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3 年 3 月 3 日,在 176 年前的今天,1847 年 3 月 3 日,電話的發明人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出生。貝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可用的電話機,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被世界譽為「電話之父」。為了紀念貝爾的功績,後世將電學和聲學中計量功率或功率密度比值的一種單位命名為「貝爾」。回顧計算機歷史的 3 月 3 日,這一天還發生過哪些關鍵事件呢?
1885 年 3 月 3 日: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成立
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是美國的一間跨國集團控股公司,是全美最大的固網電話及行動電話電信服務供應商,此外還提供寬頻及收費電視服務,合共 1.5 億戶提供服務,當中 8510 萬戶為無線使用者。前文提到,今天是「電話之父」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的生日,而 AT&T 的前身,其實便是貝爾電話公司。
時間回到 1875 年,貝爾在獲得了電話的專利之後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到 1881 年,貝爾電話公司已經成為美國貝爾電話公司,旗下有著許多子公司,業務分佈十分廣泛;其子公司之一便是成立於 1885 年 3 月 3 日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1899 年 12 月 30 日,AT&T 收購了其母公司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的資產,成為新的母公司。AT&T 在美國建立了一個由當地電話子公司組成的網路;1913 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及其子公司通過法庭和解,在 20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由政府當局授權壟斷電話服務,而這種長達數十年的壟斷,被稱為貝爾系統。

圖源:維基百科
壟斷之路只會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艱難,1984 年,美國司法部依據《反托拉斯法》拆分了 AT&T,分拆出一個繼承了母公司名稱的新 AT&T 公司(專營長途電話業務)和七個本地電話公司(即「貝爾七兄弟」),美國電信業從此進入了競爭時代。 1995 年,又從公司中分離出了從事設備開發製造的朗訊科技和 NCR 公司,只保留了通訊服務。
在 AT&T 拆分出來的眾多子公司裡,當屬西南貝爾公司野心最大,氣勢最凶;西南貝爾公司創辦於 1983 年,是根據美國政府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反壟斷訴訟的判決,而成立的其中一間獨立公司。1995 年西南貝爾公司易名為 SBC 通訊公司,從此開始了一系列收購和擴張,包括 1987 年收購 Metromedia 移動業務和 1990 年代初收購幾家有線電視公司;最終在 2005 年,SBC 收購了自己的「母親」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並再度易名為 AT&T 公司。此外,這個全新的 AT&T 還繼承了原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所持有的商標,以及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編碼:T(Telephone,電話)。
2007 年開始,AT&T 再次經歷了一系列重組和併購。2007 年 6 月,蘭德爾·斯蒂芬森在成為新任的 AT&T 公司總裁之後意圖打造一個以無線服務為核心的全新 AT&T。當傳統的固網業務不斷萎縮, AT&T 公司計劃跟進時代,開發新媒體,研究如視訊共享和 U-Verse 這樣的 IPTV 服務,並擴展全美鄉郊地區的高速網際網路業務。
公司轉型並不是往往都能那麼如意,2008 年 12 月 4 日,AT&T 公司公佈因經濟壓力及應付不斷變化的業務組合和更精簡架構,將裁減 12000 人。在此之後,AT&T 穩紮穩打,保持著緩慢的收購節奏,預防再回到之前因壟斷而解體的情況。2016 年,AT&T 宣佈以 1087 億美元收購知名的時代華納公司,以增加其媒體資產。這一次,AT&T 成功躲過了被制裁的命運,兩天後合併完成,第二天宣佈時代華納成為 AT&T 的全資子公司,更名為華納傳媒,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熟悉的樣子。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75 年 3 月 3 日:家釀電腦俱樂部召開第一次會議
你是否覺得「家釀電腦俱樂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這個名字很奇怪?事實上,這個俱樂部裡誕生了許多改變了計算機未來進程的天才程式設計師,賈伯斯和他的摯友,也就是發明了蘋果一號(Apple I)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便是這個俱樂部的一員。
家釀計算機俱樂部是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的一個早期計算機愛好者組織,成立於 1975 年 3 月至 1986 年 12 月,今天介紹的便是俱樂部成員在 1975 年 3 月 3 日的第一次碰面。該俱樂部在微型計算機革命的發展和矽谷資訊技術產業綜合體的崛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知名的駭客和計算機企業家也從這個俱樂部中脫穎而出。俱樂部通過通訊和每月的會議來促進思想的開放交流,因為它屬於個人電腦行業,所以被描述為「整個行業的熔爐」。

圖源:維基百科
家釀計算機俱樂部裡都是一群非正式的電子愛好者和技術愛好者,他們聚集在一起交換零件、電路和有關個人計算機設備 DIY 構造的資訊。俱樂部的雛形是電腦科學家戈登·弗蘭奇和弗雷德·摩爾在門洛帕克的社區計算機中心認識時誕生的一個想法;這些天才程式設計師們都有興趣維持一個定期的、開放的論壇,讓人們聚在一起,致力於讓計算機更容易被每個人使用。
俱樂部的第一次會議是在 1975 年 3 月 3 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聖馬特奧縣門洛帕克法倫奇的車庫裡舉行的;同一時期,MITS 公司將第一臺牽牛星 8800 微型計算機送往這個地區審查。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在後來回憶時,將自己設計蘋果一號的靈感歸功於第一次會議。家釀俱樂部接下來的幾次會議是在加州阿瑟頓的一所大房子裡舉行的,這裡曾是一所幼稚園;隨後的會議則在史丹佛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禮堂舉行,直到 1978 年轉移到史丹佛醫學院。
這個俱樂部是矽谷文化形成過程中最有影響力的力量之一,在 2 月 3 日的專欄裡,比爾·蓋茲發表《致電腦愛好者的公開信》痛斥了當時早期的駭客侵犯商業軟體程序的版權,便是將家釀計算機俱樂部視為主要目標。一群程式設計師們吃著燒烤,飲著啤酒,在不同的地點探討著計算機界的未來。大部分會員都是業餘愛好者,但都有電子工程或計算機程式設計的背景。
最初,他們參加會議討論 Altair 8800,隨後討論其他技術主題,並轉而交換原理圖和程式設計技巧。從這個俱樂部的行列中誕生了許多計算機公司的創始人,包括史蒂夫·沃茲尼亞克(蘋果電腦公司),哈里·加蘭和羅傑·梅倫(Cromemco 公司),喬治·莫羅(Morrow Designs),保羅·特雷爾(Byte Shop)還有亞當·奧斯本(Osborne計算機公司)等等;受這些程式設計師的影響,還誕生了相關的改編電影《矽谷傳奇》以及書籍《矽谷之火》。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20 年 3 月 3 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宣佈無限期中止 SETI@home 項目
SETI@home,這個怪異的名字指的是「在家搜尋外星智慧」,因為 SETI 是「地外智慧」的意思;SETI@home 是一項旨在利用連入因特網的成千上萬臺計算機的閒置計算能力搜尋地外文明的工程。參加者可以用下載並運行螢幕保護程序的方式來讓自己的計算機計算射電訊號所反饋回的資料,項目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柏克萊空間科學實驗室主辦。
SETI@home 最初的兩個目標是:一、通過支持觀測分析來檢測地球以外的智慧生命,來做有用的科學工作;二、證明「志願計算」概念的可行性和實用性,也就是驗證志願者之間進行開源交流合作究竟能爆發多大的力量。

圖源:維基百科
SETI@home 曾是全球最大的分散式運算項目,項目自 1999 年 5 月 17 日開始正式運行。至 2004 年 5 月,該項目在世界各地擁有近 500 萬參與者,積累了近 200 萬年的 CPU 運行時間,進行了近 5×1021 次浮點運算,處理了超過 13 億個資料單元,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分散式運算試驗項目。迄今為止,該項目尚未確認檢測到任何 ETI 信號。
然而,它已經確定了幾個候選目標(天空位置),其中強度的峰值不容易解釋為噪聲點,以供進一步分析。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候選信號於 2004 年 9 月 1 日公佈,命名為無線電源 SHGb02+14a。雖然該項目尚未達到尋找外星智慧的既定主要目標,但它已向科學界證明,使用連接網際網路的計算機的分散式運算項目可以作為一種可行的分析工具取得成功,甚至可以擊敗最大的超級計算機。
在項目運行了一段時間後,SETI@home 官方於 2005 年 3 月中旬發佈訊息,逐漸停止 SETI Classic(即舊平臺)的計算,全面轉入 BOINC 計算平臺,資料轉換預計在 2 個月之內完成。但是由於全球的計算者抵制新的平臺,所以 SETI Classic 仍運行了數月,只是關閉新賬戶註冊。2005 年 12 月 15 日 SETI@home 美國柏克萊大學官方已關閉 SETI@home Classic。2020 年 3 月 3 日,SETI@home 官方宣佈於同月 31 日起無限期休止分散式運算計劃,伺服器不再分派運算任務給參與的計算機,但仍開放網站與留言板,官方鼓勵參與者加入其他的分散式運算項目計劃。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腦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