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 Google 裁掉的 Golden 12K:開源開發者成重災區,61 歲再求職!

整理 | 屠敏

2022 被視為全球經濟的低谷期,如今 2023 新一年的到來,被眾人賦予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新年伊始,全球科技巨頭之一的 Google 最新宣佈大規模裁員的訊息,似乎給不少人澆了一盆冷水。

據外媒報道,在上週發給 Google 員工的備忘錄中,其 CEO 桑達爾·皮查伊宣佈 Google 將解僱 12000 名員工,而這 12000 人也被網友以一個新術語來命名——Golden 12K。

此次裁員的規模無論是在全球員工數佔比,還是同比業界其他科技公司,比例都不算低。同時,據多位親身經歷者所述,這一次似乎是沒有前兆的通知,就走上了被裁的道路,被「打得」有些措手不及。

Google 裁員現狀:開源部門成為重災區

根據 The Register 報道,Google 的開源開發者成為裁員的重災區,甚至 Google 開源項目辦公室(OSPO,Open Source Program Office)的管理層人員都赫然在列。

其中,Chris DiBona 在 18 年前創立了 OSPO ,多年間,一直是 Google 的開源主管。此次,他也在裁員名單中。現如今,他的 Twitter 個人介紹已經更改為 EX-Googler。

Samba 的聯合創始人兼 Google 工程師 Jeremy Allison 也是 Google 開源項目辦公室成員之一,他是一位 61 歲的程式設計師,其以對自由軟體社區的貢獻而聞名。1 月 21 日,Jeremy Allison 無奈發推表示,「剛從 Google 被解僱。如果有人需要 SMB 1/2/3 協議或者開源經驗的,我很感興趣」。

另一位 Cat Allman 在 Google 工作超過了 15 年,她是 Developer EcoSystems 前項目經理。近日,作為被裁員浪潮波及的一員,她說道,「下崗的同事們,以後保持聯繫吧!」

「星期五,我的職位作為#googlelayoffs 的一部分被取消了」,主要負責 Google 的開源安全計劃的新員工 Dave Lester 如是說道。與此同時,他也在 Twitter 上開啟應聘模式,「我現在對新崗位持開放態度。有需要招聘運營開發者生態系統、OSPO 主管、EPM 的公司?我們可以聊聊。」

相比前幾位較為柔和地對外界告知自己被解聘了,在 Google 工作了 16 年的工程經理 Justin Moore 在 LinkedIn 分享了更多的細節,他稱並沒有收到任何關於裁員的事前警告或通知。

其寫道:「我似乎是通過看到今天凌晨 3 點自己的賬戶被停用,才知道被解僱的,成為幸運的 12000 人之一。」

除了 Justin Moore 之外,也有許多其他員工分享了在大半夜收到被解僱的訊息。也有不少人調侃,這波操作頗具「Elon Musk 風格」。

Google 不再需要開源了?

Google 不再需要開源了?

開源開發者成為了 Google 此次裁員的「犧牲者」,讓人唏噓不已。那 Google 是否不需要開源的支持了?

其實不然。畢竟 Google 很多的核心業務之所以能夠成功,離不開開源模式的支持,譬如第一大移動作業系統 Android、知名的機器學習框架 TensorFlow、跨平臺工具 Flutter、雲時代不可或缺的 Kubernetes、前端框架 Angular 等等,均是主流的開源產品。

甚至外媒做出這樣的評價:Google 的生死存亡都依賴於開源軟體。

如此大規模裁員為哪般?

如此大規模裁員為哪般?

這引得很多人不解,一直以來,Google 盈利能力不錯。根據最新的財務資料顯示,過去 12 個月,Google 的收入為 2820 億美元,淨收入為 670 億美元。

與此同時,就在六個月之前,Google 還在豪擲近百萬美金,大舉招聘,欲在 2022 年底創造 12000 個新的全職工作機會。

如今短短几個月間,今非昔比,一切都變了樣。此外,據外媒報道,此次裁員並無規律可循,被解僱的員工包括剛剛獲得高績效評估或擔任高級管理職位、年薪 50-100 萬的員工等等。

那麼,Google 這一次選擇了大裁員,甚至不計後續帶來的影響,究竟是為何?

對於內部以及外界的疑問,雖然皮查伊在一封郵件中提供了官方的解釋,即「我們最初招聘的背景與今天所面臨的經濟現實情況不同」,但這個理由並不能讓人信服。

外媒對 Google 採取裁員舉措背後的原因猜測有二。

一是對於 Google 自身而言,其當前亟需調整戰略,應對業界其他人工智慧企業帶來的衝擊,尤其是自 ChatGPT 到來之後,Google 內部不僅拉起「紅色警戒線」,同時也接連展示 Imagen、LaMDA、MusicLM等 AI 模型,以此證明自身的實力。

Google CEO 皮查伊也在分享本次裁員的訊息中表示,Google 在未來面臨的令人興奮的機會,主要是在 AI 領域。

然而,現實來看,Google 在計劃全力加碼 AI 領域之際,裁掉不少實力派工程師,相當於自斷臂膀,顯然這個原因有些站不住腳。

二是迫於投資者的壓力。有媒體猜測,裁員是華爾街要求 Google 提供更好財務業績,對其帶來的壓力所形成的結果。因為在去年 11 月時,持有 Google 公司 60 億美元股份的維權對沖基金 TCI 曾向皮查伊發出過一封信,其認為「(Alphabet)有太多的員工,每個員工的成本太高了……(Alphabet)需要採取積極的行動。」

據 2022 年 4 月,美國各大公司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檔案顯示,Google 員工全年平均薪酬為 295,884 美元,在所有大型科技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一。

TCI 也承認,「Alphabet 僱用了一些最有才華和最聰明的電腦科學家和工程師,但這些只佔員工總數的一小部分。」這也暗諷行政和營銷人員帶來不了巨大的收益。

鑑於此,迫於壓力之下,Google 痛下「殺手」也就不足為奇了。在此之後,據持有 Google 公司 60 億美元股份的維權對沖基金 TCI 的基金經理 Christopher Hohn 在寫給皮查伊與 Google 董事會的一封信中透露,「我很欣賞我們最近關於 Alphabet 成本基礎的對話。我很高興看到你現在正在採取一些行動,對 Alphabet 的基礎成本進行合理調整。」

豐厚的補償與爭議同在

豐厚的補償與爭議同在

不管裁員是由於公司方面的計劃不周,還是為了應對投資者和分析師的壓力,對於眾多從業者而言,都是殘酷的。

不過,皮查伊在宣佈裁員幾天後也緊接著分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宣佈了受影響員工的遣散費,具體如下:

  • Google 將在整個通知期(至少 60 天)內向員工支付工資。

  • Google 還將提供遣散費,起價為 16 周的工資,每多工作一年就增加兩週的工資,並加上至少 16 周的股票提前發放;

  • Google 還將提供 2022 年的獎金和剩餘的休假時間;

  • 其將為受影響的人提供六個月的醫療保健、就業安置服務和移民支持;

  • 這些福利已對美國員工宣佈。在美國境外的員工將獲得符合當地慣例的支持。

正因此,很多網友也把被裁的 Google 員工稱之為「Golden 12K」。

也有人認為,Google 如此大刀闊斧地裁員,更像是追逐一場潮流。來自 HN 熱評的網友 @bbor 表示:

作為一名Google員工(顯然沒有特權資訊),我真的不相信維權投資者對裁員的這種解釋。除了相關投資者擁有該公司 <1% 的股份這一事實外,它並沒有解釋裁員的隨機和不透明的方式。另外,他們(到目前為止)裁員的程度還不足以讓衝基金滿意。

我更相信這樣的說法:即他們將整個行業的裁員浪潮視為一個可以嚇唬他們工程師的機會,並構建一個更加激烈、等級森嚴的企業文化。

長期以來,Google的工程文化一直被描述為允許坐過山車,鼓勵員工圍繞可能讓他們晉升的因素來安排工作;這對一個創新型成長型公司來說可能很好,但我懷疑皮查伊和公司知道,這樣的方式或許並不再真正地適合Google的立場了。我真的看不出他們有什麼其他理由會解僱重要項目上的高績效員工。

另一位自稱是 Google 員工的網友 @AStellersSeaCow 稱:

不幸的是,開源世界的一些佼佼者和後起之秀受此影響,但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在裁員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人們很少理解,而且幾乎從來沒有在報告中強調過,即裁員——必須不考慮業績,因為否則就不是裁員,而是大規模解僱了。

最終,OSPO 部門在內的多人離開,豐厚的遣散費讓人羨慕,其果決的手段也有些影響了眾人對開源參與的信任。

當下,除了 Google 之外,微軟、Meta 等多家矽谷公司也正在進行變動調整,不管如何,這一場看不到硝煙的「戰爭」依然在繼續。

參考: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3/01/27/google_open_source/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455857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