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憑藉一腔孤勇,步步登頂,終成開創日本動漫黃金年代的「動漫之神」!

說到日本動漫史
有兩個人不得不提
一個是「日本動畫界的黑澤明」宮崎駿
一個便是「日本漫畫界的開山鼻祖」
——手冢治虫

/ 手冢治虫 /
關西大阪人,本名手冢治
因迷上昆蟲採集
在本名手冢治的後面加上了 「蟲」 字
他用天才般的方式
拯救和改變了日本動漫
在日本建立了真正的動漫產業鏈
他甚至影響到宮崎駿前輩創作環境
也影響到現代畫家畫風

2020AI創作手冢治虫新作漫畫
手冢治虫到底是誰?
1943年,在日本大阪的一廳小影院裡
正放映著中國第一部
長篇動畫電影《鐵扇公主》
影片中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躍動於白幕之上
帶著忽明忽暗的光映著臺下少年入神的臉
這位少年名叫手冢治虫
他的內心因震撼而久久激盪著:
給小孩子把玩的拙劣動畫
竟也可以做得這般精妙絕倫、引人入勝
連大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他心中的一個信念已經堅定:
做大人也愛看的動畫
就像《鐵扇公主》一樣

動畫片《鐵扇公主》
手冢治虫的孩童時代
是浸沒在一幕幕影片中度過的
他的父親是一個電影狂熱愛好者
時常淘來一卷卷8cm膠片電影收藏在家中
閒暇時便用手搖式放映機
為孩子們在白牆上投出精彩影像
這讓手冢從小就沉迷在電影與漫畫的世界中

上中學以後,手冢開始對世界充滿好奇
而他紓解這份渴望的
方式便是廣泛深入的閱讀
手冢家中藏有大量文學史書
他常常一頭扎進書海泡一整天
這般廣泛涉獵讓他對天文、科幻、
生物、寶冢少女歌劇都充滿了興趣
成年後甚至還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

龐大的知識儲備令他的漫畫作品多達百餘種
併成為第一個根據不同人群需求
創立明確風格流派的漫畫家
兒童生活、科幻、偵探、恐怖、自然、
歷史、神話傳說、文學、
醫學、宗教、音樂、哲學等
各個領域在他筆下都煥發出勃勃生機

長大後,手冢對動畫的執著探索
達到近乎極致的程度
比如他喜愛看電影,迪士尼動畫《小鹿斑比》在放映時
手冢便一次不落地整整看了80場
從中潛心研究每個鏡頭、
每處笑點、每個轉場、每處伏筆
第二輪放映時,手冢又意猶未盡地看了50場
從此得了個「130次之男」的名號
即便後來成名,手冢依然保持
每年看300餘部影片
將電影技巧、分鏡手法剝皮拆骨、吃熟摸透
運用到漫畫繪製中去

當時,與美國動畫電影擁有
悠久的發展歷史不同
初期日本動畫高度模仿美國電影動畫
而原本學醫的他,卻一心醉夢於成為漫畫家
哪怕在18歲時
被認為「不適合動畫行業」。

但在1947年,手冢治虫發表了他的
漫畫作品《新寶島》

《新寶島》
這一切都奠定了現代的日本漫畫技法:
他創造性地將電影的分鏡頭
手法運用到漫畫創作中
模仿攝影機的移動變換視角
使用變焦、廣角、俯視等電影式的鏡頭語言
使二次元世界充滿動感

《新寶島》
手冢治虫還吸收了美漫和
迪士尼的分鏡頭概念
分格敘述、氣泡式的對白框、速度線
所展現的動感場景等
都第一次出現在日本漫畫裡
《多羅羅》
▽


《奇子》
▽


同時,在畫面上繪製擬聲詞的方法
更令無聲的畫面出現了音響效果
還有那驚險刺激、快速躍進的故事節奏
這一切結合在一起
讓凝固的畫面奇蹟般地「動了起來」
在娛樂性和觀賞性方面
都遠遠超過了傳統連環畫和剪紙畫
《火の鳥》黎明篇
▽


《地球を呑む》
▽


從此,日本漫畫突破了日報連環畫的侷限
也擺脫了美式漫畫32頁的框架
成為一種可以天馬行空
長篇大論無所不能的大眾文學
讓漫畫從可有可無的「零食」
變成深受大眾喜愛的「正餐」


這在當時的世界上都屬於首創——
這種分鏡式的漫畫風格今天已經成為
與連環畫式漫畫、四格漫畫
並立的主流漫畫表現形式
而這種「日式漫畫」的創始人
就是當時年僅19歲的
大阪大學醫學部學生手冢治

1951年三月,手冢治虫決定做漫畫家
為了拿到醫師資格證書
他一邊穿著白大褂做見習醫生
一邊抽空畫漫畫
就在這一年,他開始
連載科幻漫畫《鐵臂阿童木》


《鐵臂阿童木》一問世就轟動了全日本
把《鐵臂阿童木》製作成動畫
一度破了當時日本電視臺的收視率
後來在80年代引進到了中國
這也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國外動畫

在這部堪稱「國民級」的漫畫裡
手冢創造了純真勇敢的
小機器人阿童木的形象
此後,《鐵臂阿童木》
以及其動畫在日本連載13年
成功地擺脫了日本人認為漫畫「幼稚」的看法
《鐵臂阿童木》作為日本漫畫的經典
影響力和地位不輸給米老鼠、唐老鴨
為世界漫壇的典範


手冢治虫也是
現代日本動畫產業的開創者
1961年成立了自己的「蟲製作公司」
手冢開始向動畫界進軍
當時的迪士尼動畫在國際上大放光彩
其精細的畫面流暢的動作
成為了日本動畫人追逐模仿的目標

但在當時的日本
用這樣的方法制作動畫成本太高
如果製作一部30分鐘的動畫長片
通常預算達到三千萬日元左右
而且要動用100人耗時六個月才能完成
這種製作費用和生產週期
對於每週需要播出一集的電視動畫來說
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而手冢治虫為了說服電視臺
播出由自己漫畫改編的《阿童木》
決定將每集的預算降至五十到六十萬日元
為此,他發明了有限動畫這一概念
迪斯尼傳統動畫用一拍一,即一秒鐘24、25幀
手冢治虫在《鐵臂阿童木》中首次使用
一拍三,即8幀動畫形式

他透過有限的篇幅儘可能增加內容
減少原畫的繪製,大量使用循環動作
動作幅度和變化較少,相當於一種「定格」
利用人眼視覺殘留現象
通常採用將身體和頭部
擺出一個舒適的造型進行人物對話
原畫紙上只需要眼睛、
嘴巴的動作大大減少工作量

有限動畫的作法
可以快速完成一部電視動畫片
輸出快,產出高,價格低廉
充斥著巧妙的構圖結構和獨特的人物造型
每集僅24分鐘左右符合人們在
快速生活節奏下「吃快餐」的心理
由此,日本動畫開始嶄露頭角
《佛陀》
▽


《海之特立頓》
▽


除此之外,手冢還第一次開創了
廣告贊助-改編動畫-出售海外版權-
授權周邊產品生產的動畫商業模式
之前被大眾視為消遣娛樂的動畫
從此成為了日本經濟的重要一環


手冢治虫除了《鐵臂阿童木》
還有許多70、80後眼熟的動畫作品
《森林大帝》
▽

《怪醫黑傑克》
▽


1953年《藍寶石王子》
被公認的第一部少女漫畫
並奠定了美少女的常見造型特徵
如大眼睛和圓臉等
《藍寶石王子》
▽


《火之鳥》是手冢治虫
於1954年開始創作的漫畫作品
至今被公認為
日本漫畫界最高傑作
《火之鳥》
▽

而手冢治虫的封神之路
似乎一帆風順,其實艱苦不堪
天賦的背後,是超越常人的難以想象的努力
在長達45年的職業生涯裡
手冢治虫的單行本發行量達一億冊之多
共創作了700多部漫畫集、60餘部動畫作品
僅手繪稿就有150000張
令2000多個鮮活形象從中脫穎而出
這不可不說是日本動漫史上的奇蹟
而現今《手冢治虫漫畫全集》總共四百卷
使他成了全世界最多著作的漫畫家


他絕對是最勤奮的漫畫家
他在巔峰期間曾同時執筆13部漫畫作品連載
由於工作量大,他隨時攜帶稿紙
在旅行途中的飛機上、汽車上也繼續作畫
他每天只睡不到4小時
有時一天可畫50頁漫畫,速度驚人
他也曾3天3夜毫無睡眠連續畫個不停
即使同時創作漫畫和製作卡通動畫
如此地忙碌,也不停歇
他說:我還想畫40年,直到100歲


正是手冢大神的的勤奮、永不固步自封
使他登頂「漫畫之神」的寶座
引領了後來的宮崎駿等大師們
才有了今天日本全球領先的動漫產業

不幸的是,1989年2月9日
有「漫畫之神」美譽的手塚治蟲
因胃癌逝世,享年61歲
離開前,他只說了一句話:
給我一隻鉛筆
宮崎駿曾在手冢的悼詞中說道:
「聽到他死去的時候,和天皇死去的時候相比
更感到‘昭和’時代的終結
他有著常人三倍的活動力作了常人三倍的事
六十歲死的話等於常人活了一百八十歲。」

在他的一生中,有45年的光陰獻給了動漫事業
手冢,讓動畫片從影院走入家庭
讓動漫從小孩的低幼玩具變為成人的精神食糧
也是他一手開創了日本動漫的黃金時代
手冢一生創造了無數的奇蹟

手冢一生只活了61歲
卻畫了近50年
在生命走到盡頭的那一刻
還想著他此生眷戀與熱愛的漫畫
這就是神
來源公眾號:美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