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遊戲之父卡馬克再創業:「我自己出得起 2000 萬美元,但花投資人的錢會更有責任心」

整理 | 蘇宓

John Carmack,一代傳奇遊戲程式設計師,被譽為 3D 遊戲之父。

近日,他在 Twitter 上透露,將再次進行創業,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這家名為 Keen Technologies 的創業公司現如今已經獲得了一些大牌公司及投資人共計 2000 萬美元的資金,領投方包括了 GitHub 前 CEO Nat Friedman、Cue 創始人 Daniel Gross,另外 Stripe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Patrick Collison、Shopify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Tobi Lütke、傳奇風險投資基金 Sequoia、風險投資公司 Capital Factory、 Jim Keller 也參與其中。

此創業公司的主攻方向是 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慧)。

3D 遊戲之父——John Carmack

其實卡馬克之所以會將 AGI 技術作為自己的創業方向,早在三年前,便有跡可循。只不過,在短時間內,其成立的新公司迅速融資到 2000 萬美元的資金,並非一筆小數目。這也與卡馬克自身的能力有著極大的關係。

也許相比當下,卡馬克在幾年前移動開發、VR/AR 發展鼎盛時期的名氣要更大一些。

年輕時期的約翰·卡馬克(John Carmack)

曾經在學生時期對著電腦有著濃厚興趣的卡馬克,大學考入了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不過,彼時正值美國計算機行業高速發展的黃金階段,卡馬克靠著自學程式設計,開發了多款有趣的遊戲,也由此成為了一名程式設計師。

隨後,他開發的多款遊戲中也有不少被軟體公司看中併購買,其本人也被軟體公司 Softdisk 挖掘到,對方邀請卡馬克加入他們公司。遵循自己的愛好與興趣,卡馬克在大二時選擇輟學,並加入了 Softdisk 開發遊戲軟體。在這段期間,他結識到了 John Romero(電子遊戲領域著名製作人)、Tom Hall 等人。

1991 年,他們一同返回德克薩斯建立遊戲公司——id Software。

成立 id Software 並獲得一系列成功之後,Carmack 將目標鎖定在 3D 遊戲的研發上。他和 John Romero 共同開發出了全球首款 3D 射擊遊戲《德軍總部3D》,這款 3D 遊戲採用了他獨創的 3D 遊戲引擎。

緊接著,他又開發出了《Doom(毀滅戰士)》和《Quake(雷神之錘)》兩款 3D 遊戲。其中,《毀滅戰士》的成功讓 id Software 公司真正踏上了業界之巔,它帶來了上億美元的商業利潤,徹底改變了電腦遊戲產業。

正是憑藉個人在 3D 遊戲、引擎、圖形等維度帶來的影響與開創性發明,卡馬克也被譽為 3D 遊戲之父。

2013 年,卡馬克從 id Software 辭職,並以 CTO 身份加入 Oculus 公司。

2014 年,Facebook(現更名為 Meta)宣佈以 20 億美元收購 Oculus VR 公司,卡馬克也由此隨著 Oculus VR 併入 Facebook 旗下。

2019 年,卡馬克在 Facebook 發文,向眾人宣告,將辭去 Oculus CTO 職位,僅擔任諮詢 CTO 一職。至於未來,他表示:

至於剩下的時間我將要做什麼:當我回顧我在遊戲、航空航天和虛擬現實(VR)領域所做的一切時,我總覺得我對解決方案至少有一個模糊的「視線」,即使它們是非常規或未經驗證的。我有時想知道,如果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完全沒有頭緒,我該如何應對。因此,我決定在老去之前試一試。

我接下來將要研究通用人工智慧(AGI)。

我認為這是有可能實現的,而且也非常有價值。我有機會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所以根據 Pascal 的某種邏輯,我應該去努力做這件事。

至少在目前,我要用「Victorian紳士科學家」的風格,在家裡繼續我的研究,並讓我的兒子也參與這項工作。

接下來的項目就像是具有成本效益的核裂變反應堆,目前的這種工作方式是不適合的。

」花投資人的錢,會更有紀律感和決心「

在三年之後,他於當下開啟了 AGI 創業之路。之所以將新公司取名為 Keen Technologies,也有不少網友猜測,其中的靈感是來源於 id Software 開發者的橫向卷軸視訊遊戲——Commander Keen。

對於此次融資,卡馬克在 Twitter 上表示,「這對我來說顯然是一項重點工作。我可以自己開一張 2000 萬美元的支票,但深刻明白在使用投資人的錢時,就會產生更大的紀律感和決心。我已經談論這個可能性有一段時間了,我很高興 Nat 推動我這麼做。」

在開啟自己的創業之後,卡馬克表示將繼續就 VR 問題會與 Meta 公司進行討論,不過這部分的工作只會佔到其 20% 的時間。他會將重心全部花在 AGI 的研究上。

AGI 是炒作還是下一風口?

雖然話說如此,不過,對於卡馬克的新創業方向,不少人還是發出質疑,甚至表示,「AI 都還沒搞明白,又掀起了一股 AGI 風,明擺著又要將一種新的概念給炒起來」。

所謂 AGI,英文全稱為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中文被稱之為通用人工智慧或強人工智慧。理論上而言,它可以執行人類可以執行的任何任務。這與今天的人工智慧系統相反,人工智慧系統是為狹窄的特定應用而設計的,比如生成藝術、自動駕駛和玩視訊遊戲。

樂觀主義者:AGI 將會徹底改變人類

一些樂觀主義者認為,由於新興的演算法技術和日益強大的計算機硬體,AGI 可以把人工智慧和意識、感性、知識和自覺等人類的特徵互相連接,它也在下個世紀內實現,卡馬克便是樂觀主義者之一。

他在近日接受一檔播客欄目對話時,分享道,人工智慧總有一天會達到類似於人類或生物的行為程度,能夠成為「通用遠端工作者」。

“我不相信(AGI)會快速起飛……[但]我認為,我們將從一個點開始看到[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東西,這些事物看起來確實會像動物,”卡馬克表示,”我認為動物的智力比很多人想的更接近人類的智力,而且……大腦和皮層是如何發育的,在那裡都會有不同事物的縮放。”

緊接著,卡馬克也指出,他對 AGI 的興趣部分是由 Sam Altman 激發的,他還透露道,Sam Altman 曾試圖招募他加入 OpenAI(Altman 是 OpenAI 的原始聯合創始人之一)。Sam Altman 也曾表示,他希望希望人工智慧有朝一日會超越人類智慧,他一直在直言不諱地表達了他對 AGI 的擔憂,然而他也擔心如果構建 AGI 或使用不當,它可能會損害社會。

反對聲:AGI 沒有意義

對於 AGI 發展, 雖然有不少樂觀主義者,但也不乏有不少不看好的 AI 技術專家們。其中,2018 年圖靈獎得主、電腦科學家 Yann LeCun 曾對 AGI 的發展提出質疑,在今年 6 月,他也對紐約大學教授 Julian Togelius 發佈的一則「我不認為通用人工智慧有任何意義」看法表示贊同。

為了解釋自己的觀點,Julian Togelius 還特別分享看一篇博文(http://togelius.blogspot.com/2020/10/how-many-agis-can-dance-on-head-of-pin.html)加以解釋。在他看來,「沒有人工智慧系統能夠從頭開始設計自己,儘管有些系統可以最佳化自己的一些參數。但是認為這些系統會醒來並接管世界的想法是荒謬的。超級智慧的爭論並不是關於任何實際存在的」人工智慧「。它是關於抽象概念的,其中許多定義不明確……基本上,我認為」通用人工智慧「這個說法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討論它何時到來或它可能有什麼風險或好處的討論也是沒有意義。」

加入 AI 創業浪潮中技術大牛們

目前關於 AI 相關的討論並沒有統一的定論,而卡馬克也並不是近期唯一一位投身於 AI 創業浪潮中的大牛。

近一年以來,圍觀國外,LinkedIn 聯合創始人 Reid Hoffman 和 DeepMind 創始成員 Mustafa Suleyman 成立了機器學習初創公司 Inflection AI;OpenAI 前研究副總裁 Dario Amodei 是 Anthropic 的聯合創始人之一,Anthropic 在 2021 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以及今年一直在研究 OpenAI 的 GPT-3 等 AI 文字生成系統的行為。

放眼國內, IEEE Fellow、原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周伯文在離職後在北京創立了銜遠科技;原螞蟻副總裁、AI 首席科學家漆遠,投身 AI 製藥,創辦公司「無限光年」。

根據 Garter 最新發布的《2022 年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顯示,其正在往不斷發展/擴展沉浸式體驗、加速人工智慧自動化和最佳化技術專家交付三個方向迭代。

其中,該報告指出,擴大人工智慧的採用是發展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關鍵方式之一。這意味著加速創建專項人工智慧模型,將人工智慧應用於模型的開發和訓練,並將其部署到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交付中。

如今隨著不少科學家、一線技術專家開啟 AI 創業,更深度的 AI 發展浪潮也即將拉開帷幕。

參考連結:

https://techcrunch.com/2022/08/19/john-carmack-agi-keen-raises-20-million-from-sequoia-nat-friedman-and-other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