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這樣做就好了。」
每個人的一生裡,多多少少會有幾個瞬間產生過這樣的想法。
比如本花,在每天早上起不來的時候,就會想如果昨晚再睡早點就好了。

嘛,但真的要做起來那估計還是困難,熬夜要是這麼容易就能戒掉,怎麼配被稱為「網際網路人老也改不了的頑疾」呢是吧?
但是呢,有一種人對於一些後悔的事,還真說改變就能改變。
是的,他們就是無所不能的二次元人。
今天帶給大家的故事,就是有關「後悔」與「彌補」的。
01
一部明明9.0分,卻沒什麼人安利的番?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或名《只有我不在的街道》(以下簡稱《仆街》)。
這番神奇得很吶,明明豆瓣有五萬餘人打出9.0的高分,卻幾乎看不見什麼人安利它,要不是人氣口碑明晃晃在那兒擺著,本花都要以為這是個冷門番了。

是的,這又是一部曾讓本花「三過名字而不入」、被海報勸退的作品。
真不是本花說,這海報真的很普通,既不精美奪目,場景也不夠特別,連海報上看似是主角的兩個人物都是孩子的模樣。

配上這個有些傷痛文學風的名字,本花之前以為這是部講蘿莉和正太談戀愛要私奔的番一點都不過分吧。
但後來補完番才知道,這其實是一部集懸疑與智鬥於一體的作品。

但凡本花一開始看到的是這張海報
眾所周知,一般創作者入行初期還是個不知名的小菜雞的時候,通常很容易就入不敷出。《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的男主藤沼悟也是一樣。
他單身,29歲。是個漫畫家,但不怎麼成功,為了餬口只好在披薩店送外送。

因為性格有點自閉,身邊也沒什麼朋友,和家人的關係也淡淡的,所以這麼多年也就和同在披薩店打工的90後小姑娘愛梨勉強能聊上幾句。
而說到他後悔的事,那得追溯到18年前。

那時他11歲,是個小學5年紀的學生。那時他在班級裡總是下意識為他人考慮,這在一些人看來可能會有些虛偽,算是一種另類的討好,可能也因此,悟雖然開朗好相處,但卻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

而他同班同學裡,有一個截然相反的女生雛月加代,她總是獨來獨往,回家時喜歡一個人站在公園的路燈下站一會兒。這一幕也曾被悟撞見過,但悟並沒有放在心上。

直到某天,他的住址附近發生了一起連環綁架案,有3個小學生慘遭殺害,其中首位受害者就是加代。
同時,當時和他相對要好的一個哥哥也被誣陷成真兇被抓。

「如果我當時喊她一起回家,就不會出事了。」
「每天心裡都經不住會想‘如果當時這樣做就好了’,可這句話也沒有化作切實的悔意,只是轉瞬即逝的推託之辭。」

在發生某些壞事之前,他會被動地返回到大約1至5分鐘之前,看到同樣的景象。
每次發動都很猝不及防,感覺彷彿有人在強迫他去阻止某些事發生一般,而回溯後失去上一段記憶的悟,正是靠這種強迫感,情不自禁地去尋找那些不對勁之處。

當然,有時候能因此避免不少麻煩,但事實上,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把負面影響轉化為不好不壞的結局,而偶爾運氣不好的話,會連累自己遭殃。
也許正是加代被殺害而他卻沒能及時發現的悔恨,令他產生了這樣特別的能力。
但令悟多年後的悔恨不減反更上一層樓的,是母親藤沼佐知子的死亡。
02
浪漫又驚悚,補到這個番的人有福了
《仆街》這部作品充滿亮點,當然「充滿亮點」並不意味著它沒有缺點,別說有了,這缺點還相當有爭議。
但賣關子是本花最擅長的事,先來說說該番的亮點。

首先,接上一趴所說,悟的母親藤沼佐知子在開局就死亡了。而她之所以會死亡,原因就是發現了真兇被滅了口。
男主由於有「重演」的能力,所以也就意味著他能察覺或明顯或隱形的危險。明顯如交通事故,隱形如人口拐帶。

一次在悟和母親去超市買東西的路上,悟再一次感知到了危險,可超市門口哪有什麼即將發生的危險,可身為記者擁有敏銳觀察力的佐知子卻無意間和一個牽著孩子的戴帽子男人對上了眼神。

隨後男人開走了車,卻把女孩丟在了原地。佐知子深知這個人不簡單,於是拍下了他的車牌號,並跟自己的記者同事打電話約見,表示她也許知道當年女童案的真兇自己可能知道了。

於是,佐知子就在那天晚上被真兇一刀捅死了。而真兇非常聰明,故意等悟回家,看見他鬼祟的身影后才離開,於是親眼目睹母親屍體的悟成了唯一在場的嫌疑人。


警察迅速上門,悟轉身就逃,他知道自己其實只有抓住真兇,才能讓母親活過來,最好也可以彌補加代。於是在逃跑的過程中,悟進入了就這件事的第一次「重演」。
讓本花欣賞的是,故事並沒有因為悟的能力而給予他無限「重演」的機會。

沒錯,事實上,悟只有兩次「重演」的機會。不像其它異能或是智鬥番一般,不論在《仆街》的漫畫原作裡或是動畫裡,作者和導演都死死把住了悟試錯的次數。
這讓整部番的節奏都快而激烈,一會兒提心吊膽生怕行差踏錯悟就GG了,一會兒為很多人的遭遇心跳驟停。

比如加代被自己的母親和繼父家暴,比如加代暴脾氣的母親不幸的婚姻,比如被真兇炸傷的愛梨等。
本花曾在19年也為大家介紹過《仆街》的故事,只是當時是以案中案的女童被拐凶殺案的視角介紹的,但幾年後再回溯,成長了的人也會看見一些以前看不見的事。

在《仆街》中,一共出現了兩次對劇名「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的釋義。

一次就是劇中的位置,悟偷偷看了加代寫的日記,那篇日記名字就叫《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內容是:
「等到我再長大一點,一個人也可以去任何地方了。我想去一個遙遠的國度,想去一座遙遠的島嶼,想去一座無人島,想去一座沒有悲傷和痛苦的島嶼。島上沒有大人、沒有小孩、沒有同學、沒有老師,也沒有媽媽。在那個島上,我想爬樹就爬樹,想游泳就去海里游泳,想睡覺就睡覺。在那個島上,我會回想起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孩子們一如既往地上學,大人們一如既往地上班,媽媽一如既往地吃飯,我只要想起那個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心情就會變輕鬆,我想去遙遠的遠方。」


一開始,觀眾大概理所當然地會認為這是一部在講男主幫女主(偽)逃離家暴、誘殺甚至自我毀滅傾向的宿命。
但其實「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對番名真正的詮釋。
故事的結局是HE,只是在抓捕真兇的過程中,悟曾為了救人而昏迷了15年。

「我失去了11到25歲之間的時光,然而,這段失去的時光正是我的珍寶,在這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
看完整部番就知道這句話有多浪漫了。
03
後悔的事,異能從來不是真正的答案
其實吧,《仆街》的穿越梗和兇手設置確實都挺老套的,但架不住作者很會敘事。
許多觀眾都說,比起情節,更吸引人的反而是作品的人情描寫和敘事手法都相當有味道。

但哪怕是這樣,動畫依然因為12集小體量的改編長度,而丟失了大量細節,其中就有人物的心理刻畫。
比如本9.0可稱傑作的番最大爭議,就是它疑似NTR。

在番的前大半部分,有許多疑似關於小學生悟和小學生加代的情感刻畫鋪墊,比如牽手,比如被誤會暗戀卻不解釋,比如悟對加代常常脫口而出的誇誇「表白」等。
甚至有許多觀眾都曾被男主救人的心理帶跑,認為整個救人事件的關鍵在於加代的生死。

只是他們忽略了本番真正的女主角——大概也是極不常見戲份少得可憐的女主片桐愛梨,事實上愛梨才是串聯起過去和未來的鑰匙,因為她對悟的相信。
愛梨對悟的信任是這部番中,除了悟救人的決心之外,最難能可貴的情感。

「‘相信’這個詞可真矛盾,你們想啊,如果真的發自內心地相信,那就沒必要強調這個詞了吧,沒人會說‘我相信有空氣’這種話吧。」
「你是說心存懷疑,才會說相信嗎?」
「我也不是說所謂相信都聽上去很假,我是說‘相信’這個詞,包含了‘想要相信’這種願望。」

悟在全番中也算經歷過多次心理變化,從「想要救人」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救人」,中間隔著的信念看似簡單,其實根本是最難以做到的事情。
人的內心可能會對不同的事物產生空洞感,比如越是後悔於一件事,越是會產生空洞感。

《仆街》包括悟、愛梨乃至真兇的行為目的,其實都是為了填補內心的空洞。
若想要解釋某個人物為什麼會採取某個行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寫一段人物過去的遺憾,那即是隱藏在其內心的空洞。

觀眾或者讀者常常會將這種空洞,釋義為隱藏在潛意識中的願望,繼而對於人物的行為表示認同。
但是,「內心的空洞」真的是一種絕對能夠得到填補的東西嗎?


日本小說家三秋縋就曾把內心的空洞,歸結為一種空虛:
「空虛是一種不管丟進多少東西,都會立刻消滅的空間。一種甚至不能用零來稱呼,而是一種絕對的無。」(《不哭不哭,痛痛飛走吧》 )

有的空虛是無法被填滿的,於是它會演化為更深的虛無,就像本番的真兇那樣。
而有的空虛可以被填滿,就像悟對老師說的那樣「想要達成的決心,向前邁進的意志」。
啊~~男主這個wink好帥!
所以本花想,對於看穿越異能番的觀眾而言,真正要明白「穿越」作品的隱性核心其實是:
如果真的有後悔的事,擁有回到過去的能力並不是真正的答案,去彌補的強烈意志決心以及行動力,才是最重要的。
願望不是關鍵,為願望自我奮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