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三公九卿」制?

今天偶然看到錢穆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終於把高中歷史書上那些官僚體制搞明白了。

漢承秦制,今天來看看「三公九卿」制度。所謂的「三公」也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這三者是政府裡最高的官職。

丞相主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主管軍事,是武官首長。而御史大夫呢,主管監察,相當於副丞相。也正因為此,御史大夫也被稱為丞相的後備軍。加上太尉不能插手行政,只能管理軍事,因此丞相是當時最高的行政長官。

在秦漢之前,以家為國,天子是一家,齊國是一家,魯國是一家,這樣的家庭很多,因此天下也就由家庭組成。大體上來講,政治上只有家務,沒有政務。宰相是貴族天子諸侯的管家。

秦漢以來,天下僅有皇帝一家,但政治制度仍沿襲之前的貴族私官制度。丞相不僅要管國家大事,還要管理皇帝的家務事。由於精力不夠,御史大夫下設了御史中丞專門管理皇室的一切事務。

漢代的九卿也即: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這些官位都是二千石,故成為「中二千石」。以區分地方的郡太守「二千石」。

太常也即主管祭祀,兼管教育,屬於皇家,因此不太好算作是朝廷公職。光祿勳是皇家的門房,主要是通傳訊息以及管理宮內的侍衛。衛尉是皇宮的衛兵司令。太僕是皇帝的車伕。廷尉掌管司法,大鴻臚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宗正管理皇帝的家族。

以上7卿管理的是皇帝的家務事,而非國家大事。大司農管理政府經濟,全國的田賦收入是大頭,均歸大司農管理。少府掌管皇家經費,一般的稅收來源是工商業,也即鹽鐵業。當然,凡事也有例外,一開始田賦收入遠高於工商業收入,但到後來工商業的稅收收入超過了田賦收入。

原本山林礦產等耕地之外的地產均歸皇家所有,但由於盜匪不絕,政府索性放開限制,只要求徵收稅收就好,鹽鐵等工商業逐漸變為私人所有。

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漢武帝窮兵黷武,很快花光了大司農的國庫,連他祖父、父親積累了好幾年的財富全花完了。漢武帝便把少府也即皇傢俬有的稅收捐獻給政府,並鼓勵民間鹽鐵商人捐獻錢款給政府,但大家都不太樂意。於是,漢武帝索性將耕地以外的山海池澤收歸國有,鹽鐵生意只能政府官吏經營。

最後,再多說一句,漢朝實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買賣,最後出現了兼併,也即經濟學上所說的壟斷,史書上對此有云:「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