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借力AlphaGo造大模型,稱其秒殺ChatGPT!

整理 | 朱珂欣

在 GPT 戰場上,Google的口令向來是:「咱不能輸」。

雖然 Bard 曾在首秀時鬧出大烏龍,但Google如今還手握 DeepMind 這張牌。

聽聞這一次,帶著殺手鐧出擊了。

據 Wired 報道,Google DeepMind 執行長 Demis Hassabis 近日放話:Gemini 將成為能「媲美」 ChatGPT 的聊天機器人!

官方表示,Gemini 其中的關鍵技術之一,便來自曾經擊敗人類頂尖棋手、也曾轟動世界的 AlphaGo(阿爾法圍棋)。

借力「老功臣」AlphaGo,只為強強聯合

CEO 狠話一出,壓力首先給到 AlphaGo 。

眾所周知, AlphaGo 對Google DeepMind 而言是創造歷史的「功臣」,2016 年 3 月,AlphaGo 以 4 比 1 的總比分擊敗棋盤遊戲圍棋冠軍選手李世石,成為世界上首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 AI 機器人。

而 AlphaGo 的成功,與其主要工作原理「深度學習」息息相關。這需要通過反覆嘗試並接受關於其表現的反饋,可以學會處理需要選擇採取何種行動的複雜問題,如圍棋、視訊遊戲等。

一路走紅的 ChatGPT ,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工作的背後,借力於大型語言模型生成領域的新訓練正規化 —— RLHF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即基於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模型。

Gemini 作為一個類 ChatGPT 的大型語言模型,Demis Hassabis 曾表示:Gemini 有很多不同之處,結合了許多 AlphaGo 中使用的技術,可以賦予 AI 系統新的能力,如計劃、解決問題和分析文字的能力。

他甚至自豪的說道:「從高層次上來說,你可以認為 Gemini 結合了 AlphaGo 類系統的一些優勢與大型模型令人驚歎的語言能力,我們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新創新。」

不惜砸下重金,高層重視成果

不惜砸下重金,高層重視成果

願景總是美好,但事實是:造一個大型語言模型好比養了一頭「吞金獸」。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曾在 4 月份表示,光是創建 GPT-4 的成本就超過 1 億美元。此外,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研究公司 SemiAnalysis 的資料顯示,ChatGPT 的維護成本極高,OpenAI 每天支付高達 70 萬美元以維持其強大的基礎設施運行。

而虧損與收入相比,更是杯水車薪。僅在 2022 年,OpenAI 總計損失達到了 5.4 億美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其產生的收入只有 2800 萬美元。

然而,即便要在漫漫長路里「燒錢」,Demis Hassabis 同樣不惜為造 Gemini 「砸下重金」,表示可能花費數千萬甚至數億美元。

在上個月的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首次透露了正在開發階段的 Gemini 。Demis Hassabis 表示,目前 Gemini 仍在開發中,過程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事實上,從過往的種種變動就可以窺得 Gemini 備受Google高層的重視。

  • 3 月,The Information 的報道中就提及了其重要性 —— 由於 Bard 的失敗,Gemini 得到了Google高層的直接參與,包括該公司最高級別的 AI 研究主管 Jeff Dean。

  • 4 月,Google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 GPT 之爭,將其「Google大腦」實驗室與 Demis Hassabis 領導的 DeepMind 合併為 Google DeepMind 。

作為眾人眼中 DeepMind 迄今為止在 AI 領域最有野心的項目,如果 Gemini 的開發完成,很有可能會讓Google在 GPT 等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競爭中佔據優勢。

與此同時,根據 OpenAI CEO Sam Altman 的說法,GPT-5 至少 6 個月內不會開始訓練,發佈尚有時日,這也似乎為 Gemini 「現世」爭取了時間。

潛在好處 vs 未知風險

潛在好處 vs 未知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入 Gemini 的研究工作上,Demis Hassabis 逐漸意識到了強大的 AI 註定是把「雙刃劍」。

一方面,Demis Hassabis 認為 AI 具有巨大的潛在好處 —— 能幫助健康、氣候等領域的科學發現,應當發展這項技術。

他表示,強制暫停研發是不切實際的:「如果做得正確,這將是有史以來對人類最有益的技術,我們必須勇敢地去追求。」

另一方面,AI 可能帶來的帶來管理未知,以及潛在的風險,也受到了 Demis Hassabis 的關注。上個月,Demis Hassabis 與其他備受矚目的 AI 領域的人物一起簽署了一份聲明,警告 AI 有一天可能會帶來與核戰爭或流行病相當的風險。

Demis Hassabis 坦言:「我認為該領域需要在評估測試等方面進行更多的研究——非常緊迫」,以確定新的 AI 模型的能力和可控性。為此,他表示 DeepMind 可能會讓外部科學家更容易使用其系統。

與此同時,他還希望看到學術界能夠儘早接觸到這些前沿模型,因為這有助於解決大公司以外的專家被排除在最新 AI 研究之外的擔憂。Demis Hassabis 確信,如果進展繼續以目前的速度進行,那麼就沒有太多時間來制定保障措施。

網友:「我覺得有點懸!」

網友:「我覺得有點懸!」

眼看著,Gemini 還未完全現世,Google DeepMind 就自曝其將與 ChatGPT 相匹敵,就此引發了國內外不少吃瓜群眾的討論。

部分網友似乎都不太看好 Gemini ,認為Google是在「自賣自誇」:

  • 「我相信Google是在認真搞事情,但我投 ChatGPT 一票」;

  • 「千萬不要在出現像 Bard 一樣的‘翻車’事件了」;

  • 「Google的那麼多工程師都‘跑’了, Gemini 任重而道遠」。

也有人認為Google會吸取 Bard 的種種教訓,在 Gemini 的研發上「吃一塹長一智」:

  • 「還是期待 Gemini ,畢竟 AlphaGo 還是很強」;

  • 「說不定這一次Google要來個一鳴驚人呢」;

  • 「DeepMind 與 Google Brain 都合併一起搞 AI 了,我覺得實力擺在那」。

那麼,你期待 Gemini 的官宣嗎?

參考連結:

https://www.wired.com/story/google-deepmind-demis-hassabis-chatgpt/

https://the-decoder.com/deepmind-founder-shares-details-on-gemini-googles-next-gen-response-to-gp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