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默默蹲著的幾部劇實在是扶不上牆。
於是便開始在番劇裡大浪淘沙。
小清新畫風,卻講述了單純少女們內心的陰暗面,這便是驚喜淘到的《奇蛋物語》。
目前,已經十二集全數完結,從剛開畫的9.1,漲到了9.2,最終停在了保質保量的豆瓣9分,也屬於高分佳作了,可以放心食用。

作為一個直到現在還是小眾冷門的高分神番,它的背後其實並不簡單。
製作和出品是創作了《未聞花名》還有《約定的夢幻島》的CloverWorks。
監督若林信大人演出過《ACCA13區監察課》和《進擊的巨人》。
《奇蛋物語》的鏡頭語言也直逼文藝片。永遠虛焦的廣角把女生故事的細膩勾勒出別樣的美。

特別的是,這部劇的環境音效做的也很好,基本上還原了演員臺詞和劇中聲音的方位。
可以說是,極其用心了!
但為了複雜性,和藝術質感,《奇蛋物語》的敘事有些碎片化,很多線索在沒有全部鋪開之前都呈斷續狀,也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好奇入、懵逼出的情況。

當然,現在才開始看的朋友,會更好入門一些,也更幸福一些。
因為,現在入坑,就不用再嗷嗷待哺,像買彩票等開獎一樣,忍受一週一更的煎熬,也不會有急不可耐地喂什麼吃什麼的被動。
想當初,這個沒有小說沒有漫畫基礎的純原創動畫,總會在每一集的結束後迎來一波「勝敗在此一舉」的評論樓。
畢竟,在日本,原創動畫是一個很高風險的投資。
沒有原著粉絲基礎,就相當於在起跑線上落後了半步。而只要原創動畫沒有特別精彩之處,那基本上一眼就可以棄掉。
上一個故事相對完整,且後期還沒有崩盤的,還是《異度侵入》。

很幸運的是,《奇蛋物語》將這個原創動畫接力棒穩穩地接下,讓從第三集一路「舉」到第十二集的唱衰樓,塌成一地,啪啪打臉。
甚至,最終所有人都沒有看好的世界觀,也藉由旁支NPC人物將多條線收尾得十分漂亮。
最終,觀眾一直準備磨刀霍霍寄給製作組的刀片,捅向了自己。

如此神番的故事創作者,就不得不強烈cue一下大名鼎鼎的編劇野島伸司了。
日本知名影視劇編劇,《101求婚》、《高校教師》、《人間失格》、《未成年》……都是他的。
這一次也是他第一次「降維」編寫動畫腳本,當真吊打。
從野島伸司之前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喜歡寫校園,喜歡刻畫社會黑暗面。
甚至因為獨特的暴力虐待情節設計,和特別的扭曲擰巴人物關係,而獲得「島國最變態編劇」稱號。
這一次,《奇蛋物語》也不例外。

上來第一個故事,就是野島伸司最為擅長,百試不爽,百寫不厭,百用還不會重樣的校園霸凌。
主角叫大戶愛,是一個因為異瞳而自卑的少女。她看到自己的閨蜜遭到校園暴力,卻因為害怕因此被孤立而沒有站出來,最終導致其跳樓自殺。
有一天,愛得到了一個蛋,蛋可以幫助愛實現願望,可在夢境中,一個又一個少女從蛋裡孵化而出,他們的身上揹負著各種校園暴力帶來的心理創傷。

其實,從劇名的「物語」(日文是傳說)就能看出,這就是一個帶著奇幻色彩的片子。
為了更加複雜,《奇蛋物語》雕琢了多條線,以人物為線頭,以奇蛋為線尾,不斷地穿插在夢境和現實之中,讓人昏昏繞繞,卻也陶醉其中。
怪物之於夢境裡的超現實表達,似乎也將這層物語,變得更加神學。

何為奇蛋?
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劇情道具,也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隱喻象徵。
蛋,表象看不過是0的形狀,深入解讀可以看做是代表個體,但實際上,它想塑造的,則是圈住的世界。

而愛打破蛋,「拯救少女」的過程,其實就是走出這個困住了自己的圈,讓愧疚的自己被原諒。
生活在蛋裡的川井梨花,也是從對媽媽懷有憎恨又責備憎恨媽媽的自己,一點點轉變觀點,對母女關係進行了二度理解。
第三個女生澤木桃惠,也是在打破奇蛋戰鬥的同時,打破了自己的封閉層,消解了內心的恐懼,不再被社會陰暗面圈住。

在「視而不見」的主題裡,《奇蛋物語》用一種天馬行空的方式,交代了校園存在暴力且一直無法被從根上遏止的原因。
我們解讀出來了少女的煩惱和成人的支配,可也看到了野島伸司日常變態的鋪陳:是否對於這些受害者來說,死亡是自由?

在「以權謀私」的話題裡,《奇蛋物語》更加把鬼馬的動畫風格發揮到極致,暗諷出為何這麼多職權騷擾的事情能夠掩蓋得彷彿從不存在。
在解讀出階級的差異和校園政治的肆意外,我們更看到了野島伸司埋在深處的思想:
是什麼給了這些人這樣隨意加害的自由?
不止如此,我們在整個校園霸凌的大框架下,看到了野島伸司的不同層面的解讀。
當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真的只是單方面的施暴,和弱小的無辜麼?
第二集中,那個一直被教練欺負的體操部少女卻認為自己本身就是什麼都不行,做什麼都做不好,幹什麼都幹不成的廢物。
當受害者認為被這樣PUA對待是也因為自己的「不行」,校園暴力的天平就徹底傾斜,且再也無法調平。
哲學裡,有一個故事叫「蘇格蘭黑山羊」。
它講了片面,講了偏執,卻也講述了人們的斷章取義。
在校園暴力的案件裡,我們沒看清事情的真相,便無法去幫助受害者,這是無奈。
我們認定看清了事情的真相,就以我們信以為真的立場去聲援一方,打壓另一方,這是愚蠢。
我們明知道一切的真相,卻只用一半大眾能看到的視野來進行曲意解讀和偷換概念,這是人性之惡。
而唯有當事人站出來,用勇氣和能量,去將一切發聲,才能或許有扭轉局面的可能。

第三集開始,我們更是看到了野島伸司想要救校園黑暗而影射的人性七宗罪。
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暴食和淫慾。
在現實的世界裡,愛的閨蜜長瀨小糸的死亡就和老師的偏袒所導致的其他同學的嫉妒有關。
我們最容易忽視的惡,其實來自於同僚之間不經意的惡作劇,或者青少年時期尚還對是非不明確的年紀無心間捅的背後一刀。
但正是這種不懂何為惡,卻施了惡的行為,往往比陌生人的加害來得更加殘忍。

但這種不知者無罪,並在強有力的未成年保護法下,也導致了量刑的缺失。
考試作弊是錯誤的,但如果老師講考試作弊者判死刑,老師同樣是錯誤的。
滑坡謬誤不可取。
認為屠夫今日會殺豬,明日就會殺人,這也是不對的。
認為我曾經見過用刀子把人捅死的,所以所有拿刀的都是罪犯,這更是不對的。
最好的量刑,是要基於事實,給予正確的量刑,不能多,也不能少。
但就「校園暴力」這個已經發生了無數起的命題,一直沒有一個可以黑紙白字的量刑標準。
因為這種可能造成一輩子的傷害,誰也算不出。
幼年的傷痛,最終能變成肩上勳章的,也不過千萬分之一。
而那剩下的,都將一生揹負沉重的過去,甚至很難抬頭、望天、抓到光。

第八集,《奇蛋物語》還討論了自殘和自殺。
如果不曾親身經歷,拿什麼資本去談感同身受?
只是,這些說感同身受的人,最初是為了那份認同感,可最終,便可能走向趨同性的深淵。
陽光型抑鬱症少女梨花永遠把最快樂的一面展示給外人,卻只有獨處的時候才會去舔舐最深的傷口。而自殘,便成為她發洩的一個方式。
從這裡開始,故事的格局成功學校來到了家庭,從個人上升到了女性。
親子關係裡的子代自殘,來自於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愛自己。可走出了家庭,當我們把自己的悲痛晾給所以為的朋友看的時候,朋友不曾經歷便只能給出不對口的安慰,而因此會造成接受者過度敏感下的深度受傷。
梨花代表了太多軟弱的女孩,但這種狀態就是真實的他們。最終,解鈴還須繫鈴人。

動畫多數時候,都在刻畫美好。哪怕《奇蛋物語》這麼刻骨,卻也在講述善良的覺醒,對霸凌者的拯救,以及自我的救贖。
這顆蛋的存在,讓備受自責和內疚折磨的愛,有了可以挽救閨蜜的機會。讓川井梨花有了自我贖罪,可以復活那個自己口無遮攔間接害死的粉絲的可能。讓澤木桃惠在保護被性別認同模糊和被性騷擾的女孩的過程中,自備受女性刻板印象的折磨中解脫。讓梨花最終可以肯定自己並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可多數時候,已經發生了的事情,便再難挽回。
這也造就了無數校園霸凌問題以及受害者話題的社會類型影視作品。
國內的作品有《笨鳥》、《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韓國有《韓公主》和《別哭媽媽》,美國有《賤女孩》和《奇蹟男孩》……
這些故事的後來者,就無非是受害者變成了施暴者的罪惡發酵。一個從人間煉獄裡掙扎著爬出來的孩子,當殘忍徹底暴露後,反而底色是破碎兒童的天真。而當盔甲剝開,又會發現,這些施暴者以一種孩童的邪惡,蜷縮在殘忍的盔甲裡,渴望陽光。

國產題材就校園暴力上的挖掘和反思,如今已經到了女性覺醒自動分級化的階段。
明知不可而為之,是少年少女英雄意志的道德困境。壞人是不是全部都是壞人,難道一個都不值得救嗎?
明知人心難測而信之,是看透人心險惡,我依舊願意相信。我看到你的本質,我也始終選擇相信你。哪怕看到你做出這麼多瘋狂的事情,我還是相信你有苦衷,也因此,我想幫你。
這份剖白,代表了女性的反擊,卻似乎也代表了校園裡的女生依舊沒能力自救和反抗的無助。
在越單純的環境裡,越會遇到直白的厭惡,以及成群的明箭。
在還無法經濟獨立的年紀,也更難逃脫出必須要經歷的學生生涯。
在這個人均抑鬱的時代,誰也不能陪著誰長大。
這或許也是《奇蛋物語》的第六集,為何要討論人與人親密關係的緣由吧。
雖然,在第十一集,劇情交代了奇蛋的由來,也把兩具有人格的木偶表賬和裡賬的存在給了填坑。
但在隱喻意義上,是否奇蛋物語的蛋,還表示著,把校園的未成年孩子關在瞭如蛋一般的牢籠裡,不能被聽見?
而蛋裡的世界,大家小心翼翼維繫的,是一挑撥離間就斷的人際關係。
你看,所有的校園故事,最終都落回了EVA的套路,如何對待自己與異己。

將這部冷門高分意識流神番推薦給你。
希望世間少一些暴力、欺凌和騷擾,別再讓生命一邊綻放,一邊枯萎。
希望你在看到別人經歷的時候,不再冷眼旁觀,而能夠在明清事理之後勇敢地阻止。
而如果你是經歷者,送給你一份「怒不可遏」的勇氣,正視它,對抗它,戰勝它,並在接下來的路,踩掉自卑和懦弱。