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3 年 3 月 15 日,在 2016 年的今天,Google宣佈關閉 Picasa。Picasa 原為一款獨立收費的圖像管理、處理軟體,其界面美觀華麗, 功能實用豐富;後來被 Google 收購併改為免費軟體,成為了 Google 的一部分。在 2016 年停止服務後,Picasa 的內容被遷移到了對應賬戶的Google照片(Google Photos),以統一Google旗下的產品命名。回顧計算機歷史上的 3 月 15 日,這一天都發生過哪些關鍵事件呢?
1940 年 3 月 15 日:格狀編碼調製的發明者 Gottfried Ungerboeck 出生

圖源:維基百科
右為安格博克
戈特弗裡德·安格博克(Gottfried Ungerboeck)出生於 1940 年 3 月 15 日,他是一名奧地利通訊工程師。安格博克於 1964 年在維也納科技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學位,並獲得博士學位。他於 1965 年加入 IBM 奧地利,擔任系統工程師,並於 1967 年加入 IBM 蘇黎世研究實驗室。1970 年,安格博克畢業於蘇黎世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在蘇黎世,安格博克從事數字信號處理和交換系統、通訊和資訊理論方面的工作。在對資料傳輸理論的眾多貢獻中,他發明了格狀編碼調製。安格博克於 1998 年加入 Broadcom,擔任其通訊業務線的技術總監。安格博克曾獲得 IEEE 資訊理論學會 2018 年度夏農獎,以表彰他對資料傳輸理論的卓越貢獻。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85 年 3 月 15 日:第一個網際網路註冊域名誕生
在計算機網路上,使用 IP 數字地址的簡單做法,可以追溯到阿帕網(ARPANET)時代。當時,網路上的每臺計算機都採用主機檔案(即我們俗稱的 Hosts)進行解析。Hosts 檔案內包含對應計算機的 IP 地址,每個需要解析的主機都擁有主機檔案。主機數量的快速增長使得主機檔案需頻繁更新。
於是,1983 年,保羅·莫卡派喬斯發明了域名解析服務和域名系統,這些系統隨後引入了阿帕網;原始的技術規範也在 882 號和 883 號因特網標準草案中得以發佈。1987 年發佈的第 1034 和 1035 號草案修正了一些技術規範,並廢除了之前的第 882 和 883 號草案。在此之後,對因特網標準草案的修改基本上沒有涉及域名系統技術規範部分的改動。
1985 年 1 月 1 日,世界上第一個域名 nordu.net 得以註冊。1985 年的今天,3 月 15 日,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計算機系統公司註冊了第一個.com 域名 symbolics.com。註冊者是一家名為 Symbolics 的計算機公司。這家公司由 MIT 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前成員創立,生產的 3600 系列計算機在當時的 AI 領域應用非常廣泛。

圖源:維基百科
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域名這一概念變得家喻戶曉,也有很多人開始註冊一個甚至多個域名。到 1992 年,登記的 com 域名不到 15000 個。截止到 2015 年第一季度,已有 2.94 億個域名登記註冊,其中很大一部分屬於 .com 域名;在 2012 年 7 月,.com 的註冊數量超過了所有 ccTLD 的總和。
今天,辦事處位於美國的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負責網際網路域名空間的開發和架構。只有經過它授權的域名註冊管理機構和域名註冊商,才能對外界提供頂級域名管理和註冊服務。另外,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IANA)負責運營域名系統根區域、委派頂級域名的管理,並負責 .int 和 .arpa 兩個域名的管理。域名是個人計算機時代的流量入口,高質量的域名具有極高的價值,因此當時出現了買賣域名、搶注域名等各種相關的商業行為。後來,國內的「」蔡文勝、周鴻禕等都靠買賣域名挖到了第一桶金。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域名的重要性逐漸下降。截至 2022 年,已有超過 5.69 億個域名已經登記註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94 年 3 月 15 日:Adobe 併購 Aldus
Adobe 公司是美國一家跨國電腦軟體公司,主要從事多媒體制作類軟體的開發,近年亦開始涉足豐富網際網路應用程序、市場營銷應用程序、金融分析應用程序等軟體開發。Adobe 由約翰·沃諾克和查爾斯·格施克於 1982 年 12 月創辦,兩人先前都曾任職於施樂公司的帕洛阿託研究中心(Xerox Parc),由於施樂公司不允許員工將技術商業化,只想讓技術被公司用於科研;所以兩人在離開施樂後組建了 Adobe 公司,使 PostScript 頁面描述語言得到商業化應用。公司名稱「Adobe」來自加州洛思阿圖斯的奧多比溪,這條河在公司原先的加州總部辦公室不遠處。

圖源:維基百科
在 Adobe 的最初幾年,他們徹底改變了桌面出版系統,從而能夠讓企業以更廉價、更簡單地方式把東西從自己的電腦上列印出來。但隨著 Adobe 的發展,他們需要應對更多的挑戰,其中最嚴峻的挑戰便是來自同行的競爭——Aldus 公司。Aldus 公司的創始人 Paul Brainerd 於 1985 年發佈了 PageMaker 程序,從此徹底改變了桌面出版市場。儘管在早期的時候 Adobe 和 Aldus 曾幫助彼此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隨後的發展過程中,他們之間的競爭關係也開始越來越明顯;在收購之前的幾年裡,Aldus 一直在開發與 Adobe 直接競爭的工具——他們發佈了一個名為 FreeHand 的繪圖軟體和一款名為 PhotoStyler 的圖片編輯軟體。
1994 年 3 月 15 日,Adobe 收購了 Aldus Corporation,並將 PageMaker 和 After Effects 添加到其產品線中;與此同時,網際網路開始迅速發展,人們創造和分享的圖片越來越多。Adobe 保持著持續地收購節奏,通過不斷的併購增加了更多可以向使用者提供的產品,來幫助他們創建用於數字出版的產品。在消除競爭對手的同時,Adobe 完成了從紙質分發時代到數字分發時代的轉變,也使得他們的市場慢慢開始擴大,成就了今天的地位。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13 年 3 月 15 日:微軟停止使用 Messenger,轉而使用 Skype

圖源:維基百科
Skype 是一款於 2003 年 8 月問世的通訊應用軟體。該軟體由瑞典人 Niklas Zennström,丹麥人 Janus Friis 以及開發 Skype Server 軟體的 Ahti Heinla 和 Priit Kasesalu 等 4 個愛沙尼亞人合作開發。2005 年 9 月,eBay 以 26 億美元的價格購得 Skype。2011 年 5 月,微軟又以 85 億美元的價格購入 Skype。微軟 Skype 部門總部位於盧森堡,不過部門中大部分開發團隊和部門內的 44%僱員仍然在愛沙尼亞的塔林和塔爾圖工作。
2013 年 3 月 15 日,微軟宣佈將停止使用 Messenger,轉而使用 Skype。在 2013 年 4 月 8 日至 4 月 30 日長達一個月的過渡期中,微軟逐漸停止了自己的 MSN 產品服務,轉而支持 Skype,儘管 Messenger 在中國繼續可用。中國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 服務則直到 2014 年 10 月 31 日才得以停止。2014 年 11 月 11 日,微軟宣佈在 2015 年,其 Lync 產品將被 Skype for Business 取代。
2020 年的 Skype 再次失去了因全球疫情產生的機會,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給 Zoom。除了耳熟能詳的 QQ 和微信,你還曾經用過哪些通訊工具?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真知灼見。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腦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