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2 年 11 月 24 日,在 1859 年的今天,達爾文《物種起源》第一版發行,共 1250 冊,當日便銷售一空;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其產生的影響至今不絕。回顧科技歷史上的 11 月 24 日,還誕生了哪些關鍵事件呢?
1922 年 11 月 24 日:現代軟體開發技術的先驅 Stanford Ovshinsky 出生
史丹佛·沃弗辛斯基(Stanford Ovshinsky)出生於 1922 年 11 月 24 日,他是美國著名科學家、發明家,被譽為「太陽能光伏之父」。沃弗辛斯基生前擁有近 400 項專利,最著名的發明包括薄膜光電、太陽能電池板、光電製造器、鎳氫電池和能夠在汽車中安全儲氫的固體氫燃料儲存技術等。沃弗辛斯基於 2012 年 10 月 17 日因癌症逝世,享年 90 歲。

圖源:維基百科
沃弗辛斯基改變了計算機硬體、汽車和太陽能產業。在 20 世紀 60 年代,他發現了結合硫族元素的新方法,硫族元素是元素週期表中的第 16 組元素。他將碲和硒磨成粉末,創造出一種具有新的電子性能的薄膜合金。
當受到強電脈衝的作用時,薄膜的狀態會從電阻轉變為導體。他的發現導致了非晶矽半導體或「雙穩態電儲存器」的誕生,這種技術用於 CD-RW 和 DVD-RW 光碟,以及相變儲存器,如英特爾的 3D XPoint。
沃弗辛斯基對元素組合時如何相互作用有非凡的洞察力。他用過去認為不可能使用的材料製造半導體,從神經元等生物系統中汲取靈感,設計了開創性的電氣和機械系統;沃弗辛斯基認為減少人類對石油的依賴是結束戰爭的關鍵,他的信念激勵他開發氫動力汽車和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的技術,這些技術如今已在世界各地使用。
史丹佛·沃弗辛斯基沒有上過大學,完全靠自學成才收穫了數百項專利,一生獲獎無數。史丹佛·沃弗辛斯基於 1960 年創立 ECD Ovonics 公司,旗下子公司 United Solar 如今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電池廠商。他最重要的發明鎳氫電池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幾乎所有電子產品都受惠於他的發明成果。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95 年 11 月 24 日:HTML 2.0 發佈
超文字標記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簡稱 HTML,是一種用於創建網頁的標準標記語言。HTML 是一種基礎技術,常與 CSS、JavaScript 一起被眾多網站用於設計網頁、網頁應用程序以及移動應用程序的使用者界面;網頁瀏覽器可以讀取 HTML 檔案,並將其渲染成視覺化網頁。HTML 描述了一個網站的結構語義隨著線索的呈現,使之成為一種標記語言而非程式語言。

圖源:維基百科
HTML 的首個公開描述出現於一個名為 HTML Tags 的檔案中,由蒂姆·伯納斯-李於 1991 年底提及。它描述 18 個元素,包括 HTML 初始的、相對簡單的設計;除了超連結標籤外,其他設計都深受 CERN 內部一個以標準通用標記語言(SGML)為基礎的檔案格式 SGMLguid 的影響。
在 HTML 和 HTML+的草案於 1994 年初到期後,IETF 創建了一個 HTML 工作組,並在 1995 年的今天完成”HTML 2.0″,這是第一個旨在成為對其後續實現標準的依據的 HTML 規範。HTML 2.0 在 1995 年 11 月 24 日作為 RFC 1866 發佈,並在 2000 年 6 月被宣佈已經過時;因此,HTML 2.0 並沒有成為一個 W3C 推薦的標準。
在 IETF 的主持下,HTML 標準的進一步發展因競爭利益而遭受停滯。自 1996 年起,HTML 規範一直由全球資訊網聯盟(W3C)維護,並由商業軟體廠商出資;不過在 2000 年,HTML 也成為國際標準。
HTML 4.01 於 1999 年末發佈,進一步的勘誤版本於 2001 年發佈;2004 年,網頁超文字應用技術工作小組(WHATWG)開始開發 HTML5,並在 2008 年與 W3C 共同交付,2014 年 10 月 28 日完成標準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98 年 11 月 24 日:美國線上(AOL)收購網景
網景通訊(Netscape Communications),舊稱網景通訊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通常簡稱為網景(Netscape),是一家已倒閉的美國電腦服務公司,以其開發的同名網頁瀏覽器而聞名。當還是一家獨立公司時,其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山景城。
Netscape 網頁瀏覽器曾一度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但之後在第一次瀏覽器大戰當中輸給了 Internet Explorer,其市佔率從 1990 年代中期的 90%跌落至 2006 年底的不到 1%。網景公司發明了 JavaScript,這是網頁的客戶端腳本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該公司還開發了用於保護線上通訊安全的 SSL 協議,該協議一度被廣泛使用,直至被 TLS 協議取代。

圖源:維基百科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Netscape Navigator 1.0 的市場佔有率高達 90%。1995 年年底,微軟正式向網景宣戰,相繼推出 IE 1 和 IE 2,但由於技術差距,並沒有對網景產生威脅。1997 年 10 月,微軟發佈 IE 4,這次技術上沒問題了,同時,IE 跟 Windows 捆綁銷售的效果開始凸顯,網景迅速敗下陣來。
網景公司的股票從 1995 年開始進行交易,到 1999 年被美國線上(AOL)收購,其市值最終到達 100 億美元;在被 AOL 收購不久之前,網景公開了瀏覽器的程式碼,並建立了 Mozilla 組織來協調其產品的未來發展。
Mozilla 組織以 Gecko 排版引擎為基礎重寫了整個瀏覽器的原始碼,而往後的 Netscape 版本也都是基於這個被重寫的程式碼;Gecko 引擎技術隨後也用於 Mozilla 基金會的 Firefox 瀏覽器。

昔日輝煌的 AOL 大廈
圖源:維基百科
網景和 AOL 的交易以換股的形式進行。對微軟來說,這起併購使得其網路服務方面的競爭對手實力大大加強了,同時也為化解政府對自己反壟斷的指控找到了託辭。Netscape 的瀏覽器開發持續到 2007 年 12 月,當時 AOL 宣佈在 2008 年初將停止支援 Netscape 瀏覽器。截至 2011 年,AOL 依然持有 Netscape 這一品牌,以 Netscape 為名的還包括它的廉價網際網路服務。
第一次瀏覽器大戰結束,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消失在網際網路浪潮中。網景真正開啟了網際網路時代。2004 年,Mozilla 基金會發布了 Firefox,第二次瀏覽器大戰隨即爆發。
IE 耗費數年從 6 升到 7,之後快速發佈了 8、9、10 版本,而 Opera、Safari、Chrome 等瀏覽器也紛紛登場。如今的你用著哪一家的瀏覽器呢?歡迎在評論區進行分享,用時間去驗證這場瀏覽器戰爭最終的答案。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腦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