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即光源氏一生之物語。主人公光源氏畢生流連於各色女子之間,由此而生的無數愛慾嗔痴,一世歡戚,開卷歷歷,皆在其中。
01 情不知何起
《源氏物語》開篇,便是「長恨歌」式的一詠三嘆,哀婉斷腸。
桐壺帝寵愛出身較卑微的桐壺更衣,使她遭受後宮的妒忌和天下人的非議。更衣鬱鬱而終,留下了年方3歲的小皇子。桐壺帝懷念更衣,無時或忘。直到與桐壺更衣肖似的前代公主入宮,這悲傷才終得紓解。因著早逝的心愛更衣,也因著小皇子的聰慧美貌,桐壺帝格外疼惜這失去了後援的幼子,以至於任他出入宮闈,並不曾料到,這是一段交織了絕望與罪惡的愛情的開端。

▲ 《源氏香之圖 桐壺》
初見藤壺妃子之時,光源氏尚是11歲的幼童,面對肖似亡母的藤壺,自然而然便生出孺慕之情來。是以隨著年事漸長,光源氏已不復是單純的孩童,對藤壺的感情漸漸雜糅了欲的色彩。然而12歲時,光源氏元服之後,在桐壺帝的安排下與葵上結婚,按例出宮別住,再不能如幼時一般隨意出入宮闈。曾經近在咫尺的藤壺妃子,從此隱身於重重簾幕之後,再不得一睹容顏。
一簾之隔,卻是光源氏終生難以逾越的距離,也使得他壓抑的戀慕與渴望如燎原烈火,無法止息。終於有一天,光源氏在藤壺身側女官王命婦的周旋之下,潛入了妃子內室,以強力達成所願。他逾越了倫常,背棄了道德,縱使身死魂滅,也要奮不顧身投入這焚身之焰。

▲ 《千年之戀之源氏物語》(2001),天海祐希飾演光源氏
藤壺容顏之美,正如朝華初露,可與光源氏比肩,世人皆稱之為「昭陽妃子」。她是光源氏情愛的啟蒙,也是光源氏名義上的母親,這段感情註定是一場悲劇。但她偏偏又是光源氏愛上的第一個女人,於是這個看似光鮮榮華、才貌雙全的光華公子,也不過是個求而不得卻又舍不下的可憐人。
在那個受漢唐風韻薰染的年代,詩賦風雅和對美的審評光源氏自兒時就受其薰陶,什麼越是得不到,就越趨近於完美,藤壺對於光源氏便是如此。
02 逐愛的昇華
光源氏一邊品嚐、壓抑著不得所願的痛苦思念,一邊在愛慾煉場中流連,他從不滿足。說他朝三暮四無可厚非,但實際上,每次不管得到了什麼女人,光源氏都會對其品貌才情做一方自我論調,這樣的他又何嘗不是在拿她們和藤壺做著對比?
尤其是藤壺還是當世被讚譽為舉世無雙的「昭陽妃子」,在無數思之如狂卻無法擁之入懷的夜裡,她在光源氏的心中早已是一個完美無瑕、如神祇一般的存在。

▲ 《千年之戀之源氏物語》(2001)
後來藤壺去世,也被稱為如佛燈寂滅,這恰恰也襯出了光源氏心中對藤壺抱有的情感。藤壺讓他知情愛之苦,而他對藤壺的愛,也在歲月的消逝間得到了另一種昇華。
與其說光源氏在紅塵中欲罷不能,不如說他一直在探尋,他用藤壺作典範,追求著足以與之比肩的女性。在元服完成的五年之後,與頭中將幾人的雨夜品定,也讓光源氏對世間女人有了一探究竟的認識,從看重大家閨秀到認識小家碧玉,最典型的轉變便是他對夕顏無盡迷戀,而對御息所愛弛。

▲ 《源氏香之圖 夕顏》
彼時的光源氏,身份尊貴,而夕顏則避居於陋巷的破舊板房之中,居所周遭皆是下層貧民,十分嘈雜混亂,毫無清雅之趣可言。但夕顏身上卻有一種奇異的魅力,令光源氏如同著魔般陷入迷戀:「早晨分手不久,便已想念不置;晚間會面之前,早就焦灼盼待。一面又強自鎮定,認為此乃一時著魔,並非真心熱愛。」「有時顧慮人目,不便前去幽會,孤衾獨寢之夜,他總是提心吊膽,憂慮萬狀,痛苦不堪,生怕這女子在這夜間逃走了。」
與光源氏結緣之女子,環肥燕瘦,品性萬千,從遇光源氏開始,她們因愛加冕,也將自己的人生釘在了十字架上。光源氏花心固然遭後世詬病,但他也有一點好,就是他珍惜每一次的相逢,也能真心看出每一個女子的可人之處。

▲ 《千年之戀之源氏物語》(2001)
豔壓群芳的六條御息所、嬌俏可人的朧月夜、賢惠明禮的明石之君……即便是出身世家卻相貌欠佳的末摘花,被人諷刺姿色不雅,光源氏縱感嘆她顏色不佳,卻絲毫沒有譏諷,一直真心相待。對於不願委身於他的女子,光源氏也是報以欽慕。
劉曦華、楊梅 / 文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節選自《知日·源氏物語,一本滿足!》特集

來源公眾號: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