲松齡的鉅著《聊齋志異》中的「竹青」篇。 這部作品講述了自幼父母雙亡的魚容被親戚領養,在養父的意願下娶了一...

週六薦書|《巖波日本史:帝國時期》

週六薦書|《巖波日本史:帝國時期》

作者:(日) 由井正臣 譯者:初曉波 《巖波日本史:帝國時期》是日本歷史學家由井正臣的代表作。作為巖波日本史系列的第八卷,《帝國時期》介紹了...

晉江不讓「自殺」,這是要了文學的命

晉江不讓「自殺」,這是要了文學的命

降低自殺率,從不許寫自殺開始?/《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MV 剝奪虛構人物絕望的權利,晉江大可不必。讀者們或許更想看到,那些人物擁有在絕望中...

那個蛙聲片片的年代

那個蛙聲片片的年代

時至今日,才第一次讀了莫言的作品,《蛙》。 講述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當年在高密東北鄉的艱難推行過程。 對於出生在計劃生育時期的我們這一代80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