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hatGPT 尚未全面開放使用之際,它散發的巨大威力,似乎已經讓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感到了威脅。
整理 | 屠敏
距離 ChatGPT 上線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其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智囊團中的「網紅」 ,它不僅可以在疫情放開的今天,當編輯團隊集體入坑「小羊群」時,可以協助「大腦已不靈光」的小編們給些標題建議,也能給予一些心理建議與安慰。
不過,正是憑藉一問一答的快速模式,撇開搜尋頁面進而逐個尋找答案的複雜,這給傳統搜尋引擎開發商帶來一定的衝擊。此前,CSDN 在報道《OpenAI 發佈最強 AI 對話系統 ChatGPT》一文時,曾圍繞「ChatGPT 能否挑戰 Google 搜尋」初步做出討論,而如今據《紐約時報》最新報道,Google 似乎已經將 ChatGPT 視為威脅,甚至其在內部為此拉起了一道「紅色程式碼警戒」(Code red),擔心這款產品將對 Google 搜尋引擎的未來帶來巨大挑戰。

老牌搜尋引擎開發商發起行動
20 多年來,Google 憑藉功能強大、易用性強、搜尋速度快等優勢,成為坐擁數十億使用者的搜尋引擎巨頭。然而,OpenAI 帶來的 ChatGPT 實力不容小覷,據悉,Google 及其母公司 Alphabet 的 CEO 桑達爾·皮查伊多次參加了公司內部圍繞 Google AI 戰略的會議,並指示公司的多個團隊重新集中精力解決 ChatGPT 對其搜尋引擎業務構成的威脅。
其中,特別是 Google 研究、信任和安全部門以及一些重要部門被指派去開發新的 AI 原型產品。
與此同時,據外媒報道,一些員工的任務是去構建生成藝術和圖形的 AI 產品,類似於 OpenAI 的 DALL-E,而這款產品目前也被數百萬人使用。

為什麼 ChatGPT 會引起 Google 的恐慌?
ChatGPT 的爆火,來得有些措不及防,此前上線僅有 5 天,使用者量就突破了 100 萬。
根據 OpenAI 官方介紹,ChatGPT 採用了」從人類反饋中強化學習「(RLHF),其主要原理是通過使用監督微調訓練了一個初始模型:人類 AI 培訓師提供對話,他們在對話中扮演雙方–使用者和 AI 助手。AI 培訓師通過由模型生成的建議,以幫助 AI 不斷調整回覆的內容。
當然,為了創建一個用於強化學習的獎勵模型,OpenAI 也需要收集比較資料,其中包括兩個或更多按質量排名的模型回覆。為了收集這些資料,OpenAI 收集了 AI 培訓師與聊天機器人的對話,並隨機選擇了一個模型編寫的訊息,抽查了幾個備選的回覆,再讓 AI 培訓師對這些回覆進行排名。此外,利用這些獎勵模型,這項研究使用近似策略最佳化演算法對模型進行微調,並對這個過程進行了多次迭代。

簡單來看,憑藉先進的模型和龐大的訓練資料與方法等優勢,OpenAI 帶來了功能強大的 ChatGPT。在使用者體驗上,所謂最好的界面就是沒有界面,ChatGPT 的主要優勢之一就是遵循了無 UI 方法的簡單使用者界面,沒有眼花繚亂的菜單欄、選項、下拉菜單、按鈕等等,由此允許與使用者專注於對話和手頭的任務。
作為一種語言模型的 ChatGPT,它使用網上的可用資料,為使用者提供一系列問題的對話式答案,更為方便快捷。
與 Google 搜尋不同的是,Google 搜尋會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提供網際網路上已有的潛在答案,並給人們提供他們自己必須閱讀的連結,而 ChatGPT 則會提供人類從未寫過的獨特而新穎的答案。
二者相較而言,ChatGPT 最為突出的一個優勢,就是用 ChatGPT 找尋問題的建議,不會有任何廣告內容。
正因此,也讓 Google 感覺到了危機。在一個月前,ChatGPT 剛剛發佈時,來自 Google 的一名前高管便曾發表過類似的擔憂,其表示,「ChatGPT 是一款在網際網路上引起轟動的智慧聊天機器人,它可能會對 Google 的廣告業務構成威脅。」
根據外媒 Business Insider 報道,在 2013 年至 2018 年間負責 Google 廣告團隊的 Sridhar Ramaswamy 表示,ChatGPT 可以阻止使用者點選帶有廣告的 Google 連結來破壞 Google 現有的商業模式。根據彭博社資料統計,這些廣告在 2021 年產生了 2080 億美元的收入,佔 Alphabet 2021 年總收入的 81%。
因此,如果 ChatGPT 一旦放開使用,吸引走大批的使用者,無疑將會對 Google 的搜尋業務帶來巨大的打擊。

Google 也有類似於 ChatGPT 的競品?
也許很多人認為,ChatGPT 並不成熟,拿什麼和 Google 搜尋競爭?
事實上,眾所周知,在嘗試用 ChatGPT 在寫程式碼、論文、傳記、小說、話劇等各種場景中提供建議時,有不少網友發現 ChatGPT 的輸出並不準確,甚至有時是錯誤的。與此同時,有時候也很難查詢驗證 ChatGPT 所說內容的真實性,也無法區分經過驗證的事實和錯誤資訊。ChatGPT 還可以編造答案,這種現象被 AI 研究人員稱為「幻覺」。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機器人或許還會產生種族和性別等歧視,帶來一些 AI 道德性問題。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ChatGPT 尚未面向全球的使用者開放,還處於不斷迭代中。如今,Google 的預警也是對其潛在實力的一種認可。
當然,作為耕耘於 AI 領域多年的企業而言,Google 也並非沒有任何準備,換句話說,Google 並非也沒有解決方案,而是不願。
桑達爾·皮查伊和 Google 人工智慧部門負責人 Jeff Dean 也曾解釋過:Google 的人工智慧語言模型 LaMDA 也有類似於 ChatGPT 的能力,但由於該技術帶來的”聲譽風險”,公司不得不採取「比小型創業公司更保守的行動」。
LaMDA 是 Google 在 2021 I/O 大會上公佈的一款對話 AI 系統,基於一系列專門用於對話、基於 Transformer 的神經語言模型所構建,擁有 1370 億參數。Google 方面曾表示:LaMDA 已具有接近人類水平的對話質量,在安全性和事實基礎方面也有顯著改進。
然而,雖然Google一直在積極打造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術,但它一直遲遲不向公眾發佈這些技術,擔心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影響。更為重要的部分原因是,如同上文所述的,如一些種族主義、偏見和錯誤資訊會滲入到聊天機器人的學習模型中,從而給出令人不快的答案。這就是為什麼微軟在 2016 年推出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Tay 後不久就不得不匆忙將其下線的原因。
另外還有一則案例就是,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在 8 月最新測試聊天機器人 BlenderBot 3 ,但它很快就開始給出種族主義的答案,引發公眾公開譴責 Meta 是假新聞溫床。

Google 的應對之策
因此,如果 Google 不顧一切的發佈了類似於 ChatGPT 的產品,可能弊大於利。
況且,目前 Google 還在繼續依靠其搜尋業務,通過廣告和電子商務銷售賺錢。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由於聊天機器人旨在用自然語言給出答案,因此可能更難整合廣告業務。不僅如此,通過刷新巨大的資料池來提供可信的答案所需的處理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昂貴。據 TechCrunch 估計,OpenAI 的 ChatGPT 每月可能要花費 300 萬美元,而這還是在 ChatGPT 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的情況下。
這也似乎進入了一個矛盾的路口,對於大廠而言,對廣告業務的依賴,讓其無法大刀闊斧地推動自家聊天機器人的發展,又該如何面對創業公司的潛在威脅。據《紐約時報》報道,Google 也並非沒有應對之策,Google 計劃擴大聊天機器人的應用範圍,例如作為一項雲端服務提供給外部企業,或者用於簡單的客戶支援服務,最初可能限制 50 萬名客戶的使用。
只是這樣的做法,不知能否長期應對 ChatGPT 的競爭,留給 Google 尋找更好方案的時間或許已經不多了。
參考資料: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google-management-issues-code-red-over-chatgpt-report-2022-12
https://techcrunch.com/2022/12/20/petals-is-creating-a-free-distributed-network-for-running-text-generating-ai/?guccounter=1
https://www.cnet.com/tech/services-and-software/chatgpt-caused-code-red-at-google-report-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